一张走后门的纸条,忘记烧毁…最后卖了4600000元

北宋宰相 富弼《儿子帖》
释文: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师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翻译:我儿子本性愚笨迟钝,加上他很少经历社会磨练。在京师我很少知心朋友,所以让他常常去拜见您,希望诸事对他多加指教,感激不尽。这信也请阅后烧掉。
这幅《儿子帖》,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走后门”便条。
富弼是希望某官员能对其儿子加以照顾与提携的,因为这个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所以虽然只是仅仅四十余字的便条,富弼还是专门写上“这信也请阅后烧掉。”富弼虽为官清廉,但毕竟还是舐犊情深。

北宋宰相 富弼《儿子帖》局部
这张富弼希望看后烧掉的条子,最终没有烧掉。不知该官员是出于对富弼书法的仰慕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富弼的这个“走后门”的条子被该官员保留了下来。
2005年6月19日,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卖会上,有五件北宋名人书札以2227.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令人瞩目。这五件北宋书札中就包括有富弼的《儿子帖》,其成交价高达462万元。

北宋宰相 富弼《儿子帖》局部
这件《儿子帖》和其他四件北宋书札原为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藏品,后售与张文魁。张文魁在50年代移居南美,书札亦随之漂流海外。1996年国内藏家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50万美元购回,使墨宝荣归故里。1997年,这五件北宋名人墨宝出现在北京翰海1997春季拍卖会上,以总价682万人民币拍卖成交,得主为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宋宰相 富弼《儿子帖》局部
五件北宋书札
这五件北宋名人墨宝分别是富弼的《儿子帖》(成交价462万)、吕嘉问的《与元翰札》(成交价346.5万元)、左肤的《与通判承议札》(成交价484万元)、何栗的《屏居帖》(成交价385万元)和石介的《与长官执事札》(成交价550万元)。
吕嘉问的《与元翰札》

吕嘉问,北宋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字望之。吕公弼从孙。因助王安石变法,吕氏称为“家贼”。熙宁间提举京城市易务,禁兼并之家法外取利,连续两年收入增加。王安石再度罢相,他黜知淮阳军。绍圣间,历任江淮发运使工、户部侍郎、知开封府,党附章谆,蔡卞。徽宗时,一度安置郢州,旋复职知成都府。卒年七十七岁。
左肤的《与通判承议札》

左肤行书《与通判承议札》,册页,33.6×54cm。《与通判承议札》为当今传世孤本,弥足珍贵。
释文:肤顿首:违春高义,俯仰阅岁。兹缘假道,遂获望履,深以为幸。谨先启承动静。不宣。肤顿首再拜。通判承议尊兄座前。谨空。
何栗的《屏居帖》

何栗行草书《屏居帖》册页,纸本,30.5×45厘米。
何栗,北宋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字文缜。政和五年进士第一。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讲。任御史中丞时,论王黼奸邪专横罪状,奏章七上,卒罢王黼及其党羽,他亦出知泰州。钦宗即位,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反对割弃三镇与金。未几,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奏请任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从钦宗赴金营,遂留不返,绝食死。
石介的《与长官执事札》

释文:徂徕石介谨内谒,以书自道于长官执事。介多见今之士人中无所存外,不能自高以媚胜倨。出入公卿大夫之门,与奴隶俱视其而。则喜若得志者,而未尝有愧。愚虽不肖,乃中有所存者,视今之公卿大夫揣己之所自所,未尝一自枉见。非特但异于人也,亦有可见者而后见之焉耳。伏自执事居丧时,介与公子游,每得窥觇公之为人,至今三年间始卒若一。伏惟执事之孝之廉,固当世之所不有,古人之所未易过也。然则小子得不就见耶。不宣。介再拜。
石介行楷书《与长官执事札》册,纸本,30.5×40cm。是迄今发现唯一的石介存世墨迹,业内专家认为:“《与长官执事札》是石介对当时社会世风日下的描述,有着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当今存世的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