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OKR落地通关法则 系列之第046关:OKR应用中怎样撰写出高质量的KR



1,如何定义KR
OKR中的KR到底是什么?如何定义?
KR是定量的描述,是用来衡量我们制定的目标达成情况,或者说,我们是否达成目标的要求。KR是对前面设定好的目标的过程性和结果性的描述。目标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标与行动计划是相辅相成的,目标指导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产生的关键结果,有效的支撑着目标的达成。
2,KR的独特性
KR并非不同的日常工作,而是一个“关键”结果;KR应该是具体的,详细的;
KR是可以实时测量;KR是成果,不是任务;KR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KR的表述精准;KR都应该来源于KR所有者自己的表述;KR的导向为正向;在OKR应用中成员间的KR,进行必要的对齐;KR每周都要跟进评估;KR设计必须遵循SMART原则;KR是基于业务逻辑的科学设计。
3,如何设计KR
KR的设计和确立是依靠科学性的,完备的KR是可以做到时时刻刻检验进度,以量化的形式呈现。在整个OKR体系中,KR的创建实施,对于评估打分,与目标的关联度,横向纵向的协同连接,整个团队的OKR达成,以及战略实施,都具有极强的价值,是所有战略意图与价值导向的根基。
但是在撰写的时候,很多员工存在无从下手,或者变成了日常工作的罗列,我在咨询中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想设计出有效的KR,或者说短时间内对组织绩效提升,那么就强制自己和团队,对现有业务进行深刻的反思,对现有的流程,客户需求等进行盘点,对产品服务涉及到的整个链条进行彻底的梳理,对客户服务端的前台,以及中台,后台做关联性的通盘思考。
4,撰写KR遇到的困惑
在OKR应用中出现很多问题,都是忽视撰写KR而产生的,很多员工的KR达成了,但是目标没有达成,还有一些员工的OKR达成了,但是团队的目标没有达成。我们探寻其原因,给出几点建议:首先,KR的制定和目标之间是极强的逻辑关系,如果KR全部实现了,目标就必须实现;其次,团队的OKR要覆盖成员的OKR,落实到具体员工OKR,上下级之间要形成有效的聚合效应,并不是刚性的分解;最后,从时间节点和业务流上,团队内部个体同事之间要形成相互支持,横向协同。
5,识别无效的KR
通过大量案例发现在KR创建环节,出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了,直接关系到目标是否可以有效达成,以及组织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很多企业在OKR应用过程中长期没有达成预期效果,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撰写出的OKR质量很低,其中很多都是无效的KR,如何来识别无效的KR?我们给出几点建议:KR与目标关联度较低;KR无法执行和操作;KR评估标准模糊不清;KR之间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层次混乱。
为了有效提升设计KR能力,撰写出高质量的OKR,特别突出强调KR的科学性,建议团队集体学习:深度反思业务本质;对现有业务流程梳理,确认节点价值贡献点;强化逆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演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从工作痕迹管理转向实时评估反馈迭代。
6,写在最后的话
在OKR应用环节中,目标的创建主要考察团队智慧和策略性思维,以及战略的聚焦能力;而KR的创建,侧重考察团队和个体的科学性,调理性,有效性,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