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清华学姐说话,也得讲客观基本法吧
清华学姐事件过去两天了,其实事情原本已经过去,但这两天很多女权博主觉得学姐没错,甚至还有人理出了一个时间线表示这事都是大众在网暴女性压制女性声音。
“学姐明明已经早就道歉了,你们为什么还不依不饶呢?”
我认可女权博主们长期以来为女性利益发声的行为,但我之前说过,女权这个事物,必须联系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阶级叙事,传播效应,大众心理,都得考虑进去,不能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用一个简单的逻辑来套。
有博主表示,时间线非常清晰,请问你们从头到尾清楚事实吗?

我是真的希望,求求你们在讨论事情时,尊重一下基本法吧。
要理时间线没问题,但必须把平台传播时间线也考虑进去。
这个事情的舆论中心是在知乎,而事件相关问题出现在知乎的时间,是18 日18:12:29。

这个的时间点,早于那个树洞道歉信。

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学姐道歉这么多次了你们还不依不饶呢”
为什么你们就拿着开始那两张图讨论呢~
答案很简单~
这个事情登陆平台大家开始讨论的时候,后面的事都还没发生,连那个道歉信也还没发布。
道歉信还没发布
道歉信还没发布
道歉信还没发布
道歉信还没发布
道歉信还没发布
道歉信还没发布
人无法预知未来,也不是全知全能,大家看到事情开始讨论的时候,是无法把未来的东西考虑进去的。大家只能基于当前信息进行讨论。
而18日登陆平台的,只有这个初始信息,留意一下,他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初始信息内容,
1 学姐强行查看学弟信息并大肆传播 2 真相出来后表示“互相道歉”
很多女权博主说,你们难道没看见道歉信息吗?
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实际上,真正引发传播的,恰好就是这个“互相道歉”。
做错事的人大家见的很多,但水落石出自己做错了,居然能来个我们互相道歉的,这是第一起,大家都从没见过这么厉害的逻辑,所以这个讨论热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注意,这个初始信息里,是包含了2020级学弟,这个信息点的。
这意味着,大概率,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当事人相关。
之后,其实一直有人在题目里添加学姐信息,但也一直有人在删去这个个人信息

说真的,学姐这边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个RAGN用户,他始终在保护着学姐的个人信息,让这个事情讨论归于事件本身。堪称新一代隐秘守护者。我个人也高度认可这个行为。

那么,那些添加学姐信息的人,是谁呢?
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吃瓜群众。
此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学弟要自杀这个信息哪里来的,觉得是源自那个自述的匿名回答带的节奏。
但实际上,在18日,热度起来前,各路大V大规模报道前,回答区就有不止一个人发布了这类信息。

什么人能在18日事情刚刚有结果时就传出这样的信息呢?
显然这个也不是一般的吃瓜群众。
18日事情刚刚有结果,热度还没起来,大V营销号都还没入场时,这些吃瓜群众的身份是什么呢?我觉得,大概率是清华内部吃瓜群众吧。
19日,原题目中的“诬陷,诽谤”罪名被删去,2020级这个信息也被删去。
显然,有人认为,诬陷和诽谤是主观判断,在法律判定出来前不能这么说。并且,最后一点个人信息也被删去。

19日中午,问题热度达到热榜标准,登陆热榜并锁定编辑。至此,各路大V营销号开始大规模加入进来。

所以,各路女权博主的疑问,为什么“学姐道歉那么多次了你们还抓着初期那点图说话呢?”
答案很简单
18,19日事件在知乎发酵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只有这点初始信息,大家也是基于这个信息进行的讨论。
而众所周知,知乎是舆论发源场,各路营销号搬运地,知乎大V们的回答很快被各路营销号搬运至全网。你在20日,21,22日看到的各路营销号搬运号的内容,其实全是搬运和洗稿初期知乎大V的回答。
这个事情迎来爆发传播的时间节点上,信息就只有那些。
那么,此时肯定有人要问了,为什么18日晚学姐发布的第二次道歉没有起到效果呢?
因为,有人质疑这个为假。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不少女权博主
是的你没看错。。。
为什么?
因为,一开始事情爆发时,许多站学姐方的女权博主的回答就是
“学姐并没有发布学弟信息,网上都是造谣”
而这封匿名道歉信,承认了“我公布了当事男同学的个人信息”。

所以,很多女权博主认为,这封匿名道歉信,是有人伪造,以坐实学姐罪名的。。。
这是我的评论区,注意时间,20日下午。。。大家还在围绕这个辩论。

而更重要的是,学姐那个树洞道歉信,也是匿名发的。。。
这固然保护了个人信息,但也失去了背书效应,让大家都拿不准这是不是当事人。所以传播上根本追不上前面的扩散速度。
直到昨天,22日,陆续有清华校园内学生站出来证明,并且大家留意到没有后续矛盾,大众才陆续认为这个道歉信应该是学姐本人发出的。很多女权博主,也开始大规模转发。


所以,总结一下
这个事情的前期,是一个典型的传播案例。
学姐没有等最终结果出来就公布了学弟信息和指责,开启了传播的第一枪。
之后发现,这个反转后极具戏剧化的真相的传播速度也不是她的道歉信可以追上的。
事情的后期,是一个公关案例
舆论公关,安抚大众,为真相传播争取时间,这没有问题,我是认可的,很多时候有其意义。
但公关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你这个说辞,是否会妨碍到真相本身的传播。
这个案例是典型,第一波洗地方向是学姐没有说,直接导致那封学姐本人的道歉信真实度被作低。甚至一度造成自己阵营的逻辑混乱(我留意到很多女权博主一开始都没转那个道歉信,直到这两天逻辑才往早就道歉了为什么你们还不放过的路线走)。
此外,在最后总结事件经验以及为后续事件引以为鉴时,我认为女权博主们的总结也是偏位的。
我认可你们为女性发声的意愿,但前提是平等公正和客观
学姐这边,在监控结果出来前就公布对方信息要社死对方,你觉得理解。
到了学弟这边,就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发帖讨论前要开一台银河Ⅱ型超级计算机,智能分析全网信息文本检索,并从全网各路说辞中找到最新真相才能发声。
这是不是有点双标了呀
不但不尊重基本法,还不尊重传播法,甚至不太尊重穿越法。
传播是需要时间的,你在这边发一个匿名道歉信,指望下一秒全网都看到,还能用福尔摩斯级的思维理清真相,这不太客观。
整理时间线的时候,除了你事后看到的上帝视角时间线
还要尊重平台传播时间线,大众眼里的时间线
不要我既是世界,
并且,你觉得学姐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发声是合理的
那么大众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发声讨论,为什么就不合理了呢?
后续道歉信并没有推翻之前信息,这是道歉信并不是澄清信,你为什么觉得大家都得“道歉了就别说了呢?”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让女权思维凌驾于法律。
我留意到很多女权博主的说法是,学姐没错,性骚扰案例那么多,所以学姐激动一点也正常。
这是错误的,激动我理解,鼓励后续发声我也理解。
但错了就是错了
错了就是错了
错了就是错了
错了就是错了
错了就是错了
满街都是小偷,不代表我能诬陷别人是小偷,
网上很多骗子,不代表我能随手诬陷你是骗子。
小偷多骗子多,我们应当重视,并要清晰知晓,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加强法制,让法律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而不是,我要诬陷别人是小偷。大量的诬陷会分散法制力量并可能让真的小偷逍遥法外。
不能凭空污人清白”,是我国传统道德里流传下来最朴素的正义,最朴素的价值观。
为女性利益发声的前提是遵守我国法律和大众道德。
不要让女权思维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
很多西方国家的乱象,就源自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