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这一句话就阐述了《乡土中国》的根本思想,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性的深刻分析,由浅入深地指出传统社会的中国特色。乡土中国这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面貌,费老师对乡土文化的深刻剖析和细密思考令我深深地被乡土文化的氛围所吸引。在该书中,作者把乡土中国看作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具体系,支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
《乡土中国》主要内容是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法治与礼治的时代衔接更替、家族和性别的矛盾演变过程等等,但这些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化或者改变成与之前大相径庭的乡土文化却仍然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摆脱封建统治才百余年的我们,依旧与土地有的异常紧密的联系。
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靠“礼”来维持的,是与现代社会区分开的。礼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只要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礼治社会便不需法律来维持秩序,过去的旧社会与现代社会人与人、社会治理方面也在费先生的笔下展现出来了。这就从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角度上解释了中国人怀有独特乡土情怀的原因。
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重要区别之一还在于前者的人们是靠欲望行事,虽然这些欲望由于文化的陶冶而恰好符合人类的生存条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是根据经验,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运用知识去计划社会生活。
乡土!乡土!何谓乡土中国?中国人从来就是身怀一股“土气”,可正是这从古到今的气才塑造了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气神,骨子里的优秀素质。何谓乡土?这个问题不是等同于何谓中国吗?中国从来不就是怀着恋乡土的情愫,方才走出大山、走出故土,也方才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吗?
《乡土中国》讲述了中国的乡土性,表达了作者骨子里的对国家的敬仰和对于国家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