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中医:3.2气血津液(津液)

3.2津液
同学们好,我们继续学习津液理论。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学习,分别是:津液的概念,津液的生成、疏布和排泄,以及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概念
津液,是一个地道的中医学的概念。
津液,是指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的物质。
津和液是有区别的。
津,主要是指,质地比较清稀,流动性比较大,分布在体表皮肤、肌肉、孔窍和血脉中,起到滋润作用的这部分津液。
液,是指质地稠厚,流动性比较小,分布在骨节、脏腑、脑、髓等等组织中,起濡养作用的这部分津液。

津液的生成、疏布和排泄
津液在体内,是如何生成、输布和排泄的呢?他们与脏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饮食入胃,通过胃的受纳和腐熟,游溢精气,把食糜传向小肠,小肠分清别浊,大肠燥化,吸收部分水分,其中清者经过脾的运化为津液,含清的水液经脾转输至肺,通过肺的通调、肾的气化,一部分再重吸收,化为清,成为津液。就是津液的生成。我们可以看出,津液的生成,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津液的输布,除了脾的运化,肺的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之外,它还与肝的疏泄,调畅气机,以及三焦的决渎,通利水道有关。
津液的排泄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一方面,通过肺,将津液宣发到体表,使津液化生成为汗液,排出体外。另外,肺在呼气的时候可以带走部分的水液。
另一方面,肾将水液蒸腾气化以后的废物,形成尿液。这是津液排泄最主要的部分。
第三就是,津液通过粪便,经大肠排出时,带走一些残余水分。
所以我们看出津液的排泄,其实也与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肾,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也就是津液的整个代谢过程,都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如果肺脾肾这三脏出现病变,就可能会导致津液的生成不足,输布和排泄的障碍,就可能导致津液不足,或者是津液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痰、饮、水、湿等等病症。

津液的功能
津液有什么功能呢?
津和液,都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首先说说清稀的津。津,主要分布在肌表、孔窍、血脉和内脏中,起到滋润作用,它可以滋润皮毛、肌肤;可以滋润眼、鼻、口、舌等孔窍;能够充养血脉,构成血液的组成部分;能够滋润濡养脏腑组织器官。
而稠厚的液,可以渗注于骨、脊、脑髓中,充养骨髓、脊髓、脑髓;可以注入到关节中,润滑关节,以利于屈伸。
所以如果津液不足,以上的各个肌表、孔窍、血脉、内脏以及骨节、关节等,就会失去濡润,而表现出,口渴尿少、眼干、口干、鼻干、唇干、舌干、皮肤干以及大便干燥等等这些津液亏虚的症状,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皮肤干瘪,眼眶凹陷等液脱的症状。
以上是我们讲到的津液的概念,以及它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和功能的内容。本节课就上到这。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