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完成置换,分享五个宝贵的买房心得
第三篇来袭,话说这是最后一篇了,再水的话,雪球可能要提刀来砍人了。买房过程中体力和脑力付出是非常大的,更让人痛苦的是不断的否定自己的固有看法和更新认知。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统一步调。买房子一般来说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甚至要掏空六个钱包、牵扯多个家庭。买不买,买哪里,什么预算等大的方向,这些都是需要先在家庭内部达成一致的,既避免了内耗,也会让看房更有针对性。本人见过现场因为家庭认知或者需求不一致自己吵起来的,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对方钻空子。(二)认清需求。要清醒的认识到,买房子其实是一个妥协和取舍的过程。本人开始看房的时候,以为自己向上置换了,就可以买一个比较完美的房子,但实际上这个选择困局会一直在。中旅天宸府密度太高,逸景翠园的某景物业一言难尽,天悦江湾的复式设计同自己生活方式不契合,就算是合景臻颐府这种豪宅,门外的窄路也容易堵车。除了实地看房,本人也观看了大量各类房产号和咨询公司的直播,也参加一些线下沙龙,看到从一两百万到三千万(再向上就没接触过了)预算的买家也都是在做取舍。房子总会存在大大小小某方面的问题,关键是符合自己的主要需求。大家对房子的要求大多是学位、生活配套、交通、增值空间等方面。需要全家成员明晰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学校,还是以后可以大赚一笔。主次需求可以排个序,写在纸面上,认真考虑好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哪些是必须要有的。人生本就充满了遗憾,欲望永远没有尽头,保住自己的必要需求已经很不错了。不足的遗憾可以驱动自己多多赚钱,日后谋求再次升级。(三)明确预算。分为两部分,一是自己能够筹到多少首付,二是自己的还款能力。可能有部分人对自己的月度、年度开支是没有清晰认知的,这点需要落实到纸面仔细估算,不要有遗漏,如果有记账习惯就非常明晰了。经过上面两部分计算可以算出自己到底能买多少钱的房子,甚至自己最大程度跳一跳能到哪里。如果还款能力较强,但是首付不太足,球总的团队可以帮忙,具体可以下单咨询。(四)吃苦耐劳。这四个字不是开玩笑,看房真的是个体力活,非常累人。本人工作日上班不好请假,只能利用中午时间约中介看房,选定某个小区,每次看两套或者三套。周末更是集中看房,然后查阅、整理资料,归纳汇总。那段时间人都瘦了几斤。大量看房之后,人的记忆会混乱,所以一定要做好看房记录。下面分享一个本人的方法。提前准备两类表格,一是小区的情况表,其中包含目标小区的地理位置、年代、户数、容积率、绿化率、车位比、物业公司及收费标准、小区设施和植被保养情况、周边交通配套情况、周边生活配套情况、小学及初中学位情况、周边不利因素(垃圾场、变电站、城中村等)、未来市政规划、小区内平均价格和成交量以及自己在小区内外参观的感受。这些信息除了询问中介,更需要自己多做功课。二是具体房子的情况表,包括楼层房号、房屋面积、房间数、房间朝向情况、噪音情况、房屋按揭情况及付款要求、装修情况等等。以上项目仅供参考,越详细越好,每次看房后填写完善、形成账册。详细的记录会在后续复盘和挑选的时候发挥很大的作用。当遇到一套心仪的房子准备入手的时候,就要更加勤奋了,除了要扩大对目标小区周边的调查范围外,还要对比目标房产工作日和周末、白天和晚上的情况,另外还要了解目标小区早晚高峰到自己上班地点的交通拥堵情况,现在的手机地图软件可以很明晰地呈现。或许有人觉得如此大费周章实属没有必要。大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赚钱不容易,买个电器还要几大APP比价,买几百万的房子怎能不细心一点呢?还是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资产,对六个钱包负责。(五)一些散乱的感受1.房屋中介的收入要靠成交,他们有强烈的成交愿望,所以房屋中介可能会通过一些手段、操作引导买房者,例如先带看一些稍差的房源,然后带看一些较好的房源,让购房者心中有落差感。甚至个别中介会隐瞒一些不利因素,比如从比较幽静整洁的道路进入小区,但其实小区其他门口交通比较糟糕。另外房屋中介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业务不够专精。因此,不可将中介当做意见和信息的唯一来源,自己深入做功课非常必要。2.笋盘不常有,超高性价比的笋盘一般也不会流入散客市场,更不要奢望靠中介找到一套十全十美、价格更美的房子,咨询公司和房屋中介开的是公司,不是寺庙,工作人员也只是普通人,不是许愿池里的乌龟。(这一句是为了有点喜剧感觉,但又担心有些唐突不敬,球总觉得不合适的话,删除就好)但是和中介的关系需要维持,当有相对优质房源的时候,中介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你,毕竟这个社会除了契约关系外还有一些难以名状的人情关系。3.新房的价格其实有一定的弹性,自己去和中介带看会有区别,有些楼盘可能会有十几万的空间,因为具体内容比较琐碎,在此不展开,具体操作可以下单资询雪球团队。4.对房地产的关注需要持续,对整个市场和较大板块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置换的时候会省去很多麻烦、少走一些弯路。尤其是偏向购买新房,新盘中好楼层基本都是要提前认筹才能选房的,等开盘一段时间再去,好的楼层和朝向基本上没有了。如果不持续关注市场,那新楼盘的开盘信息自然也无从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