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救援(上) | 志青春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许锋,国家一级作家,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

“菠萝救援”,全称是“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为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理事单位、2020年“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疫情防控、河南水灾、广东龙舟水……菠萝救援的志愿者们总是奔赴在应急救援最前沿。这篇报告文学,讲述了“菠萝救援”应急救援志愿者们一路的“志愿心”,和“苦行僧”般的坚持。
夏日的上午。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菠萝救援总部。
王治勇穿一身工作服——橙色裤子、黑色无领汗衫,汗衫上印有醒目的菠萝救援标志。我心头不禁闪过一丝疑问,礼拜天也要穿工作服?
“穿工作服,首先省钱,不用再买衣服;其次随时出发,奔赴救援一线。”
大热天,办公室也没开空调。他为省电,平时不开。蚊子在我腿下、身边乱飞一气,我忙不迭拍打。“就这个条件。”他赤裸的胳膊上,多处留有被蚊虫叮咬的痕迹,还有因参加救援而留下的道道疤痕。
茶几上,放着烟灰缸。
“抽烟吗?”
他摇摇头,“早戒了,抽烟太费钱。不要说抽烟,我现在留光头,自己用剃须刀就能搞定,理发钱也省了。”他嗓门大,普通话中夹杂着一缕川音。年纪虽比我小,但北方汉子似的大脸盘上一脸沧桑,是饱经岁月打磨和浸泡的“光影”。
“一想到还有那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就停不下来。”

“小菠萝”
你会有疑问——一个四川细伢子,怎会跑到佛山并成为声名远播的“菠萝救援”的领头人?
1977年,王治勇生于四川达州北山。那地方山大沟深,父母又都是农民,家庭拖累重。四年级时,王治勇不想上学了,他要省下钱让学习好的哥哥继续读书,自己跟随父亲南下打工。他们披霜戴雪从达州火车站登上去广东的列车,但是,兴冲冲地抵达佛山后,老乡先前说好答应要他们的砖厂由于转包而工作“泡汤”……夜里,他们冒着风雨沿321国道毫无目的地前行。翌日,采石场、农场……一家家打问,只要能栖身,吃上一口热乎饭,哪怕睡草棚、猪圈,干多累多重的活儿,都行。
一家砖厂收留了他们。王治勇个子小,装窑、出窑的活儿干不了,就拉板车转运砖坯或成品砖。每次装几百甚至上千斤砖块。拉车时,咬住牙,俯下身,死死摁住车把。但路不平,遇到沟沟坎坎,车身稍一颠簸,体重只有六十几斤的他就被“撅”在半空,上下不得。父亲和工友“救”下他,帮他将车拉到平缓的地方……一段辛酸的岁月。
有段时间,王治勇经老乡介绍去一家农场干活。老板娘见王治勇又黑又瘦,干不了什么力气活,就叫他放牛,牛也不多,五头。
老板娘对王治勇很照顾,他感觉就像妈妈一样。
“农场老板娘是我打工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好心人。老板娘叫我‘小菠萝’,因为我那时身高不到一米五,像个长不大的菠萝。”
王治勇在以后的创业中,无论办小卖部、批发部,开维修店、物流公司,名称中都有“菠萝”二字。
一颗来自大巴山麓流浪、漂泊的心在南方慢慢生根、发芽。

志愿心
2008年初,南方冰灾。王治勇的运输车队刚成立,接到一个电话:“有货要送去灾区,接不接?”
“接!”
到现场一看,是电塔、电线等抢修供电的设施。
妻子提醒:“冰天雪地,可不好运。”
王治勇一拍胸脯:“这货我送!”
但司机害怕。
“我开一台车!”
老板身先士卒,两位经验丰富的司机不再犹豫。
加长卡车冒着雨雪出发。王治勇此前未跑过长途货运,车至京珠高速英德段时,道路结冰,坡多且长,很难刹车——继续走,异常危险;半途而废,他不甘心。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两车“夹”一车的方式行进。好不容易抵达广东乳源后,根据救灾指挥部要求,电塔还需要送往灾情严重的大桥镇。
从县城到大桥镇不到40公里,但路更不好走。
他们决定将3台车连接,用后面的车拖住前面的车,以增加头车防滑能力。
王治勇带队,像蜗牛一样小心翼翼行驶。路窄,弯多,有上坡、下坡,有的地方结冰、覆有厚雪。车身既长且重,前挡风玻璃还不断被雾气遮掩,影响视线。当车轮侧滑时,钢丝绳一下绷紧,后车司机狠狠地踩刹车,防止前车滑落。王治勇握方向盘的手臂绷如弯弓,不住颤抖。
两三个小时后,物资被安全送至目的地。王治勇下车,冷风一吹,感觉异常冷,手探进棉衣一摸,内衣被冷汗浸透。
物流生意做得不错,这年8月,王治勇成立物流公司。钱赚得多了,一度虚荣:“爱攀比,当时就用上了大哥大,经常大鱼大肉。”昔日那颗“小菠萝”,体重增至180斤,变成“大菠萝”。
又幡然醒悟。
“回想来佛山这十几年走过的路,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帮助自己,又如何能有今天?那自己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
2012年8月,他成立物流义工队。将物流公司交由妻子打理。妻子反对:“我不懂管理,这么大一个摊子交给我,我咋应付?”
禁不住丈夫软磨硬泡,妻子妥协:“管可以,但管不好亏了本,不要怪我。”
“一语成谶”。不到10年,昔日红红火火的“菠萝物流”门可罗雀。妻子的身份由“老板娘”变成“老板”,如今变成一个看大门的人。
“物流公司收入好的时候,利润都被我用来搞志愿服务。妻子跟着我受了很多苦。”当着我的面,“细伢子”眼里闪烁着盈盈波光。“朋友也嘲笑我,说你刚吃上肉,就想做好事往脸上‘贴金’了。”
他没有退却,一颗“志愿心”反而“膨胀”——2014年,组建菠萝义工爱心联盟,成立菠萝义工服务中心;2016年6月,菠萝救援队成为佛山首个获民政局批准的民间救援组织——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
拿到“牌照”时,王治勇喜极而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牌照可以凝聚更多想做好事的人。

(未完待续……)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7月29日14版
编辑:蔡金岚(牡丹江师范学院)、张连豪(南京邮电大学)
朗读者:蔡金岚(牡丹江师范学院)
插画: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