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不断,理还乱——RAW、SDI、HDMI的联系探秘
前面跟大家聊了《RAW over SDI背后的一点点魔法》,还有一些小伙伴对SDI RAW不太理解,所以我们这篇文章就从基础讲起,聊一聊RAW、SDI、HDMI,看一下他们之间的传输形式、呈现效果!顺带再推荐一下ATOMOS NINJA V Plus Pro Kit,或许你会觉得小编这么说很突兀,怎么还明目张胆的说了出来,放心,我会让这一切顺理成章。

“RAW”到底是何方神圣
RAW,相信最初了解到这个名词的,大多数应该是玩摄影的朋友,反正小编是这样的,初次接触RAW格式的照片,不禁惊讶,要比JPEG格式的照片大很多,当然后期处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RAW格式的全称是RAW Image Format,原意为“未经加工的”,在编程中称之为原始。简单理解一下,RAW图像就是CMOS或者CCD图像感应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RAW文件是一种记录了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同时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生的一些元数据(Metadata,如ISO的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值、白平衡等)的文件。"也就是说,RAW是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原始图像编码数据”,这么说的话,小伙伴们就理解了吧。
解释了RAW的定义,那么RAW格式的文件,又有什么优势呢?
创作空间更大: RAW文件几乎是未经过处理而直接从CCD或CMOS上得到的信息,通过后期处理,摄影师、摄像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
高保真: RAW文件并没有白平衡设置,但是真实的数据也没有被改变,也就是说作者可以任意的调整色温和白平衡,并且是不会有图像质量损失的。
其他的优势小编就不在这里赘述,小伙伴们可以在下方留言交流一下。
SDI与HDMI的异同
说完了RAW,我们再来看看用SDI传输RAW与用HDMI传输RAW有什么不同,毕竟这是一篇讲视频的文章。
HDMI,全称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译为“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诞生之初是被用来替代如SCART、RCA等模拟信号音频接口的,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全数字化视频和声音发送接口,可以发送未压缩的音频及视频信号。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HDMI线缆多为1.4和2.0两种版本,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HDMI1.4最高能在1080p下达到60Hz的画面刷新率,但是在传输4K画面信号时,线的传输带宽已经明显不够,所以画面仅仅能达到24Hz的刷新率,而HDMI2.0在4K下的画面刷新率能达到50/60Hz,在监看4K画面时,整个画面的运动会更加流畅。除了传输信号在画面上的刷新率有区别以外,HDMI2.0比HDMI1.4拥有更好的色彩深度,简单来说就是色彩的层次感将会更好(HDMI1.4仅仅支持到8bit的色深,而HDMI2.0能支持10bit的色深)。

小伙伴们如果要购买HDMI线缆的话,小编在这里提三点建议:
同样版本同样长度的HDMI线缆,画面和声音不会有任何区别,如果你的HDMI线缆链接之后监看画面花屏或者无图像,说明HDMI线缆有问题,而不是色彩或者其他产品质量上的区别;2.购买时请选择正规商店和正规品牌,尽量不要使用DIY或者杂牌产品;3.购买时请确认HDMI版本为2.0,毕竟优势显而易见。
这里必须强推一波ATOMOS原装HDMI线,Z CAM E2-M4使用这根线搭配NINJA V Plus,拍摄4K120p画面不掉帧,质量有保障,小编亲测好评,至于E2-M4与NINJA V Plus的测评详解,这里不做赘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小编之前的文章。
SDI,全称Serial Digital Interface,译为“数字分量串行接口”,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数字视频接口标准。SDI接口在当今的摄像机行业广泛应用,从标清时代走到高清,再到超高清4K,不仅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越的观看体验,同时也对视频设备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SDI接口也在不断升级,从最早的SD-SDI到现在的12G-SDI编码器,传输技术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广播电视IP化视频信号传输的业务需求。

按照传输速率来讲,SDI可以分为四大类:SD-SDI:可传输720*576及以下分辨率信号;HD-SDI:可传输1080P30fps的信号;3G-SDI:可传输1080P60fps的信号;12G-SDI:最高可传输4K60fps的信号。这几类SDI信号可以接收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不同,分辨率越高,传输速率的要求越高,同时,支持向下兼容,关于向下兼容,相信用过SHOGUN 7与SUMO 19的小伙伴并不陌生,这两款监视器都配备了4路1080p60高清信号实时切换和录制,支持多机位录制,通过4链路SDI输入信号,实时切换和混合录制,或者录制4路高清ISO信号。但是,它们的12G-SDI并不支持4K 120p的RAW信号,同样配备了SDI扩展模块的NINJA V同样也不支持,只有NINJA V Plus支持!


说完了SDI与HDMI各自的特点,我们再看一下二者的对比。HDMI一般是民用级别的,相比于HDMI,SDI更专业,SDI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稳定:SDI线缆更加合乎广电行业规范的传输方式(SDI信号),自锁卡扣的设计更加稳定可靠,不易脱落,这样就能不会出现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信号中断,对拍摄和直播活动都十分重要。
传输距离远:串行接口的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理论上,SDI有效传输距离可达100m,而HDMI的传输距离一般在30m以内,过长则会出现一定的信号衰减,影像画面质量。
便宜:HDMI接口的20米要400到600RMB,如果按照这个计量标准,SDI上百米估计要破产了,实际上它一米才几块钱,就算是200米也才不到1000块钱。所以SDI比HDMI的成本更低。
NINJA V Plus Pro Kit与SDI RAW的“纠葛”
用过NINJA V或NINJA V+的老用户都清楚,这两款监视器本身没有SDI输入接口,但是支持通过Atom X高速扩展接口搭配Atom X SDI模块来增加SDI接口的支持。SDI模块本身具有可以自由指定的两个12G-SDI接口——既可以指定为一个SDI输入一个输出,也可以作为双SDI输出,还可以作为两个单独的SDI输入信号在NINJA V界面中切换,或者向下兼容作为双链路6G-SDI使用。

仅仅是SDI扩展模块的安装并不支持SDI RAW信号的输出,还需要在ATOMOS官网进行激活,也就是取得SDI RAW的授权,这就需要用户在atomos.com官网单独购买下载token,然后导入NINJA V 或NINJA V Plus中进行激活,该授权定价为99美元。
为什么本篇文章要谈NINJA V Plus Pro Kit呢,相比于NINJA V+,套装的优势主要在两点:预激活的SDI RAW授权、SDI扩展模块。相比之下,这种组合方式要比单独购买更为经济实惠。
如果你是Sony FX6/FX9的用户,需要使用4K 120p超高帧率的RAW录制,NINJA V Plus Pro Kit专业套装版则是你最佳的选择。

如果你是Z CAM E2/E2-M4的用户,需要使用4K 120p超高帧率的RAW录制,同时有输出给导演监看的需求,更加专业且牢固的SDI线缆或许更适合你,那么NINJA V Plus Pro Kit专业套装版同样是你不二之选。

总的来讲,SDI与HDMI都是视频信号传输的通道,RAW本身并没有区别,不同的只是传输RAW的通道,这篇文章并没有贬低HDMI的意思,毕竟HDMI如果庞大的用户群,我的贬低也没有意义,SDI同样庞大的用户群,也不是小编吹捧的结果,两种传输方式各有优劣,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而NINJA V Plus Pro Kit同样是一种选择,到底是灵活搭配的NINJA V Plus适合您,还是组合选项NINJA V Plus Pro Kit更得你心,还是要看具体的使用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