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张奂 字然明

2022-07-25 18:57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张奂 字然明



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父亲张敦曾任汉阳太守。张奂在少年时游学三辅,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张奂曾删改《牟氏章句》,上奏给汉桓帝,桓帝下诏交给东观。不久因病离职,又被举为贤良,策试得第一名,被擢拜为议郎。公元155年(永寿元年),张奂调任安定属国都尉,讨伐南匈奴叛乱,后担任使匈奴中郎将,再平定屠各、乌桓之乱。公元158年(延熹元年),领南匈奴攻打鲜卑,使东汉王朝的北部沿边地区暂时得到安宁。
公元159年(延熹二年)八月,桓帝清除大将军梁冀集团。张奂过去曾在梁冀府中作过属吏,被免官禁锢。公元163年(延熹六年),被任命为武威郡太守,在武威期间,他实行了平徭均赋,使人民的赋役负担有所减轻;同时他又革除民间陋习。由于张奂政绩卓著,朝廷调他担任度辽将军,进驻曼柏,代表朝廷处理鲜卑、乌桓事务。数年间幽、并二州,清静无事。公元166年(延熹九年)春,又调张奂任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掌管国家经济。这时北部边境的鲜卑听到张奂的调离消息,便勾结南匈奴、乌桓数道入塞。为了平息叛乱,朝廷仍以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监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南匈奴和乌桓听到张奂率兵到前线时,便率众二十万口投降。张奂诛其首恶,对降众采取安抚办法。惟独鲜卑率众退走出塞。
公元167年(延熹十年),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二人率兵进击,大败羌人,斩其首领,俘羌人万余人。三辅地区又获得和平与安定。公元168年(建宁元年),年仅十二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武以后父为大将军辅政。这年宦官曹节等便矫诏发动政变,收捕窦武等。窦武号召北军军士平定叛乱。这时张奂新到京师,不明真相,曹节便矫诏令张奂率五营士围窦武,迫使窦武自杀,陈蕃被诛,窦太后也被幽禁南宫。公卿以下凡为陈蕃、窦武所举者及门生故吏,都免官禁锢。张奂却任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张奂恨为曹节所骗,上书坚决辞让封侯,因而遭到宦官的怨恨。
张奂任度辽将军时,为攻击羌人曾与段颎相争,互不相服,等段颎任司隶校尉时,想逐张奂回敦煌,将其杀害。张奂忧惧,便写信给段颎谢错。尽管段颎性格刚猛,但见到信中所写,情真意切,也不忍加害。从此,张奂便结束了他的仕宦生涯,回到弘农,闭门不出,与弟子千人,讲诵儒经,著《尚书记难》三十余万字。张奂年轻时便有志向和节操,后来担任将帅,确实立有功名。后来董卓想与其交好,让其兄赠张奂缣百匹。张奂讨厌董卓为人,拒而不受。公元181年(光和四年),张奂在家中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武威为纪念张奂,为其立了很多祠,世世祭拜不绝。





统帅 B
(张奂破诸羌,静幽并,与皇甫规、段颎并知名显达,称为“凉州三明”。)
武力 C
(记载不详。)
军谋 B+
(张奂初迁安定,南匈奴反,东羌复举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薁鞬等,连战破之。)
智略 A
(张奂师事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初,《牟氏章句》浮辞繁多,有四十五万余言,奂减为九万言。后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及迁使匈奴中郎将。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坑,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诸胡悉降。禁锢中,奂闭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余万言。)
内政 A
(张奂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举尤异,迁度辽将军。数载间,幽、并清静。)
魅力 A+
(张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而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及卒,武威多为立祠,世世不绝。)


全史人物评鉴-张奂 字然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