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年双山堡之战,明军又一次获得了酣畅淋漓的大胜
成化六年七月,阿罗出率领上万名蒙古骑兵,到双山堡,那分五路南下抢掠。阿罗出,又称斡罗出,在明英宗天顺年间就率部族进入河套地区,和孛鲁乃、癿加思兰、孛罗忽还有上文提及的毛里孩等人一起劫掠明朝边境,但同时又和蒙古各部混战不休。

平虏将军、抚宁侯朱永召开会议,决定太监传恭居中调度、都御史王锐固守城池。朱永本人和太监顾恒、都御史王钺、督同太监秦刚、署都督房能率领京营兵以及大同宣府边军出城。又派遣都指挥康通堵截西路蒙古军,游击将军都督范瑾、参将都指挥神英、副总兵都督刘聚等人堵截东路蒙古军。各路明军在日落时汇合于双山堡。

次日,指挥孙钺等人在开荒铺遇敌,先头约2000余蒙古骑兵,后面又开来了,近4000人,明军右哨指挥蔡瑄的援兵也赶到,明军下马列阵御敌,蒙古军直冲明军大阵,双方厮杀十余回合,前哨指挥杨琳、左哨都指挥柯忠以及抚宁侯朱永本队也赶来,明、蒙双方又厮杀了20余回合,蒙古军支持不住,稍稍后撤,明军借此机会猛冲猛打,蒙古军“少却”被打成了大败,蒙古军溃兵跑到了四口川登山顽抗,但很快又被击败,明军又追至牛家寨。

在此处正好遇上都指挥吴瓒因为人少被蒙古军三面围攻,都指挥马仪、指挥李镐先向蒙古军发动进攻,明将滕瑾、刘聚、范瑾、神英也纷纷向蒙古军杀来,这场会战以蒙古军惨败而告终,残兵败将从新寺沟等处寻路出境,明军依旧不依不饶,刘聚从烂泥河出境追杀,朱永从张家川出境追杀,直至太阳落山才收兵。

此战明军可谓是收获颇丰,斩首160多级(比成化六年年初的胡柴沟之战高了将近一倍)缴获蒙古战马一千六十二匹,射死二百八十一匹,还有七十六头骡子,铠甲弓箭等装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七千二百四十六件,也就是说蒙古的人员损失是肯定超过战马的损失数字的,缴获物还有旗号、缨头拐子、木喇叭等。此次入侵,阿罗出调集上万蒙古骑兵,按照缴获、射死的战马以及缴获盔甲武器数量来看,蒙古军损失过半是肯定的,连阿罗出本人都中箭受伤,残余的蒙古军“号哭散走”,此战是继胡柴沟之战之后,明朝边军对蒙古部落的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实录载,当时“边城老稚欢呼称捷”。

但明史令我不解的一点就是:明史有关双山堡之战是如此记载的“斩首一百有六,获马牛数千,阿罗出中流矢遁。时斩获无多,然诸将咸力战追敌,边人以为数十年所未有。论功,予世侯。”虽然斩首的数字只有160级,缴获的盔甲武器却有7000多件,这叫斩获无多?这7000多件的铠甲兵器难道不能被算作斩获吗?同时如此,多的盔甲武器被缴获,也说明了蒙古人的武备水平,在当时虽然不如明朝,但也是十分高的,明朝末年,蒙古人甚至拥有小型火炮和三眼铳。

当然,阿罗出的实力应该是要比毛里孩部强的,在这次惨败之后依然可以出动上万骑兵劫掠明朝的边境。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