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对未成年影响一览

2023-08-03 18:49 作者:Pizero233  | 我要投稿

[源](http://www.cac.gov.cn/2023-08/02/c_1692541991073784.htm)


整理者:Pizero


分级

附加说明:使用时长

同意家长豁免,超过 30 分钟提醒,22 点-次日 6 点禁止向未成年提供服务。

默认豁免:应急类,教育类,工具类(应用分发平台认证)

家长可选择应用豁免以上内容的应用。


附加说明:网络服务提供

分龄内容服务,并打造专属内容池。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中的内容进行适龄推荐标注。


附加说明:应用下载

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为未成年人用户提供差异化下载服务(未成年人专区)。


  1.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项义务,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2. 鼓励教育、益智、科普、读书、音乐、体育等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应用程序在未成年人专区中上架。

  3. 针对各年龄段特点明确禁用的应用程序,不得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上架。

  4. 确保家长可以对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应用程序下载和安装进行审核或豁免。

  5. 监督举报机制,加强用户对未成年人模式中的信息内容与服务进行监督,必要时下架。

  6. 禁止外链,家长审核除外。



 未成年模式开关

1. 自动切换

2. 一键启动:开机提醒、桌面图标、系统设置等至少 3 种方式

3. 多端统一设置,自动同步自动开启

家长验证:密码、指纹、人脸等单一或符合验证


拿到设备时(首次登陆)

年龄设置

  • 多重区间选择:生日、年龄、年龄区间

  • 选择不要未成年人模式

防绕过

  1. 家长确认才能退出或恢复出厂设置等操作

  2. 未成年人模式服务功能图标在一级页面,不被卸载、冻结和隐藏,进程不被结束

  3. 开发者模式应经家长验证并确认


家长管控

整机

  1. 指定整机使用时长

  2. 指定整机使用时间段(一个或多个)

  3. 指定应用程序使用时间

  4. 禁止未成年修改智能终端的系统日期和时间

移动智能终端应为未成年人账号提供至少1个亲情号绑定作为家长账号,该账号可满足家长与未成年人同终端和异终端使用,并可同时关联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


可查看

  1. 未成年人模式下使用时长

  2. 各应用使用时长

  3. 上网时长等报告

超出限制时,可由未成年人用户向关联的家长用户发出豁免申请。


内容管理


  1. 家长可对非专属内容池的信息进行豁免,加入到指定未成年人用户的内容池中。

  2. 家长可对非专属内容池的内容进行标注和建议,为平台丰富专属内容池建设提供依据。

应用管理、

  1. 应用长期使用权限

  2. 应用特定时间段使用权限

  3. 始终禁止使用,期间相关应用不得弹出通知,不得被调取。

  4. 相关法规明令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不得被豁免。

内容安全


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履行主体责任,在未成年人模式下不应出现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或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以 A 代表“制作、复制、发布、传播”。

  1. 禁止利用 A 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

  2. 禁止 A 或持有未成年人的淫秽色情网络信息,禁止诱骗、强迫未成年人 A 可能暴露其个人隐私的文字、图片、音视频

  3. 禁止 A 或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实施违反社会功德,产生不良情绪,养成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功能限制


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未成年模式相关

  1. 对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2. 网络中单次付费数额和单日累积数额

  3. 未成年人模式下不得设置以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为主题的网络社区、群组、话题,不得利用泛娱乐化功能和内容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4. 网络游戏的防沉迷要求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

  5. 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6.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7. 鼓励应用程序开发者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发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应用程序,帮助未成年人培养良好网络素养。

社交管理

  1. 允许家长和未成年关注或屏蔽特定用户,限定特定信息的公开范围。

  2. 社交类应用程序不应在未成年人模式中为容易产生网络沉迷或使未成年人接触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互联网信息提供外链。

  3. 除即时通讯工具以外的应用程序,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应关闭陌生人私信功能。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对未成年影响一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