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04届夏季甲子园战报最终日
本来跟我没啥关系——我一看球的,结果激动的一晚上睡不着觉。
今日迎来大会最终战:仙台育英(宫城)VS下关国际(山口)。本场比赛进行的很快,前三局双方互相试探,力求能尽快找到对方先发投手的弱点,虽然下关于1、2局上各有一次上垒机会,但后续均没有安打支撑,故无果而终。咸鱼方面仗着自己投手阵厚度足够,倒是耐心选球磨球,效果也确实不错,下关先发古贺4.2局用掉85球,失3分——分别是咸鱼在一轮打线过后于4、5局下半通过连续的安打攻下。下关教练见形势危急,只好换上仲井继投。但显然咸鱼应该是对仲井有了应对策略。虽然下关于6局上借1棒赤濑的三垒安打形成0出三垒有人,并由仲井打出一垒方向地滚而追回1分,但决定比赛结局的7局下咸鱼安打+3垒安打+四坏+触身再下1分并形成0出满垒。尽管仲井尽力拿下一个三振,但随后他失投的高位直球还是被咸鱼5棒岩崎生弥抓住,击出左外野满贯炮,分差扩大到7分,至此下关已无力扭转危局。9局上下关1出局后连续安打攻占一二垒,但后续击出中外野高飞和三垒地滚,东北势的第一个甲子园冠军就此诞生!



整场来看,下关国际显然没有从八强和半决赛的疲劳中得到恢复。前6局仅出3安,除赤濑的一击外均对咸鱼无大威胁。咸鱼先发投7局整,并没有特别出色的三振数,也没有犯下大错(其实咸鱼可以5局结束即换投,如果是这样的话,赤濑+仲井的那1分可能都不会丢),只是平常发挥就遏制了下关的攻势——这里可以看出下关的打线其实是有点急躁的,因为下关野手们心里很清楚咸鱼在投手阵厚度上的巨大优势——如果不能尽快打开局面为投手提供掩护分,一旦落后,局势将极为被动,而这个担忧反而影响了打线的发挥。
看过2021年夏甲智辩内战的朋友可能会对今年的夏甲决赛很熟悉——因为剧情模板几乎是一样的,冠军队仗着体能优势和投手阵厚度,辅以野手的防守让亚军无处下口,之后钝刀子割肉慢慢突破亚军的防守形成领先优势。而亚军历经多场苦战,体能消耗很大,投手阵又只有2张轮换的牌,一旦都打完,就再也无法控制局势。区别在于小智对大智十分熟悉,所以开局迅速抢攻获取领先形成压力,后半程打崩大智投手后逐局扩大领先优势。而咸鱼对下关没有对战经验,只能凭借数据进行试探,打线熟悉投手的球路后才发力猛攻。

当最后一个出局拿下时,赛场似乎凝固了,只有咸鱼的孩子们在投手丘上庆贺着“我们是冠军”

这场东北六县等了107年的胜利,让冠亚军都在痛哭,只是一个喜极而泣,一个遗憾落泪。




我之前的文章分析过,咸鱼本届大会凸显了职业球队的特点。而事实证明,职业球队的模板是如今甲子园夺冠的正确答案,也是现代棒球对建队的最终解释。这届咸鱼抛弃了以往单核带队的模式,改用投手阵这样的多核合作,通过投手合理的轮换和打线稳健的发挥逐步攻克对手。

全大会咸鱼直到决赛才轰出自己的第一发全垒打,但这并不影响咸鱼一路多次大比分获胜——咸鱼全大会下47分,自己仅丢11分,战绩与2018年春夏连霸的34期大桐相近(全大会下45分,失12分),这说明球队的投手阵厚度不是靠单一强投撑起来的,球队的攻击力也不是靠全垒打堆出来的(后两者的错误17年的广陵和18年的金足农都验证过,确实是行不通)。投手的囤积和科学的分类训练(左右投均有,球种丰富,控球稳定,有一两样绝活),打线的沉稳发挥(上垒多用四坏少用棍子,但有好的机会时也能准确把握,球员速度很快,有上垒后扰乱对手的能力),战术制定富有针对性,重视情报的收集和合理的利用。相信这些成功经验将值得很多学校借鉴。

之前@小虾汉斯在他的知乎答案里提到过:其实没拿过冠的球队没必要给自己添加包袱,心理包袱越大,比赛中发挥越受影响,反而不能发挥球队的真正实力。这届咸鱼也用实绩证明了,只要方法得当,诅咒、束缚并不存在,宿命也是可以改写。这对于当下能源紧张、粮食危急、经济下行、疫情肆虐、战争阴影漫布的世界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年轻人都没有认命,大人们反而要做缩头乌龟去摆烂吗?

至于下关国际,他们的不屈不挠和拼搏进取与东北势追寻甲子园冠军的精神无异,这届的下关国际从一开始被媒体和大众漠视,到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他们不仅创造了校史的最好成绩(进夏甲3回就打到决赛,相当生猛了),也打出了下关球儿自己的风采,可以说他们是这届夏甲的无冕之王。只可惜投手阵的厚度弱了一些,倘若下关手里再有个能打的继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2022年的夏甲结束了,八强的球队和另外两只被邀请的球队将参加国民体育大会,随着高三学生的离队,新的队伍也将开始自己的秋大会的新征程,那么今年的甲子园史诗就告一段落,我们明年再相约在这片永不缺传说的土地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