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3.2.3 产业后备军和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

2022-12-06 07:2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3、产业后备军和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


  前面已经谈到,资本有机构成是随着资本积累而日益提高的,比如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原先的比率是1∶1,以后就逐渐成为2∶1,3∶1,4∶1,等等,这样,资本总额中转化为劳动力的部分,将逐渐递减为1/3,1/4,1/5,等等,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形成相对减少。举一个例来说,假定原先的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其有机构成为1∶1,即可变资本部分占500万元,如一个工人的平均工资为50元,就可以雇10万人。以后随着资本积累的进展,资本总额增大为2,000万元,而其有机构成提高到2∶1,则可变资本增大为660万元,仅可雇132,000人。这就是说,资本总额增大1,000万元,即100%,而所需的劳动力只增加32,000人,即32%,而并非再增加10万人。所以,随着资本积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力的需求与资本总额的增大相比,就显得日益相对地减少。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工人找不到工作,形成所谓相对过剩人口。这种人口过剩之所以称为“相对”的,是因为劳动力并不是真正有了多余,而只是同资本积累的需要比较起来才显得是多余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日益增长的相对过剩人口,基本上有着三种存在的形态。第一种是流动的人口过剩、这种人口过剩是由因缩减生产,采用新机器、企业倒闭等原因而在一定时期内失去工作的工人形成的。生产扩大的时候,这种失业者中的一部分人得到工作,同时新一代工人中的一部分。人也得到工作。大体说来,被雇人数虽增加,但与生产规模的扩大相比,其比例则不断降低。第二种是潜在的人口过剩。这种人口过剩是由破产的小生产者首先是由贫雇农形成的。他们在一年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从事农业生产,而在工业中又找不到工作,于是在农村中挣扎,过着极贫苦的生活。第三种是停滞的人口过剩,就是指那些从事资本主义家庭劳动以及靠当短工过活的广大劳动者阶层,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只是偶尔有工做,并且获得的报酬比普通工资水平低得多。最后,形成相对人口过剩的最下层的,是那些早就被赶出生产再没有希望找到经常工作的赤贫者。

  由于相对的人口过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常存在着千百万被排挤出生产的失业工人,这些失业人口就形成为产业后备军        失业军。什么叫做产业后备军呢?这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内,经常有一批失业的工人,他们是随时可以供资本家雇佣的。

  产业后备军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但是反过来,它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因为产业后备军是资本家可以自由处理的相对过剩人口;有了产业后备军,资本家在需要扩大生产的时候,随时都能毫无困难地取得劳动力的补充,而不损害其他生产领域的现有规模。产业后备军是资本主义的劳动力贮水池,资本家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资本主义的产业后备军,也是资本家用来压迫工人阶级的一个武器,资本家因此可以随时解雇工人,并从产业后备军中找寻补充者,资本家也因此可以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和降低工资。任何一个资本家都不愿意消灭产业后备军,因为产业后备军的任务,就是要压紧劳动力市场,保证低廉的劳动力。

  由上所述,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创造着物质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当作资本而被积累的时候,工人就被抛向街头,形成为相对过剩人口。马克思把这个相对过剩人口随资本积累而日益扩大的规律,称之为资本主义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用马克思的话来表述,这个规律就是:“劳动人口造成资本的积累时,就以不绝增大的范围,造出各种手段来使自己变为相对多余的。”[1]


注: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795页。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3.2.3 产业后备军和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