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3.2.1 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2022-12-06 07:2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二)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资本的积累过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表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即:在社会的一端日益增长着贫困,而在其另一端积累起无数财富,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为了使自己免于贫困和灭亡,为了使社会生产力能有巨大的发展,只有以革命的方式来消灭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继续不断地生产出各种物质资料(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来,以补充消费掉的东西。所以,社会生产过程要一次再一次地继续下去。这个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就叫做再生产。

  在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中,生产的规模可能是没有变化的,也可能是一次比一次扩大的。如果生产过程是以同一不变的规模进行不断的重复和更新,而每次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样,只能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品,这种再生产,叫做简单再生产。如果生产过程在不断扩大规模上进行重复和更新,新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足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品,而且还生产出补充的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品,这种再生产就叫做扩大再生产。

  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孤立地来进行,而必须以社会为单位来共同进行。这就是说,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因此,任何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总是一方面再生产出物质资料,另一方面再生产出社会中相应的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一面是产品的不断更新,另一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的不断更新。因为工人为资本家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在生产出来的生产物中,他们所取得的份额,只等于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工资(事实上还经常低于劳动力价值),只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无论怎样重复和更新,只是不断创造出归资本家所有并被用来攫取剩余价值的财富,而工人却始终还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不得不继续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进行中,也在不断地再生产着劳动力同劳动条件的分离,并使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不断更新。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如果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当作自己的个人消费基金,而不把它补充投入生产,那末,再生产时发挥作用的资本额永远不变,再生产过程就在同一规模下反复更新,这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工资的真正泉源和一切资本的真正泉源。如果研究单个生产过程,好像工资是从资本家口袋中拿出来借给工人的,因为资本家在付工资时还来不及把工人在这一时期生产的商品卖出去;但是从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就可以看出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用自己的钱,而是用前一个时期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同时,工资都是在工人做完一定工作以后支付的,因而不是资本家贷款给工人,相反地,正是工人贷款给资本家。其次,也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个别资本的简单再生产,不问资本家的最初资本由何而来,经过一定时期以后,全部总资本都会由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所代替。例如,资本家以10万元资本,每年剥削到剩余价值1万元,用于个人消费。如果他不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那末他的资本经过10年就要吃光用光。因此,资本家在10年后仍然保持着的10万元资本,已全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了。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果资本家把他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完全用作个人消费,而将其一部分补充生产资料和增雇工人,这样,再生产时发挥作用的资本额就较原先为大,再生产过程就在扩大规模下反复更新,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并入原资本或者变为新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因而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有着两个动机:一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资本量愈多,被剥削的工人人数就愈多,他就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还有一个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因为不断扩大生产,可以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从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打垮其他小资本家。

  可见,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积累。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3.2.1 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