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局故事(1):天津家世界

天津家世界,创始人是杜厦(1947年-),企业家、经济学家,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
在1988至1989年间,杜厦创立家世界的前身克瑞思集团(简称克瑞思,是房地产企业),当时,北方房地产市场几乎还是一片处女地。凭借杜厦在天津政界的人脉和学界的名气,杜厦又创造了多项记录:天津最大的别墅区、最大的工业厂房区,中国北方的第一笔按揭业务,他都是始作俑者。进入房地产行业,三年让杜厦掘到了第二桶金:5亿元人民币,在做房地产期间,他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在天津东丽开发区买下了近800亩的土地,用于投资零售业,他想到了美国的家得宝,从1995年开始,杜厦就带领一群高管赴美国家得宝考察学习,借鉴,模仿1996年底,一座仓储式的建筑诞生了,卖场图纸是美国设计的,所有的货架、手推车、软件系统等都是美国引进的,大约50%的商品是进口货物,取名叫“家世界”,在家世界家居第一店开店前夕,杜厦还组织了大约30多人到家得宝进行了三个月学习与培训,1996年12月6日,家世界家居装饰建材超市开业了,开业当天,万人空巷,那个时候,家居建材装修的购买我感觉基本上是从国营商店和土办法来解决的,没有很好的来源,而家世界颠覆了这一却,它里面货架是仓储模式的,有收银台和家具物的展示,顾客进了家世界以后,感觉有点像逛超市一样。

随后,杜厦和带着家世界一起,在1997年进军超市百货等各种业态,以家乐、家世界为主,学习宜家(IKEA),在天津和西安开设了两家家具连锁店,称为“家园”。
同年,因为杜厦认为初建的家居展示厅没有实际意义,于是重新利用,又进入日用品零售业,成立了“家乐”综合连锁超市。在家乐和家园的基础上,杜厦希望形成一个完整的购物广场,“家居+家乐+家园=家居乐园”,消费者在这个购物中心能够买到居家过日子所需的各种东西。由此,构建杜厦梦中的一个真实“家世界”。
1997年底,家乐的营业面积为5000平方米,卖场有4000多平方米,日营业额达到335万元,超过国际超市的平均水平两倍。

1999年,杜厦为了留住相对成熟的管理人才和优秀员工,决定对家世界公司股份化。杜厦拿出了30%的股份给最主要的管理层干部,以及在这个公司工作超过八年的所有职工。公司的股东人数一下子达到300多人。这个事实成为杜厦日后宣称自己公司治理制度的题材之一。7月6日,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家世界集团进入大众视线,最终还是让杜厦的家世界跟郑州亚细亚的王遂舟一样走向了不归路。
为了争取家世界在全国各地城市等地开店,以及家世界上市,他在2000年-2004年左右,家世界也开始疯狂地扩张,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全国市场,连续在沈阳、石家庄及郑州开办连锁超市,2005年,家世界连锁店覆盖了8个省区的16个城市,到了2006年,其门店总数已经超过80家,遍布天津、北京、西安、郑州、沈阳、兰州等城市,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连锁集团之一,立足天津,不轻易跨区域经营,并大力发挖掘物流、IT、仓储的能力,同时涉足地产领域,对抗外来和外国的竞争对手,一开始画面还是挺美的,但一些鲜为人知的危机开始出现了,我讲一个小故事,2003年,青岛家世界1店(辽阳路店)开业的时候,人潮涌动,品牌分为:家具装修建材中心“家居”,“家和”海鲜餐饮城,“家世界”超市等等,面积将近15000平方米停车场、店堂宏大,过于超前的设计,模仿美国的仓储式超市门店外观的设计(超市,建材超市内部的装修参考欧美仓储超市的设计,并本土化),当时杜厦希望将青岛家世界成为青岛市民的地标,但开业以后,开始出现亏损,进过专家会诊,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也是有限的,随后在2004年初,"家和"关门,这还算是好的。

而同时开业的太原五一路店,西安家世界超市,郑州家世界家居经三路店等门店开业的时候,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兴隆,但结果很快的冷却下来,而供货商们认为,家世界方面拖欠货物的货款,产生了一些分歧,开始出现维权行动,这一事件也是随后家世界的版图走向破灭的重要原因,而杜厦也不愿意管这些了,开始当起大甩卖的开始,而且家世界在开店的方面追求豪华,高大上,模仿欧美的经验,并没有本土化,导致全国各地的家世界旗下的门店并没有取的真正意义上的盈利,反而在当地出现亏损现象,有的门店降到了盈亏线以下。

2004年,居商务部评出的“年度零售连锁30强”中的第22位,销售额达到了近50亿元人民币。
然而,光环背后的危机是无法预计的,2004年已然成为家世界集团的顶峰。当国内的零售集团物美、国美等纷纷在香港成功上市后,熟悉资本运作却没能上市的杜厦无疑深受触动。


从2006年开始,家世界内部出现了资金链条断裂,供应商大举讨要货款,家世界集团开始出售各个不挣钱的业务和板块区域等,首先是“家居”的建材超市,2006年9月,家世界的教父,美国家得宝收购了家世界的所有建材超市的门店,以7亿元收购,并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但结果之后家得宝自己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也是水土不服,之后出现关店,2009年5月,家得宝青岛店关门;10月,沈阳店关门;次年5月,北京分钟寺店关门;11月,天津东丽店关门;2011年元月,北京西四环店关门,直到2012年,家得宝关闭在华全部7家门店,同时退出中国市场。



随后同年11月,家世界将旗下7个分公司的10家连锁门店出售给山西连锁超市企业美特好(在转让的9家连锁店中,本市(太原)占2家,青岛2家,烟台2家,呼和浩特1家,包头1家,保定1家),集中精力发展天津、西安、北京、郑州、兰州及石家庄等市场,但结果家世界倒闭的道路逐步走进,其中美特好收购的家世界的门店当中,青岛的辽宁路店在2006年7月份开业,当时家世界的内部出现资金链断裂,为了快速开业,当时开业后也对家世界内部没有产生很大的盈利,反而在4个月后转让给美特好。


2007年3月,央企华润集团低调发布消息,宣布其控股公司华润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万家)已经正式签署协议,全数收购天津家世界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家世界超市”)100%的股权,家世界的零售版图因此全军覆没,轰然倒塌。

杜厦随后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家世界集团,2008年3月,家世界与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进入实质谈判阶段,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拟出资37亿元,以获得家世界集团全部商业地产、物业等资产的100%股权,标志着家世界这一企业,因此正式落幕,家世界倒闭后,杜厦家族随后创立其出资帮助母校建设新校区图书馆,南京大学将此新馆命名为“杜厦图书馆”。其本人曾入选《福布斯》富豪榜。
2021年3月,杜厦家族以2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096名,这些是家世界倒闭后杜厦的一些小内容。
家世界倒闭的原因有很多,我仅举两例,1是盲目扩张水土不服,当时为了对抗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等一些外国零售商,它在2000-2006年左右,先后在中国北方各地开设家世界,家居等门店,但这些门店由于照搬美国的仓储城市的模式,跟不上当地的消费环境,虽然有所本土化,但有些亏损和客流量还是没有好转,当时有个话是“虽然门店数量增加了,可是大多数门店并没有盈利。”一位曾是家世界连锁超市的店长对当时家世界集团扩张后的经营状况颇为担忧,“亏损的门店拉平盈利门店的利润。”,而建材超市的模式在中国我感觉严重水土不服,当时我国国内诞生了很多建材超市,如德国的欧倍德(OBI,2005年退出中国),国内的家福特,东方家园,家世界家居,法国的乐华梅兰,英国百安居等等,刚开始这些品牌在中国开业的时候生意兴隆,人很热闹,但很快冷却下来,这些是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导致的。
2是管理失误,家世界的领导在1999年成立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之后,为了对抗外来零售上,并争取到香港上市,在中国北方地区开设多家连锁门店,而且门店开业后出现了亏损,但家世界的领导层没有从自身方面把亏损这个大病给治好,反而开设多家连锁店,亏损越来越严重,上市没有实现,这是另外一个原因(我方自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