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感悟——荒落的读书笔记(九十三)
读书其实不会提升自己。 思考才会。 我读《万历十五年》时,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在关注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了解其个人魅力跟当时的想法后,也就没了后续。 这就使得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思量其政治上与个人上的追求,自然也没能彻底理解其思考模式,于是这个人物在我脑海就非常破碎且片面。 当然,历史上的名人事迹那么多,我也无意去揣度每个人的心思。 说这话的原因,更多还是想表达自己之前的阅读模式实在太过肤浅了。 而当我开始写读书笔记后,就相当于变相在强迫自己去深思小说、文学、史书里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阅历去思考。 比如以前我对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的理解,只是简单地认为庄子是说学习是学不完的,人应该接受无知的状态,每天开心就好。 而读了这段时间的书后,对此有了新的理解:知识是无尽的,人不可能洞悉所有的知识。所以用自己有限的生命追求无尽的知识,是不好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知识呢? 答:顺其自然就好,想了解便去了解,不知道也无妨。世间知识那么多,人本就是相对无知的,应当接受这一点。 于是乎我对顺其自然也有了新的理解——人因为自身的境遇做出选择,本也就是一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