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参数虚标?借DX160拆机事件看HiFi播放器的“宣传猫腻”

2019-09-23 10:33 作者:乙迷imclub  | 我要投稿

作者:林实工

这两天HiFi圈的一个大事件无疑是iBasso新品DX160的拆机贴。某用家为了一探国砖究竟拆开了机器,并引来了厂家官方工作人员的科普答疑。



作为9月扎堆推出的国产播放器的一员,DX160的配置可谓"跨级PK",各种失真指标都比自家旗舰播放器DX220更漂亮。

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技术党的质疑——里面到底有没有水分?



其中提出的一项关键质疑就是这个"带载"与否。


判断HiFi音质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便是失真度和推力,其中失真度的主要指标包括总谐波失真+噪声(THD+N)、信噪比(SNR);推力则是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即在指定的一个低失真条件下所达到的功率最高值。而真正不含水分的失真和推力都应该在带载指标上测得。


什么叫带载呢?

简单来说,接个阻抗为32Ω的耳机来测推力,那么这就是在32Ω负载下的带载测试结果,比如目前信噪比最高(理论底噪最小)的播放器乐彼L4的官方参数就是带载测试的:


同理山灵的安卓新品播放器M6带载推力如下:


与之相反的则是高端播放器市场的主导品牌Astell & Kern,其播放器所测出的推力基于空载条件:


关于带载和空载测出指标的区别,此处引用凯音钢板梁的言论:


除了带载、空载的测试条件区别之外,单位也可能存在"猫腻",比如前段时间卖到缺货的iBasso的"小尾巴"解码耳放线DC-01的推力和之后推出的DC-02的推力,一对比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



没错,就是推力的这个单位了!一般烧友习惯的认知是xx mW@xxΩ,但DC-02的单位却是mV(电压)而非mW(功率),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把900mV看成900mW,从而得出"推力逆天"的结论,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对比推力的指标,我们列举目前中档价位公认的大推力播放器乾龙盛QA361的官方数据供参考:


除了带载条件之外,测试推力还需要在同一失真指标上测才有对比的意义,否则也很容易测出"很漂亮"的"虚假"指标。

比如把THD最高值限定为1%时所测得的不失真输出功率,就会比THD限定在0.01%时大得多,这时候看似推力很大,但水分很多,只有严格限定THD,才能把水分榨干。例如凯音等较为严谨的厂商,标注的参数条件都是更为详细的:


因此,失真度和推力本身就是矛盾关系,推力越大,失真越难控制,负载越小,失真也越难控制,各路厂家绞尽脑汁作到HiFi级素质,无非是想要达到低失真条件下尽可能充沛的驱动力;

对于随身播放器而言,由于搭配的耳机大多都是低阻抗高灵敏度耳塞,所以对控制力要求也很高,并非一味提高压摆即可,因此在挑选播放器时,勿盲目追求"大推力"


最后需要提醒的一点就是"唯芯论"不可取,解码芯片更多的起到上限的作用,真正代表厂家技术实力的应该是榨干DAC性能,比如上面提到的乐彼新品播放器所采用的AKM旗舰解码AK4497,这块芯片常用于高端台机,用在供电局限性很大的随身听上颇为奢侈,很难榨干其潜力。

售价接近20000元的乐图旗舰播放器PAW Gold Touch用了1片AK4497,而售价4497元的飞傲M11 PRO则用了两片,看似后者配置更强悍,实则两者的产品定位、素质表现与核心芯片配置截然相反。因此,好的播放器是把原材料用到极致,而不是盲目"堆料"


总结

此文仅仅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客观、更科学地挑选播放器,"唯参数论"固然不可取,但看不懂参数更可能掉入厂家的"营销陷阱"。

在理解指标意义的基础上,再结合一定时长的真实对比试听,才能相对准确得判断播放器的真实实力,也最有可能买到适合自己的播放器。


参数虚标?借DX160拆机事件看HiFi播放器的“宣传猫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