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到底到哪里去了?(二十二)

上篇说到,五胡十六国期间,北方唯一的一个汉政权曾经以手里的传国玉玺为信物,向江南的东晋政权请求紧急援助。之所以能联络上,主要是当时东晋尚且还保留一点进取心,在长江以北,也就是江淮之间还活跃着一些想北伐的力量,当然也经常被北方胡骑打败。冉魏通过联络人把传国玉玺交于东晋,事实上却是被东晋骗了。东晋拿到玉玺一路重兵保护,昼夜狂奔数千里送到建康城,如果同样的兵力和精力用到的解救冉魏的困境上,那么至少会保留北方一个对抗五胡的中心根据地。实际上东晋根本就没有救援冉魏的想法。而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私吞了传国玉玺。这种无耻,预示东晋政权也维持不了几年。东晋对传国玉玺的如此重视,是因为刚刚难逃成功的司马睿,手里因为没有玉玺,也没有威望,被当地人讥笑为白板皇帝。

拿到传国玉玺就等于“上天”为他这个皇帝盖了章。但是东晋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来证实自己,而主动放弃北方故土,才是真正的违背天意人心!没过几年,东晋的天下就被刘裕篡夺,于是开启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好在传国玉玺一直保存在建康城的深宫之中。算是又稳定了100多年。到了陈末,南陈被北方的大隋所灭,大隋统一天下,传国玉玺也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宫中。不过谁也没想到大隋会和大秦一样2世而亡。隋朝的天下很快大乱。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被自己的禁卫军杀于江都,隋亡。萧后携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及传国玉玺逃入漠北突厥地盘下。隋末的天下纷争,终于以李氏父子的最终胜出而终结。而又经过玄武门之变,唐太宗上位成功。不过虽然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包括自己的老爹和兄弟,坐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

但是因为手里没有传国玉玺,因此李世民这个皇帝仍然当得惴惴不安,甚至经常半夜惊醒,总是觉得有人要夺去自己的皇帝之位。贞观4年,公元630年,李靖率军大破突厥,东突厥灭亡。同年,萧后返归中原,先上传国玉玺,唐太宗龙颜大悦,认为终于了结了一件心中大事。大唐有近300年运数,传国玉玺也一直保存在长安深宫中。此时从秦始皇让李斯刻传国玉玺,已经传承了1100多年。如果从和氏璧开始算,则已经有1600年以上的历史。经历了秦汉隋唐等大一统王朝,中间还有混乱的的三国魏晋南北朝,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期间传国玉玺的传承脉络是一直清楚的。传国玉玺可肯定一直是原物。不过传国玉玺的终极麻烦,很快就来了。唐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乱。长安被黄巢起义军攻破。而唐兵又反扑成功。不过投降唐朝的朱温很快坐大。

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温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仅仅16年后,同样进攻过黄巢军的沙陀人李克用也崛起,其儿子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而后唐也没维持几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消失于烈火之中。此后直到北宋,才又有传国玉玺从民间冒出来。那么这个再次出现的传国玉玺,真的是原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