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都是怎样打的

2022-07-02 18:56 作者:重熙累叶LEAF  | 我要投稿

       长期以来,国内的各种古代战争影视剧一直饱受诟病,这些影视剧里的战争戏要么是把几十个群演打架说成几十万大军攻城,要么是盔甲武器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塑料味,要么是战术和服化道还原程度为负数,要么是战争场面总是“借鉴”其它作品……那今天咱们抛开这些玩意儿,一起来看看冷兵器时代真正的攻城战是怎样打的:

       首先来说说防守方的城防体系,北宋的《武经总要》中总结了前代的筑城术,记载了如下的城防体系:首先,会在城墙之外挖出一圈护城河;护城河内侧再建一圈羊马墙,羊马墙之后才是城墙本身。城墙的每个城门上方都建有城楼防御,前方则建有一段半圆形或方形的瓮城,瓮城上同样开有城门,这种布局可以有效防御进攻方的攻城锤。城墙每隔一段就会有一座凸出的马面墙,马面墙上建有敌台,可以观察和夹击攻城部队。城墙上所有的部分都筑有城垛(雉堞)掩护弓兵射箭,守军还能把长矛从城垛上的小洞刺出,打击攀梯登城的攻城部队。

城防体系

       城防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进攻方不断改进和创新攻城器械,形成了攻城器械系统。攻城器械主要有:

       1、攻城梯

最早的普通加长梯
改进后的大型云梯

       攻城梯是用来让士兵登上城墙的器械,最早的攻城梯就是普通的加长梯,由士兵抬着冲到城墙下竖起来架到墙上,然后士兵们攀梯上城。但这种梯子实在太过简单,防守方的士兵用手或木杆轻轻一推就能将其推倒。所以后来进攻方在加长梯顶部装上了铁钩子,架到墙上后钩子可直接扎进城墙内壁,根本拔不出来,同时在梯子尾部装上尖刺,可以扎进土地中。这两样措施虽然保证了梯子不会被守军直接推倒,但无论如何这种简易的加长梯基本只能让士兵顶着防守方的礌木滚石、箭矢、热油等一个一个往上送人头。所以后来进攻方打造出了大型的云梯,据《武经总要》记载,云梯在宋代发展成了如下形态:下方装有6个巨轮,车身加装了牛皮护甲来抵御防守方的攻击,掩护推车的士兵,同时在主梯上方又加了一段副梯,副梯可以自由调节角度,顶部同样装有铁钩子。云梯由于体积庞大,无法直接从后方推到前线,所以只能拆成模块分批运到前线组装或者直接在前线就地取材建造。因为云梯的建造时间较长,所以进攻方并没有完全放弃制作简单的普通加长梯,在云梯还未建成时仍会继续使用其攻城。其实在进攻方的战术中,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打算用攻城梯直接攻下城池,只是用它来分散防守方的注意力,掩护其它攻城器械抵近城墙。

       2、壕桥

壕桥

       这是用来通过护城河的器械,前面是一段长度和护城河宽度一样的木板,木板的后端装有两个轮子,轮子后面是让士兵推车用的木把手,木把手前端还有一块用来抵挡箭雨的大木板。攻城时,士兵推着壕桥到护城河外侧,“推进入壕,轮陷则桥平可渡”。如果护城河太宽,进攻方还准备了一种升级版的折叠桥,“以两壕桥相接,中施转轴”,用法与壕桥相同。

       3、轒辒车

轒辒车

       形状像一个房子,下面有四个轮子,用木头制成,外面披上生牛皮,生牛皮上再抹上水和泥巴,以抵挡火矢的打击。空心,士兵可以躲在里面推车前进。作用是掩护士兵抵近城墙,挖掘地道。

       4、攻城锤

攻城锤

       用来撞破城门的武器,最早的攻城锤就是一段树干,上面系上一些绳子方便士兵抓握。后来在树干的前面加装了金属撞头,再后来进攻方将攻城锤与轒辒车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了冲车。冲车下面装有轮子,顶部有一层木板牛皮抵挡防守方的礌木滚石和弓箭,屋顶下方用绳子或铁链悬吊一根攻城锤。攻城时推到城门前,屋顶下的士兵们摆动攻城锤轰撞城门。由于防守方布置了瓮城,为了防止攻破瓮城后防守方的弓兵从瓮城城墙和主城城墙上四面夹击将攻入瓮城的士兵全部射死,攻城锤普遍会和攻城梯配合一起作战,攻城梯用来分散瓮城城墙上守军的注意力,掩护攻城锤撞破城门后继续撞破主城门。全世界最大的攻城锤是公元前305年进攻罗德岛时使用的巨型攻城锤,长达53米(指环王3里的格龙得攻城锤也才45米),由1000名士兵运送。对了,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笨重玩意儿撞城门,直接烧了城门不行吗?事实上,防守方会事先在城门上抹水和泥巴用来防火,用来制作城门的材料也是一些不易燃的木头,如果生产力充足,防守方会直接在木制城门外面再包上一层金属皮,这些措施使点燃城门基本不可能。就算进攻方真的点燃了城门,防守方也事先在城门洞上方开凿了小孔,可以把水从小孔倒下去灭火。

       5、巢车

巢车

       这是用来侦查防守方部署的器械,下面装有轮子,车上竖着两根大木头柱子,柱子顶端装有辘轳,用绳子把一个小木板屋系在辘轳上,屋里可容纳两个人,可以通过辘轳自由升降侦察敌情。

       6、投石机

投石机

       用来远程攻击城墙的器械,可以投射石弹轰击城墙 ,把石弹抛入城内引起守军恐慌,或者说把一些毒药和尸体扔进城内,可以引发瘟疫,使守军不战自溃。具体的种类和性能我在之前的一篇专栏里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说了。

       7、攻城塔

攻城塔(图片来自电影《天国王朝》)

       和云梯一样,是一种用来攀登城墙的大型器械,由于体积庞大,无法直接从后方推到前线,也只能先拆成模块分批次运到前线或者直接在前线就地取材建造。这是一种巨型攻城战车,下面装有巨型的轮子,比城墙还高,分为多层,层与层之间有楼梯连接,内部可以装载几百名士兵。攻城时由众多士兵或牲畜推拉到城墙前,士兵可以通过楼梯不断地从地面爬到塔顶,在塔的最高一层前方装有巨大的天桥,等靠近城墙时可以将天桥放下来平搭在城墙上,士兵们通过天桥冲上城墙。攻城塔的下方装有攻城锤,可以用来撞击城墙上一些空心的部位,塔顶站着弓兵居高临下俯射城墙上的守军,塔顶还能安装弩炮或小型投石器攻击守军。中国古代的“临冲吕公车”便是一种高数丈,长数十丈的巨型攻城塔,外蒙生牛皮作为防护,配有机弩毒矢,枪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坏城墙的器械,车中分上下五层,一共可载几百名战士。这种巨型战车形体过于笨重,甚至要上千人推动再加上风力才能前进,加上防守方事先把城外的地面挖得坑坑洼洼的,实战中并不实用,主要用来威慑守军,瓦解守军的士气。

临冲吕公车

       面对这些攻城器械,防守方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们同样制造出各种守城器械,形成了守城器械系统,守城器械主要有:

        1、弩车

弩车

       这是用来对付云梯和攻城塔的器械,安装在马面墙上方的敌台上,待云梯和攻城塔抵近城墙时,防守方便用弩车发射一种箭头带钩的弩箭,勾住云梯和攻城塔。同时在这种弩箭后方系有绳索,射中云梯或攻城塔后,防守方的士兵会不断向后拉扯绳索,直到把云梯和攻城塔拉翻车为止,或者像电影《天国王朝》里那样,将绳子的另一端绑在重物上,射中攻城塔后用滑轮将重物释放到城墙下,将攻城塔拉倒摔毁。云梯和攻城塔一旦被拉翻车,不仅本身会被摧毁,还会把上面的人也摔死,并且会砸死下面来不及躲开的人。

       2、投石机

投石机

       既然你进攻方能用投石机进攻 ,那我防守方当然也能用投石机防守。防守方会将投石机部署在城墙后方,待进攻方进入射程后发射,抛出的石弹可以砸毁进攻方的器械和人员。公元1621年,明朝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叛军包围成都,建造高丈许,长五十丈的临冲吕公车攻城,守将朱燮元命令士兵们架设投石机,抛射石弹轰击车体,又使用火炮轰击拉吕公车的牲畜,成功将其击败。

        3、狼牙拍

狼牙拍

      一块大木板,木板下方钉有上千颗铁钉,用绳子悬吊在城墙上的木架上,当进攻方的士兵通过攻城梯登城时,将其释放下去,直接把爬梯子的士兵砸成肉饼,同时砸断梯子。威力相比于普通的礌木滚石要大。除了狼牙拍之外,还有一种东西叫抵篙,形状和矛类似,两边装有锋利的铁叉,长约两丈,可以直接斩断通过攻城梯登城的士兵的手。

        4、塞门刀车

塞门刀车

       如果进攻方攻破了城门,防守方就会用塞门刀车堵住门洞,车前装有几十把锋利的战刀,既可杀伤敌人,也可以抵挡敌人的箭矢。

       除了以上这些,防守方还有金汁(烧毁攻城器械用的火油,顺便提一下里面还掺了某种有味道的东西)、布幔(保护城墙不被矢石击中)、木女墙(顶替被石弹砸毁的城垛)、瓮听(埋在地下监听进攻方是否在挖地道)、行女墙(同木女墙)、灰瓶(装满灰的瓶子,扔下去摔碎后可以迷住敌军眼睛)等各种器械:

      以及用来阻挡攻城器械和士兵前进的拒马墙、鹿角木、地刺等撒在护城河外的各种障碍物:

       不行了,这么多东西根本讲不过来,咱今天就先到这里吧,这些玩意大家可以回去之后自己搜索一下。总结一下:城防体系的完善使得攻城器械不断改进和发展,攻城器械的发展又让守城器械发展起来,由此形成了专门的攻守城器械系统。

         咱今天就到这里,再见。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都是怎样打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