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系列航程变迁简史
1971年,防空军将战术技术任务书,分发给各设计局。这可以说是苏-27的第一份性能要求。任务书中要求,远景前线歼击机航程应该要达到低空1000km,高空2500km。其实这个指标得出的方法也相当简单,目标机“F-15”提高百分之10左右(苏联预计F-15A航程2300km)。

而在1977年的时候,利用实体模型和飞机草图进行了评审(与1977年生产的“苏-27”飞行状态完全相同,非苏-27最终设计)。最终海平面近地航程约为1400,高空最佳巡航航程为4000km。但是由于AL-31耗油率远远未能达到指标,但是重量计算方面上没有充分考虑火控系统和机载设备的重量,所以可以说这个设计指标根本无法达到(至于各种结构等增重根本不再考虑之内),而这次也为日后大幅度变更设计埋下了伏笔。

而在1982年的T-10-15验证机验证中,取得了11km高空航程3700km的成绩。

而在1983年国家联合鉴定试验B阶段中,联合鉴定试验阶段苏-27取得了1380km的近地飞行航程和3880km高空飞行数值。这个数值可以认为是最初的苏-27的上限值。

当然苏-27日后苏霍伊官网等宣传资料将航程(高空航程)都标注为高空航程 3530km,低空(海平面)1340km。这既有可能是实际交付作战状态时增加了设备和重量导致航程下滑,也有可能是标准更加的严格。不管怎么说,现在来看苏-27sk航程上限值就是这个。

到了苏-27UB(双座)的时候,航程则下降到了3000km,为了解决航程的问题,苏霍伊为其安装了空中加油装置。另外苏-27UB的原型机从T-10U改名为T-10PU,这也是苏-30的起源。以后苏-30系列,无论是高档的苏-30MKI/SM还是低端一点的MKK航程数据在官网都被定在高空3000km,低空(海平面)1270km,和苏-27UB一脉相承。

到了27系列最终大改型--苏-35,在空中增加到了19吨和内油增加到了11.5吨后,航程比起苏-27sk还有一定的进步,达到了高空航程3600 km,低空(海平面)航程1580 km的数据。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苏式转场航程一般不能与美式航程直接对比。举个简单的例子,达索宣称阵风战斗机在干净外形下,仅凭借内油可以以450节在低空飞行1小时30分钟,折合过来航程为1250.1km,那么和之前对比接近苏-30系列的低空转场航程,那么你第一反应难道不是觉得是达索在吹牛逼吗?而一般美式战斗机通常意义上转场航程指的是执行H-H-H任务时的作战航程,要求还是比较严苛的,恐怕难以直接对比。
END

喜欢UP的内容可以点一波关注和赞,对于专栏以后些什么内容也可以在留言区留言。
最后吐槽一句,b站的专栏用起来槽点真多(什么时候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