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军」|水墨一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个人简介】
高喜军,1974年生于河南新郑,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获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7月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画创作研修班人物画创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郑州市美协人物画艺委会主任,新郑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多次参加由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
获奖:
《乡关在望》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逛街归来》被评为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之十二》被评为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之六》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优秀作品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之五》被评为“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
《侧身天地之一》被评为“远大杯”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备选资格展优秀作品
《侧身天地之二》被评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高研班结业展优秀作品
入展:
《商途风云》入展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连环画)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之十五》入展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之一、二、三、四》入展纪念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之一》入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之七》入展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
《故园在望》入展第二届中国人物画作品展
《马街书会之乡音难改》入展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云到无心自逍遥》入展“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低碳出行》入展“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五里口有会》入展2012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华阳寨纪事》入展第七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美术作品展
《春寒》入展“八荒通神”哈尔滨中国画双年展
《马街书会之老艺人》入展“锦绣中原”中国画作品展
《马街书会之大鼓书》入展第六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
《春寒料峭》入展第七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
《马街书会之暖冬》入展“激情盛世,翰墨流芳”第十六届亚运会中国画作品展
《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之十一》入展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美术作品展
《大河足音》入展“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
《印象王府井》入展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
《阳光王府井》入展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你好王府井》入展200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葵花》入展首届全国电视中国画大赛
《摔跤汉子》入展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美术书法作品展
《阳光老歌》入展纪念毛泽东同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参加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美协举办的主要展览有:
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金、银奖)
河南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银奖)
河南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河南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省高等院校教师书画展(一等奖)
河南省教育系统书画展(一等奖)
河南省教师规范字大赛(一等奖)
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40周年书画展(金奖)
庆十六大“振兴中华”书画展(一等奖)
河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河南省第五届人物画展(二等奖)
河南省人物画展(优秀作品)
河南省高校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
河南省第二、三、四、五、七、十二、十六届中国画作品展并多次获奖
河南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展(优秀作品)
【作品鉴赏】
画者无疆
文 / 李林
静安先生《人间词话》开篇即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高士四条屏 180cmx49cmx4 2016
何为境界?《俱舍论颂疏》云:“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彼法者,色等六境也。此有功能者,此六根、六识,于彼色等有见闻等功能也。”“功能所托,名为‘境界’,如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界’。” 所以,佛家认为“境界”的产生依赖于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感受”。因此,境界的存在全在人们感受,如山川流水、草长莺飞,当人们感受之前,不可称为“境界”,只有经过我们耳目感受之后,才能称之为“境界”。故“境界”在“我”不在“物”,有“我”才有“境界”。

守护绿色 180X195cm
岂独词哉?画亦然。《说文解字》云: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画”本身就要依托一种现实的界域,表现一种“我”感受到的抽象界域。高喜军的“界域”是人物,从“商途风云”的远古气息,到马街书会的风土人物,到农民工友的朴实身容,再到文人高士的魁奇风骨,古典与现代相互交织,构成了高喜军的人物之界。多年来,高喜军安守其界,出入其中,耕耘不辍,故能安其身而立其命。

麦田里的画卷 203×190cm
“界,境也。”佛家云:心意对象之世界为“境”。心不同则境各异,“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也”。静安先生认为“真”是词中“有境界”的首要条件。高喜军自可当之,他游走于现实平凡人群之中,栖心于历代文人高士之间,感受不同的人物生活界域,这种界域因为高喜军个人修养、审美情趣和情感参与而升华为“境界”,平凡人的质朴、文人高士的风骨感染着高喜军,故其境质朴而奇崛。界即分,境则生。境界生,故能安其居而乐其业。

古今多少事 200x190cm
高喜军的人物画是以当代人物画为基础的,他坚持每年到马街书会写生,徜徉于朴素的平凡艺人之中,感受他们的质朴和坚毅,体验他们的真挚、信仰、团结、希望和憧憬,同他们一起踏冰雪、沐寒风、履泥泞……已经多达20余幅的系列巨制《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展示的是马街书会艺人浩荡的群体形象,以正侧面刻画为主,以迫近观众视野的近景为结构的基本框架,横向展开的连绵气势,使画面鲜活而跌宕。高喜军创造的艺术形象新鲜而生动,人物的具体刻画与水墨语言的适当结合,整体描绘的厚重感与笔墨灵动性的适当结合,大大加强了人物造型的厚度、力度和形象刻画的深度。《不散的书场—马街书会》表现的是中国民间艺人奋斗、希望、绵延、传承的生命力量,饱含着画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显示出画家对生命状态发自肺腑的热切关注和对民间艺术的深切关怀。因此高喜军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顾其画有境界。而高喜军对古代高士的描写,则是对现实人物描写的一种精神外放,表达的是一种精神的逍遥之境。

侧身天地 180x97cm
“境,疆也。”行者无疆。“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精神的逍遥源于无疆的旅行,自由的创造源于对未知的探索,境界的升华源于对真善美的感知。如是说:画者无疆。

低碳出行 180x97cm

立木取信 191x503cm

扬州雅集 136X70cm

不觉已春深 136X70cm

琴韵秋声 136X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