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了自卑的孩子?【好文!】

2022-01-23 15:53 作者:阿伦老师专注解决社恐  | 我要投稿

从来不夸孩子的父母,经常贬低孩子的父母

 

有一个真实案例是这样的:

 

上个月我给父母买了一对电动牙刷,想让他们晚年有个好牙齿。我以为他们会非常开心地接受,可没想到他们刚拆封了一个,就劈头盖脸地骂了我一顿:“就知道乱花钱,你那钱要是没处放就给我,别看见什么都买!”另一支牙刷他们说什么也不用,非让我退掉。其实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让我辗转失眠快一周了。从小他们就是这样,一直在贬低我否定我,不管我做什么,他们都会用不同的词汇打击我。我习惯用讨好的方式跟人相处,却很难认可自己。那对牙刷就像一个刺一样在我心里,为什么获得父母的认可这么难?

 

其实,很多“中国式父母”觉得夸奖孩子是烫手山芋,贬低孩子才是信手拈来。

 

你并不孤单,多少人一生都在与父母的否定做斗争,哪怕是李宗盛、姜文这样成功的人,都是过了知天命之年,还无法与父母和解。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被夸奖的时候是幸福的,是自信的,一个人被贬低的时候,是失落的,沮丧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父母不喜欢夸奖孩子呢?

首先,因为父母本身没有尝过鼓励的“甜”

 

不懂得鼓励孩子是一种代际传递,他们本身就是没有被夸奖过的孩子,自然不知道那种被爱的感觉有多爽。

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经验,尤其是成年人社会的法则来对待孩子,也就是激励你是为你好,受打击才能奋起直追。

 

其次,贬低孩子的时候,父母是有掌控感的

 

一个足够独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能做的事情是非常少的。相反,如果一个孩子能力比较弱,父母反而能为孩子做很多事,提升自己的掌控感。父母总是嘴上说希望孩子好,可潜意识里害怕孩子远走高飞,于是就用打击的方式,降低孩子的自尊。

 

就像韩剧《请回答1988》中,正焕的妈妈出门三天后,发现家里三个大男人生活得很好,她有巨大的失落感。当正焕发现这个问题,又开始扮演“生活巨婴”的时候,妈妈反而迸发出活力。

 

第三,夸奖别人,本身就需要巨大的能量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都比作一个容器的话,那么内心有阳光的人,才能给别人散发温暖。内心只有黑洞和匮乏的人,很难说出夸奖的话。

 

父母不信任孩子,不信任给孩子自由、尊重、赞美能让孩子变好,相反,如果不断贬低孩子,他们才能看到孩子变得“听话”。

 

而那些没有被夸奖过的孩子,都怎么样了?

 

一个人是需要从别人的口中认识自己的,那些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会认同父母的想法,从来看不到自己的好。

 

孩子是天生不会责备父母的,如果父母对自己不好,他们只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不够努力。不愿意去恨父母,只能恨自己,自我攻击,也就产生了焦虑抑郁的情绪。

 

同时,一个没有被父母夸奖过的孩子,也是一个不能接纳自身不完美的孩子。他们觉得做错事是丑恶的,必须做别人认可的事才是对的。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而且还会畏手畏脚不敢尝试任何事。

 

没有被温暖过的孩子,也活成了一个内心只有黑洞的瓶子,不认可自己,一味追求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遇到了这样的父母,并不是我们的错,而是他们本身的匮乏感,投射到了我们身上。人生还长,我们还有大半生的时间,可以与自己和解。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足够独立。可以与父母保持一些距离,不管是分开住,还是精神上。如果原生家庭给你带来了创伤,那么每次回到原生家庭,都会出现退行的状况。

 

平时做出的999步的努力,可能因为父母的一盆冷水,就回到了原地。所以不要总是去讨好父母,不要总是去寻求他们的认可。

 

第二,做自己的父母,给自己认可。

 

 

一个成年人还在渴望父母的一个微笑,本质上最需要的是自己给自己肯定。我们期待的父母,不是真实的父母,而是理想中的父母的原型。

 

会对我们笑、会给我们无条件接纳的父母是很少存在的,我们必须给自己力量,做那个给自己温暖的人。

 

试着对着镜子,冲自己笑,说出自己的好。

 

第三,狠狠心,对父母说不。

 

我们深陷自卑的漩涡,是因为一直认同父母给我们的评价。虽然他们说的不对,可我们并不敢否定。

 

想要迈出与自我和解的那一步,就必须敢于对父母说“不”。

 

下次父母再否定你的时候,你可以直接说出“你说的是不对的”“你这样说我很难受”。

 

可能第一次说不很难,但是真的开始说不之后,你就可能看到自己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痛苦是别人带给我们的,可是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能拯救你的,也只有照镜子时冲你微笑的那个人。


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了自卑的孩子?【好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