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学习笔记48——阻抗和导纳
九、正弦有效电路的分析
9-1 阻抗和导纳
1. 阻抗
(1) 阻抗:正弦稳态情况下,一端口的端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的比值定义为一端口的阻抗Z,公式如图所示。
(2) 阻抗Z=|Z|∠φz的单位为Ω,其中|Z|=U/I为阻抗模,φz=Ψu-Ψi称为阻抗角。阻抗的电路符号与电阻相同。

(3) 当无源网络内只有电阻时,Z=R;只有电容时,Z=jXc=-j1/(ωC);只有电感时,Z=jXL=jωL。

2. RLC串联电路
(1)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如图。

(2) Z的代数形式为Z=R+jX,其中R=|Z|cosφz为等效电阻分量,X=|Z|sinφz为等效电抗分量;
Z的极坐标形式为Z=|Z|∠φz,其中阻抗模|Z|=√(R^2+X^2),阻抗角φz=arctan(X/R)。
(3) 阻抗在复平面上用直角三角形表示,称为阻抗三角形。

(4) 分析RLC串联电路的性质
① 当ωL>1/(ωC)时,X>0,φz>0,Z称为感性阻抗,电路为感性,电压超前电流,此时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和一个电感的串联组合。

② 当ωL<1/(ωC)时,X<0,φz<0,Z称为容性阻抗,电路呈容性,电压滞后电流,此时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的串联组合。
③ 当ωL=1/(ωC)时,X=0,φz=0,电路呈电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此时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

例:利用阻抗求出串联电路的相关参数


3. 导纳
(1) 导纳:正弦稳态情况下,一端口的电流相量与端电压相量的比值定义为一端口的导纳Y,公式如图所示。
(2) 导纳Y=|Y|∠φy的单位为S,其中|Y|=I/U为导纳模,φy=Ψi-Ψu称为导纳角。

(3) 导纳与阻抗的关系:Y=1/Z
(4) 当无源网络内只有电阻时,Y=G;只有电容时,Y=jBC=jωC;只有电感时,Y=jBL=1/(jωL)

4. RLC并联电路
(1) RLC并联电路的导纳如图。

(2) Y的代数形式为Y=G+jB,其中G=|Y|cosφy为等效电导分量,B=|Y|sinφy为等效电纳分量;
Y的极坐标形式为Y=|Y|∠φy,其中导纳模|Y|=√(G^2+B^2),导纳角φy=arctan(B/G)。
(3) 导纳在复平面上用直角三角形表示,称为导纳三角形。

(4) 分析RLC并联电路的性质
① 当ωC>1/(ωL)时,B>0,φy>0,Y称为容性导纳,电路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此时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的并联组合。

② 当ωC<1/(ωL)时,B<0,φY<0,Y称为感性导纳,电路为感性,电流滞后电压,此时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和一个电感的并联组合。

③ 当ωC=1/(ωL),B=0,φy=0,电路呈电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此时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

5. 复阻抗和复导纳的等效互换
(1) 利用Y=1/Z就可以实现阻抗向导纳的等效变换,对应的串联等效电路也就能变换为相应的并联等效电路(要注意等效互换后G不一定等于1/R,B也不一定等于1/Z!)。
(2) 等效变换不会改变阻抗或导纳原来的感性或容性性质。

(3) 同样,利用Z=1/Y就可以实现导纳向阻抗的等效变换,对应的并联等效电路也就能变换为相应的串联等效电路。

例:利用阻抗与导纳的等效变换,求串联电路的等效并联电路。

(4) 注意
① 一端口网络的阻抗或导纳是由其电路参数、电路结构以及正弦电源的频率所决定的。
② 当一端口网络不存在受控源时,阻抗角|φZ|<=90°;但存在受控源时,|φZ|可能会大于90°,其实部将为负值,其等效电路要设定受控源来表示实部。

③ Z和Y在极坐标形式表示的互换条件为ZY=1

6.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1) 阻抗的串联
① 阻抗串联时的等效阻抗为各阻抗之和,即Z=∑Zk=∑(Rk+jXk)。
② 分压公式:串联的每个阻抗,其电压相量与阻抗值成正比,公式如图所示。

(2) 导纳的并联
① 导纳并联时的等效导纳为为各导纳之和,即Y=∑Yk=∑(Gk+jBk)。
② 分流公式:每个并联导纳中的电流与它们各自的导纳成正比,公式如图所示。
③ 两个阻抗的并联等效阻抗为Z=Z1*Z2/(Z1+Z2)。
(3) 对于阻抗三角形连接和星形连接之间的等效变换,与电阻电路中相关公式相同。

例1:求等效阻抗

例2:判断电路对外呈感性还是容性.


例3:求电路的相关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