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章

2023-01-08 17:21 作者:卡拉塔耶夫的故事  | 我要投稿

第二章,蓝色巨人,IBM公司

”机械革命从200多年前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般认为其高峰是19世纪末期。当时很多人认为机械可以代替一切,就如同今天不少人认为计算机可以代替一切一样。“ 我仔细想想,我觉得我就是这后一种人,这是否说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呢,毕竟很明显,现在我们都知道,机械是没法代替一切的。主要还是人们生活的改变吧,从物理层面到虚拟层面,那时的人怎么会想到未来人的生活一大部分是在屏幕里度过的呢,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呢,人对于生活的需求又会变为什么呢。

“如果将计算机局限于科学计算,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普及...在半个多世纪前就能够看到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方面是他的天分,另一方面则源自IBM长期制造表格处理机械,了解这方面的需求。” 计算机一开始只是为了做科学计算的,而IBM是做精密机械的,能够成功利用计算机,发展计算机的就业面,1是知道广泛的个人需求,2是善于发现使用新工具。这让我想起我爸提到的,在水利工程中有定位问题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是航空航天的人来,一下子就能解决,但是他们不知道在另一领域有这样的需求,而有这样需求的专业也不熟悉其它领域的解决办法,这就是隔行如隔山。之前陈平说,要注重多学科,大概也有这部分在里面吧。 

“IBM原来认为PC赚钱的部分是几千块钱的硬件,而不是几十块钱的软件,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这里比尔盖茨没有让IBM买断DOS而是收一点点版权费的想法就很厉害了,他是早就看出来软件的优越性了吗?硬件和软件,软件在硬件上磊起来,磊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操作系统(软件)以硬件为底,软件以操作系统为底,说到底,到底为什么软件好,现在好,以后还会继续好吗?这里的关系我还需要想想。这里的硬件,也可以想象成别的,本质上是制造业,是物质层面的,芯片,汽车等等等等在现在好,是因为和“智能”靠上了边,而没有什么“智能”化要求的制造业就很低端了。我爸跟我讲,不管是什么,要以群众为主,以个人为主。我想,离个人的生活越近,通用性就越好,市场潜力也就越好。像这种以固定大客户为目的的,1是限制发展,圈子小,客户就那些,2是工作着也烦,受人约束,受’大客户‘的约束。我觉得挺有道理。另外,制造业有一点很受约束,就是运输,现在做什么井,能做的范围很小,因为做好还要用卡车拉到目的地,像是在沈阳,肯定是做不了上海的单了,想要做得远,就得到目的地旁边建厂。相比之下软件要方便的多,在上海做好,全世界都可以是客户。到这里,我这个问题还是有些存疑,软件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发现一把锤子,真是个好东西,是去造锤子,还是用锤子继续做别的东西呢?现在看来,很明显前一种做法没有后一种好,因为前一种想法并没有看到锤子真正的价值,锤子能继续做下去并且不断升值,就是因为它能做很多事情,而且能做的事情还在不断被开发出来,但是当没有人继续开发锤子的价值时,锤子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物件了,现在制造一把锤子和制造洋娃娃是一样的。锤子锤出的雕塑可以卖100万,但是锤子本身100都卖不了,锤子有更新的余地,是雕塑出现了一种新的雕刻方法,原来的锤子用的真不顺手,这时造锤子的才有又提升价格的可能,当然这个大概和现在的popmart差不多,都是在上游有了新的需求。但是如果你要做那个所谓的“发挥锤子全部潜力”的工作,面对一个从来没人用过的崭新工具,你要怎么做呢?

“将IBM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服务合成一体...将研究和开发结合起来。一旦一个研究项目进入实用阶段,他就将整个研究组从实验室挪到产品部门。...这种做法无疑会很快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但也会影响IBM的长线研究和基础研究...IBM加强了和大学的合作,在几十所大学开展研究合作。” 这一段做法太高明了,融合包揽整个产业其实就意味着每一部分的水平都会提升,相辅相成,恰好弥补了做锤子和用锤子之间的合作和认知的沟壑。

IBM度过金融危机的原因:1,核心业务收入稳定。2,毛利润高,裁员影响小。3,跨国公司。


第二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