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底捞关店300家,抄底错了吗?

2021-11-09 12:36 作者:富日记  | 我要投稿

海底捞最近宣布年底前逐步关停300家门店。

做这个决定时,海底捞市值正逢低谷。

相较高点,现在海底捞股价下跌超75%,市值蒸发超3500亿港元。

海底捞做错了什么?

这个问题好像是明摆着的。

今日之果,昨日之因。

表面看,海底捞关店,源于去年的逆势扩张。

2020年,餐馆行业受到疫情重创。

很多餐饮企业都在关店,或者采取保守策略。

海底捞却反其道而行之,决定抄底,逆势扩张。

海底捞抄底错了吗?

疫情期间,许多抗压能力小的餐饮企业出局。

有能力扩张的企业,很多也在观望。

这时很多好位置的店面房租很低。

和其他餐饮公司相比,海底捞的资金很充裕。

2019年,海底捞公司管理层判断全国范围内可容纳3000家海底捞门店,当时海底捞门店768家。

如果你来做决定,现有门店离目标数量还差很多。

好位置店面的租金很便宜。

账上有充裕的资金。

疫情虽然严重,但随着疫苗的普及,终究会过去,生活总要回归正常。

疫情是暂时的,吃火锅的需求是长久的。

你会怎么选择呢?

我猜多半也是此时不开店,更待何时。

所以我觉得海底捞选择逆势开店没有问题。

误判了疫情的影响和持续时间也不是主要问题。

因为做决定时,就已经知道疫情这个变量存在不确定性。

我觉得问题和抄底无关,和疫情无关。

问题在于海底捞还没有做好扩张的准备。

2021年6月15日,海底捞张勇在一次交流会上说了一句细思极恐的话。

张勇坦言:“2020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海底捞做出逆势扩店的计划没问题。

但7个月后才意识到不对,这就有问题了。

意识到有问题后,又过了2个月才做出反应,这个问题就更大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为什么恐龙会灭绝?

因为恐龙反应太慢了。

一只恐龙踩了什么东西,几个小时以后它的脑子才能够反应过来。

当然这只是段子,恐龙的反应其实没有这么慢。

但如果把段子中的恐龙换成大公司、大组织,再形象不过。

海底捞的问题在于公司组织架构出问题了。

这点得到了海底捞公司的承认。

对于关店原因,海底捞总结了4点:

第一、部分门店选址错误;

第二、组织结构变革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第三、缺乏足够的优秀门店经理;

第四、过度相信KPI,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海底捞敢于承认错误,断臂止损的做法值得点赞。

这也许是当下海底捞最明智的做法。

创业者和企业家不可能不犯错。

关键是怎么对待错误。

认不认错,改不改正?

是掩耳盗铃,自我欺骗,还是及时改正,不断完善。

海底捞现在选择了后者。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有一个有趣的观点。

张勇说创业者企业家最容易犯两个错误,那就是愚蠢和贪婪。

创业者可以愚蠢一点,也可以贪婪一点,但是不能又愚蠢又贪婪。

海底捞关店300家,也许正是对这个观点的示范。

很多人可能会说,海底捞犯错与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当然不会面临逆势扩张的抉择。

但我们每个人同样面临各种选择,会犯各种错,同样会愚蠢和贪婪。

如何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境,考验的是每个人的认知和人性。

海底捞的困境并不是个例,它是餐饮行业的一个缩影。

餐饮企业在疫情冲击和扩张欲望的驱动下。

如何夯实组织机构,完善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避免陷入又愚蠢又贪婪的困境。

这是每家公司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道理是通用的,而历史总在重复。

只要换个故事,说的可能就是你我。


海底捞关店300家,抄底错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