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字幕组字幕制作上的工业化操作问题(三)
本系列文章不定期更新,也希望能有更多朋友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让字幕组更快更好地往工作压力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稳定多样化发展的时代进化!

这次讲讲字幕组的时轴(不含特效)这个职位在真正高效精准的自动打轴出来之前该如何去自我锻炼,让自己的肉身时轴精准度尽可能接近工业化标准,并维持足够高的效率。
但凡打过轴的朋友都知道,有的片子打轴容易一些,有的片子的轴就比较精神污染,但总的来说绝大部分时候的日本动画的时轴都是比较容易打的。
不过有些字幕组考核新人的时候,老人可能就会拿类似物语系列这类屏幕字特别多或者多人声的精神污染时轴来刁难新人(之所以这么做可能还有怕新人不好管的考量在里面,这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新人真正自己开始打轴做片以后就会发现很多片子的轴并不像接受考核时那么困难。
一般新番时长是24分钟,去掉20秒广告赞助和3分钟的OP和ED,剩下的正片时长是20分40秒。这也就是时轴工作量最大的地方了,一般日常番对话的文本行数在250-400左右,话痨一点的在500-700,特别话痨的会到800以上。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到文本行数这个变量,得到这个变量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去逐步剖析了。
如果要锻炼自己的打轴效率的话,建议从一般的日常番开始锻炼自己的打轴效率,这样也比较容易坚持下来,如果哪段自己觉得特别难打的话,可以用avs、megui甚至是干脆直接用vegas或者pr这类视频编辑软件把自己觉得比较难打的地方剪下来,然后拿去反复打轴,重点进攻这块。如果跟这块杠上了,可以试着专门收集这类难打的的时轴片段,不必全片打完。这样练习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些精神污染的地方适应能力提升了很多。
如果有谁跟你说必须全片打完才算打轴,打单独片段算不上合格打轴的话,多存那么百把十个短视频的精神污染时轴案例分享给大家,到时候一口气发出来跟他当面对质就行!
也希望真正高效精准的自动打轴能早一天出来,早日解放大家的双手去创造更多能让这圈子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