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见——回忆童年印象的铁路

2020-08-07 00:10 作者:柳霖  | 我要投稿


      窗外的接触网支柱在飞快的向后褪去,远处的山光伴着水色与道路桥梁上如织的游人,各色景,各色物,各色人交替的变换着。早已不记得是哪个车次了,心血来潮在杭州到义乌往来的动车上,以陌生的视角,看着沪昆线两畔的景色。

      沪昆线浙赣段还未迁线之前的老浙赣线,路过离我住着的村子边不到一里地的地方,依稀记得清晨起来,仔细聆听,偶尔能听到一声悠长的的汽笛,那时我才小学不到一年级的样子。那时的村边的线路还没有栅栏网,两侧是田地,青苔攀上浆砌块石的路堤护坡,年头长到发乌的混凝土枕木,路堤边是高高的两排松树,底下积满了厚厚的松针。至到上小学,浙赣线的记忆,就是那个上学必经的涵洞,涵洞上的线路自然已经封闭了,乘着从老火车站发车的公交到苏溪的公交站,从公交站下车,穿过涵洞不远,便是学校。只是上小学后不记得再有火车经过。又过了几年放学后溜到线路上,才发现,钢轨枕木已经拆完了,只留下石砟干咧咧躺在道床上,沿着道床走了好一段路,离学校有些距离些的田野边,两侧的成排的依然在作陪。即至小学毕业,大概连石砟都没了只留下孤零零的涵洞依旧横亘在必经的路上。但涵洞也没再坚持了几年,小学这边原来这个价线路的旧址上规划了一段快速路,涵洞也被填了当地基。当年的公交站还在不远的地方,模样大变,依旧是从老火车站发车,填了新火车站方向,还有其他方向的——老火车站的线路也早被扒干净了,老浙赣线拆干净了。

      后来,暑假去外婆家,来到新建的火车站,刚看到新车站的我只觉得好气派,从站前广场拾级而上,又转回沿着小汽车开行的辅道跑来跑去。甚至至后来见到杭州东,虹桥站都没这样觉得气派、新鲜,大概孩提时的烙印太深了吧!外婆家在黄山,那会还没合福高铁、杭黄高铁,浙赣线新线已运营了两三年,坐火车从浙赣线出发到贵溪转车,再北上到黄山站,车皮还是老绿皮,买的硬座,不带空调,上面挂着风扇,夏季是是有点闷热,好在是夜里的车,还能坚持,上车不久列车员巡视了一圈,还提醒了注意防盗。夜里车,开车不久我就有点瞌睡,可怜母亲一晚上几乎没合眼。

      又是一年夏,高考成绩出来了,只够的上大专的我,在父亲不知听了哪个同学的建议下,压着我报了铁路,报了隔了一个省的院校,所幸分数是够的,也可能是因为我填了服从调剂,一个文科生被分配的到之前毫无了解的铁道工程技术。离家千里,我又一次从浙赣线出发,哦,应该改口叫沪昆线了,十多年功夫,铁路基建大发展,四纵四横建成,八纵八横在望,高铁动车遍地开花,当然那时我还没坐奢侈到高铁上大学,不赶时间,普铁的经济性对我这小家庭来说,还是很划算的。这时铁路已经实名售票了,22型的老绿皮几乎淘汰干净,原来蓝底红底的空调车底刷绿接过“绿皮”的名头,买了张卧铺,一样是夕发朝至的列车,尽管车皮的噪音很大,睡得还是蛮熟,舒适度不好和家里比,好歹空调打底,不会太差。株洲站时,一阵震动将我惊醒,醒后发现并无什么事情发生,到是车在株洲停留了想当长时间。坐的多了后才了解到,列车在株洲机头要换方向。

      自我上大学开始,家乡才新建十年多的火车站就一直在改扩建,前几年动土接驳了杭长高铁,几年不到客流翻了翻,原有的站房面积不够用了,开始各色规划扩建,坐火车的次数多了,见到形形色色的各种新建的高大上的车站,家乡的车站似乎离我童年印象里的“气派”渐行渐远,到是对窗外的景色慢慢熟络,只记得过某个隧道后不远就是义乌站,就快到家了。

      上大学那会,也是互联网售票的开头几年,网上各种吐槽12306的段子齐飞,好在学生票提前一个月放票,结合校历安排提前购票还是比较方便的,加之湖南到浙江节前客流相对较少,节后浙江到湖南客流相对较少和主要客流逆向,减轻不少抢票功夫。同学里兰州、河南等地方就比较麻烦了,各类抢票网站挂着抢。

      大学毕业后,到单位报道,去施工现场,现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之麻烦,着实震撼了我。同批见习生报道两个月,就有两人离职,让我不得不思考一定要在这里来实现自己青春的价值?思考了三个月,时间给了我答案,三个月后,沪昆线换轨施工,换浦江到义乌西段。在老师傅们的眼里,这段线路是长长的隧道,是锈蚀的Ⅲb型弹条,是昼夜颠倒的天窗。在还未经打磨的我心里,是是十年后再一次踏上的家乡的线路,是尘封许久未回忆的记忆,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当我跟在长轨车后,走过义乌站月台下的线路,我想,“照顾好老朋友”的活,还是可以接受的吧?

      我从事铁路施工,卸下新轨换上,旧轨收走。不论铁路还是人生,总要与过去旧的东西告别,迎接新的事物,他可以是一茬茬的新同事,一件件的新机具,一条条新规章等等,事物只要在向前发展,前进的道路上总会看到新的风景,新的事,新的人。看着列车线路上疾驰,呼啸而过,偶尔会回忆起童年时清晨那声悠长的汽笛。

       后记

      工作后两年,心血来潮,重走老浙赣线苏溪这段线路,原址上新建了快速路(国贸大道)旧的痕迹几乎抹尽,只有靠蒋宅的苏溪江上,还剩下的两截没拆干净的铁路桥。

       有空我补点照片,这篇文章是单位里抽空打的,没时间整理。


看见——回忆童年印象的铁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