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情操论》看《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想必大家都熟悉,那一句“挺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金奕亭亭如盖矣。”从古至今,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为什么这篇文章如此令人动情呢?
要我说,正是因为归有光对自己悲伤情感的克制。这种克制的表现就是“哀而不伤”。用亚当·斯密的说法就是“我们对有节制的悲哀、那种无声的恢弘表示敬意,这种悲痛只在红肿的眼睛、颤抖的嘴唇和脸颊以及隐约的但是感人的全部行为的冷漠中才能发现。它使我们同样沉默。我们对它表示敬意,抱着不安的心情注视着我们一切的行为,唯恐我们不得体的举止扰乱这一种和谐的宁静——它需要巨大努力来保持。”
而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体现的,正是这种“有节制的悲哀”。这种有节制的悲哀体现在大母婢女和我的叹息,体现在庭中的篱和墙,体现在鸡鸣犬吠,更体现在那一株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这一个个意象在诉说着母亲的去世,诉说着家庭的衰落,所说着妻子的逝世。而这一切的一切又通过项脊轩这么一个阁子串联起来。
若是归有光大哭一场,将这些直白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只会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但是他将这些情感蕴藏在意象之中,从而克制得表达出来,却能让我们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