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儿童诗

2022-07-09 17:45 作者:AI真有趣  | 我要投稿

        何为儿童诗的普通特点?发出这个问题的对象就是学过口才的人,包括作该儿童诗的作家。对于只会朗读儿童诗的人不可能发出这个问题。他有特定的自我认知,他不能标准地复述意思。他要把每位作者的名字、特点、语言运用——儿童诗的特点不断地积累加上活学活用。具有画面感、即兴口头表达能力好到和正常人一样,甚至是主持人;而不是以偏概全、转移话题、套空话、胡编乱造。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正因为我不具有画面感、即兴口头表达能力太差,才承认我是残疾人。如果让一个口才很差的人复述儿童诗,他顶多也只能说出儿童诗的定义,离即兴复述任意一首儿童诗的内容远远不够。他无法体会到某首儿童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因为不精通各种事物就一事无成,因此评论儿童诗的普通特点只能以学过口才的人和作该儿童诗的作家作为参考对象。只有这样立场才显得有价值。

        据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编排,小学是有儿童诗,到初中开始就换成了历史诗。不要以为历史诗有欣赏性,就认为儿童诗不好。其实并非成立。不妨可以换个角度看,赏析儿童诗和历史诗哪个更简单?答案显然是儿童诗。就以重音和语气来讨论,历史诗产生的时间远早于儿童诗。理解起来如此简单的儿童诗达到了练习朗诵的最高境界,于是乎,若总是这样,历史诗的存在也就没有价值了,从而失去了历史的趣味性。不过诗咏志,歌咏言,古人们通过自己吟诵高歌,使得儿童诗和历史诗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是儿童诗还是历史诗,里面的情境都是非常美的。有人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儿童诗《绿孩子》说起来也够邪门的了:就一个戏剧教学的节目有,其他各网站上都没有。有一天我想从浏览器上找《绿孩子》的原诗,结果没有搜索词条。要正面评价,只能说这个节目里老师将这首诗的水平高。而历史诗在网上无处不在。这时就意味着儿童诗从“永无止境”走到了“没有边界”。

        一位中国诗人说:“大地的脸又脏又黑,落叶给它洗脸搓坏了枝头。”另一位诗人说:“转眼大地铺上了羊毛毯,这么冷的天,是谁正在天空剪羊毛呢?”拿最标准、最高的境界,正合以下条件:大自然需要我们保护、冬天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这也是我对儿童诗的特点的看法:儿童诗富有儿童的个性,能够反衬其中的思想情感。也可以换个看法评论:你在观赏脏乱的景色时可能会认为外面的景色并不好;但如果换成一首儿童诗来描述,或许景色就显得好了。

        我们也知道,诗歌是一门交叉的学科,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不同;但相同的是,只要朗读(诵)时有适当的情感,诗歌一定会有所升华。有升华的儿童诗就是让人听起来富有活力的儿童诗。

        儿童诗用得有多巧妙?《宇宙的另一边》的结尾的语法结构是:(加法是这样的+古诗),(乘法是这样的+另一首古诗)。为了体现出儿童诗的巧妙性,我们为何不列举儿童诗,把结尾中的古诗换成儿童诗呢?

        我故意不想把历史诗讲细致。儿童诗和历史诗在定义上就有很大差异,就更别提结构和背景了。另外儿童诗比较少,几乎无法与人交谈;历史诗虽然挺多的,但是背下来太费劲了。如果你想和别人交谈却不知道多少历史诗,那就别拿诗来交谈了!我选取了两首儿童诗:《窗前一株紫丁香》、《绿孩子》:

        《窗前一株紫丁香》原诗:

踮起脚尖儿,

走进浓绿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

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作伴。

您听,

您听,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解除一天的疲倦。

您看,

您看,

满树盛开的小花,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

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

快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

准是又香又甜。

        《绿孩子》原诗:

当天空不再湛蓝,

当江河不再澄清,

当灰色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城市。

千万个爱绿的孩子对着大地呼喊:

绿孩子,

你在哪里?

绿孩子,

是谁?

它是绒绒的芳草地;

它是葱葱的小树林,

它是春天里的第一枚嫩芽,

它是冬天里持久的生命。

绿孩子是谁?

它是充满爱心的精灵,

它是善良智慧的化身,

它播撒着绿色的音符,

传送着幸福和安宁。

绿孩子是真诚的,

它无声地等待在大地上,

期盼着声音的注视。

绿孩子是热情的,

只要善于发现和创造,

它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为了永远的身边。

为了永远的蓝天,

为了长流的碧水,

绿孩子,

你在哪里?

千万个爱绿的孩子,

对着大地呼喊。

绿孩子回来的,

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提醒着,

它藏在温存的爱心里,

藏在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你看,

你看,

就在不远的地方,

绿孩子正对着你,

微笑。

        在《窗前一株紫丁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小院一定很美,因为树叶全是绿的。既然风是沙沙的,那么风一定很轻很柔和,花不但美,还拿人的笑脸作了拟人,显得如此生动。谁不喜欢自己有伙伴呢?本来人困了就要休息,诗歌中还额外拿星星比较老师睡觉的状态,用花香比作甜甜的梦。这样的情景有多优美?!在《绿孩子》里,“:”前面的句子都是负面表达。接着再读下去,可以发现下面几句是正面表达,起到了反衬的效果。通过“绿孩子是谁?……绿孩子是谁?……”的排比,带上把各种植物比作绿孩子的形象,显得句子优美而生动。对于“绿孩子是……”的另一种排比,带上绿孩子所描述的特点,可以说诗人站在生活实际上的背景来设身处地,读完这首诗后我想问大家:你最想和谁快速亲密接触?再往下读,你是不是心想我要更快与这个人更亲密接触?因为凡事你笑我也笑,所以最后两句最能吸引读者。

        所以我跟你们讲,儿童诗他并不是写给儿童的诗歌这样简单的字面意思。儿童诗它就是富有个性、易懂、适合儿童读的诗。如果你去深深地体会儿童诗,你会发现儿童诗和历史诗一样,都非常有趣。



        

        

谈儿童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