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仨》笔记

2023-06-23 18:50 作者:诗狗汶垄  | 我要投稿

虽是散文却似乎也是一首梦中所织就的情诗,总能激起我内心的哀怜,心里的泪把我心肝脾肺肾胃全都撑破了,从中生出了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正文:“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多爱啊,多痛啊,多坚韧啊! “我刚剪得一刀,活虾在我手里抽搐,我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又走回来。锺书问我怎么了。我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锺书跟我讲道理,说虾不会像我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以后可由他来剪。”君子远庖厨,就是为了不让怜悯之心麻木,这方面你比锺书强多了,这份敏感和想象力是上帝赐予的至宝,是孟子所说要善养的浩然之气。 “我有时想,假如我们不用吃饭,就更轻松快活了。可是锺书不同意。他说,他是要吃的。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穀方’。电灶并不冒烟,他也不想辟穀。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锺书笑我死心眼儿,作诗只是作诗而已。”诗是情真,现实可适当失真,完全属实就不好写诗了。不用吃饭就减少了人饿死的恐惧,会有助于人类摆脱狭隘吧,或许上帝给我们欲望是让我们去克服。 “锺书几次对我说,我教你作诗。我总认真说:‘我不是诗人的料。’”嗯,终究实际了些,有些迎合世俗,不很超脱,更适合把散文写成诗,更属于生活的诗人。 “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我并不大喜欢小孩,因小孩是一张空白,我厌恶无知,我知道小孩想达到我的思想维度是几乎不可能的。想要达到我现在的境界,需要读多少书;需要多少次思考得裂脑;需要承受多少苦难;需要与深渊多少次对视;需要多少契机,多少幸运;需要在冥河满藏深坑的浅水处多少次探险,只要水位不到鼻孔绝不后退,我当然不会游泳。我们的时间是错位的,我们永远都不能相互理解,就像我不理解凡夫俗子的愚蠢,凡夫俗子不理解我的愚蠢一样。但女人的幸福之一似乎就是生小孩,那么对她过度的爱也会溢在小孩身上,这溢出的一点已是无限。 “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锺书的女儿。”因为你们此时只爱对方,只有孩子像对方,你们才自信能去爱她。至于要女儿,锺书是要独占你,你是要独独照顾他、奉献给他。 “我以为肚里怀个孩子,可不予理睬。但怀了孩子,方知我得把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贡献给这个新的生命。在低等动物,新生命的长成就是母体的消灭。我没有消灭,只是打了一个七折,什么都减退了。”就如创造的苦与乐。活下来的都是对地球的强硬规则低头妥协的,那还不如死了。 “护士们因她啼声洪亮,称她Miss Sing High,译意为‘高歌小姐’,译音为‘星海小姐’。”有趣的音译。用“啼”字,是认为她是小鸟,圣灵吗?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锺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我当时非常惊奇,所以把她的话一字字记住了。   锺书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圆圆立即感化了似的和爸爸非常友好,妈妈都退居第二了。圆圆始终和爸爸最‘哥们’。锺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问。他是否说‘你一生出来,我就认识你’?是否说‘你是我的女儿’?是否说‘我是你的爸爸’?我们三个人中间,我是最笨的一个。锺书究竟说了什么话,一下子就赢得了女儿的友情,我猜不出来,只好存疑,只好永远是个谜了。反正他们两个立即成了好朋友。”我猜一下。你只认识长大了的她,我却认识像你这么大的她,我可以告诉你。我认识她后,你才会生出来。她也是我最爱的人。 “汽车开往北医三院的一路上,我听着锺书急促的呼啸随时都会停止似的,急得我左眼球的微血管都渗出血来了——这是回校后发现的。”真的是很深情敏感的人,而锺书多一些顺其自然。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感谢烦恼和苦难的折磨,否则快乐很快会让我腻烦的。 附录一:“琴弹得不亦乐乎,功课就越来越不想做。一天我发现有几页大字上没有爸爸批改过的笔迹,就怀着侥幸心理去以旧交新,他居然没有察觉。到第三次,他才发现,大怒,骂我弄虚作假,是品德问题。气冲冲地把文法书撕了,并发誓,再不教我读书。妈妈也狠狠地批评了我,还责令我把书补好。”好严格,我想圆圆也背了很重的包袱吧,毕竟父母站在如此高远处。到最后跟父母的水平还是差了一大截,你们在心里有对我失望吗? 附录二:“‘公私兼顾’,非高水平人不能,你无此能耐。”圆圆似乎爱逞强,锺书也想圆圆脱下包袱,如此境界方能提升。 附录三:“中书君即管成子,大学者兼小说家。”中管大小,在你心里,还是锺大啊。 但:总说圆圆像锺书,是你对锺书的爱过强以致无法充分表达,圆圆是你表达对锺书的爱的中介,她的根源是锺书,锺书才是你唯一的上帝,其实锺书也看到了圆圆像你的一面啊。 锺书对圆圆放得开些,你抓得紧了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绝对的爱,还需要绝对的自由啊。

《我们仨》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