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考点 | 中国与国际合拍片的意义与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也不断高涨,虽然电影票价依然高高在上,有不尽合理的一面,但也没有影响人们对电影消费的增加,这一点也已经从票房上得到了体现。不过从票房的具体内容上看,进口大片依然占据着主要份额。由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电影等文化产业的利好消息等多重影响,以好莱坞为首的国外电影机构纷纷瞄准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准备以各种方式进入到中国,以便更好地分享中国电影产业的蛋糕。美国电影业界和学界甚至还举办了大量合拍电影峰会,制片公司、律师和独立制片人都热情高涨地参与进来。
一、国际合拍在产业经济层面上的意义
从一般产业经济的角度来讲,伴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也必将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的转移,其中包括各种资源在国内各个产业之间和国际间转移,例如其他业界的资本进入电影产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国际合拍则意味着资本等资源的国际流动。在合拍过程中,伴随着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例如在中国合拍就可以看作是国外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带来的电影产业生产技术的国际转移,对于那些追求经济结构转型或电影产业升级换代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更加重要。而且,当新的电影产品或新的电影制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开发之后,一个电影企业通过支付相应的专利或版权费用,或通过合拍或技术合作等手段,不但能够提高这个电影企业的业绩,也能对其他企业带来影响。也就是说,通过个别电影企业的示范效应和从业人员在电影产业间的流动,会给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带来技术扩散的效果,直接或间接提升资源以及整个电影产业经济的效率。

电影《末代皇帝》
另外,包含着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广义的电影产业劳动力资源也会伴随着资本的国际间移动进行合作与交流,自然也会对电影产业或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带来贡献,亦即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一般来讲,当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时候,相关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经济学层面的熟练劳动力资源是必不可缺的,同样非熟练劳动力资源也是一种宝贵的生产资源,因为从产业经济的层面上讲,非熟练劳动力资源只要其熟练水平不断提高,自然也就会对产业的整体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中,劳动力作为人才资源是各种技术和资本的载体,往往被看成是企业、产业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熟练劳动力越多,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同样,电影产业内的熟练劳动力资源越丰富,或者说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熟练,也就意味着电影产业的经济效率以及相应的国际竞争力也就越高。
二、国际合拍电影带来的效果分析
一般来讲,在国际合作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会产生如下的效果:
首先,合拍电影意味着双方对拍摄成本分摊,也就是说双方的资本利润率可能会有所上升,这样会在资本市场上带来较好的业绩表现,降低了后续电影的融资成本。
其次,能减缓甚至改变电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电影产业贸易摩擦的问题。实际上,电影合拍意味着电影发达国家从以前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电影产品的贸易模式转换到出口电影资源的模式(从产品贸易赤字到资本贸易黑字),并一起向第三方国家出口电影产品。
再次,电影产业发展中国家的电影生产能力有显著提升,电影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会得到强化,从而刺激电影制作水平的逐渐提升,而且还能带来更多的电影类型。即使电影票价不能下降,也能为电影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好电影,这也就等于提高了电影消费者的消费福利水平。
第四,合拍电影的过程中,会带来最新的电影生产模式和营销管理模式,不但能提高电影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准和经营管理能力,还能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实现上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第五,能提高资本接受国的税收,一般来讲,电影发展中国家的电影生产效率普遍低下,甚至要接受政府的财政援助才能生存。伴随着合拍电影的常态化而逐步实现生产效率的上升,电影产业可能会成为盈利行业,甚至成为一个国家某个地区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也就可以为国家或地区提供税收支持。当然,合作双方可以在一些低税甚至免税的“避税天堂”国家设立合资企业完成合拍电影的工作,以提高投资效率,但这些盈利最终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回国内并投向其他产业领域,对国民经济也会带来益处。

电影《长城》
三、中国电影产业展开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所谓的经济发达国家早已经实现了从农业到工业乃至后工业时代的转变。特别是像美国,电影产业早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及就业机会。
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开始显露出弊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角度讲,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而电影产业则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硬件设备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例如标准化管理和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带来的品质稳定和低成本。电影产业的生产过程则比较特殊,良好的硬件水平也许能带来画面的高品质,但这并不是成就一部好电影的决定性因素。实际上,承载电影制作技术和理念的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产业的竞争力。这也许能够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中国电影产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当然,这和我国电影产业化道路较短,经济学意义上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是息息相关的。美国拥有大量的资本和商业电影的人才,所以在商业电影领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欧洲拥有强大的文化资源和艺术电影的人才,所以在艺术电影领域相对有竞争力。当然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并不应该有明显的界限,好的电影必然具备良好的艺术和商业属性,在此区分只是为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电影《狼图腾》
既然中国已经把发展文化产业定位成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在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日益丰富和政策的引导下,资本和人才会纷纷进入这个市场,所以资源的投入已经不是问题,高素质电影人才的缺乏则成为制约电影产业发展的最首要问题了。从理论上讲,中外合拍的过程则是提高电影产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只要持之以恒就会逐渐产生效果,实现上述的产业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我国政府期待的产业结构转型并带来未来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