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发生巨变!收到这封回信后,村民们更有干劲了

下党乡位于宁德的大山深处,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全乡还没有一条公路,交通十分不便,
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
但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
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
今天我们记者也走进了
下党乡的“幸福茶馆”,
倾听茶馆主人王光朝讲述三十年下党乡巨变。
下党乡矢志不渝的脱贫攻坚故事 CELEBRATION
老王在宁德寿宁下党乡
经营着一家小茶馆,
如今的下党乡店铺林立,游人如织,
老王自制的手工茶也颇受游客青睐,
日子越过越殷实。
别看下党村民如今生活不错,
但在三十年前,下党既没路又没电,
穷到什么地步呢?
老王向我们回忆起了
当年苦日子的几个片段……
老王:
我们下党乡建乡的时候,就是特困特困的乡,没路。我形容是井底的蛙、笼子的鸟,见不到市面,走不出大山。我们群众的生产生活通通都靠肩挑背驮,非常辛苦。我们年轻的时候就一件衣服,不能换洗。虱子长在衣服里面,那有人痒得非常厉害,没办法,就这样过。
在和老王交谈过程中,
我们发现下党乡的脱贫离不开修路。
而最为关键的第一条路,
是习总书记带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
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
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
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
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
帮助解决发展难题。
总书记来了不到一年,我们下屏峰开到下党的9.3公里的路 就动工了,有了总书记帮我们开第一条路,这个是最关键一条路,这条路是走上脱贫致富的目标。
接着,第二条,第三条路也修了起来,
下党的乡亲们和外界有了更多接触。
有路了,我们农副产品就能销出去,我们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考虑要把农民弄点经济来源,茶苗送我们乡来,发到我们茶农手上。茶种上去,我们大家就好多了。
慢慢的,村民的收入也多了起来,
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
下党乡渐渐脱了贫。
2017年,我们两个老人家净收入有三万了,2018年已经达到四万了,2019年可能有四万八左右了,疫情减了一点,不然五万多,一年比一年好,客流量一年比一年多。总体来说,下党越做越好。
脱贫之后,大家就琢磨着,
要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汇报下党脱贫的喜讯,
表达了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感恩之情。
2019年,受乡亲们的委托,
老王和下党乡5位党员干部群众
就寄出了一封感恩的信。
想到去年的回信,
下党乡的群众们激动不已,
也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奋斗,
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