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投桃报李的故事

以前在《人性的弱点》里看到过,比起自己帮助过的人,帮助过自己的人更倾向于提供帮助。我对这个观点将信将疑,直到前几天。
星期二下午我接到了某公司的复试通知,形式是分析材料提交报告,并在面试当天做展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案例面试,没有什么头绪。
那一刻,我想到了一两个月前我帮过的一个咨询的学姐。我帮她做过一些摘数据、整理纪要的dirty work,并且一没酬劳,二没实习证明,三没有资源提携。那时我还经常在晚上十点都在忙活这些对我毫无技能提升的纯体力活。
我想,给她打个电话简单描述一下案例交流看法,占用不了几分钟,不会是一件很麻烦到她的事吧!于是我给她发了微信问她什么时候有空,可不可以打个电话交流一下。
结果她并没有回复我。我看到了她在看《青你》的动态,我没法骗自己说是她没看到消息。
我们必须对他人的投桃,自己报之以李。因为这是无形的规矩。人必须守规矩办事。想着薅羊毛、割韭菜、占便宜就成了一锤子买卖。没人会和把自己当韭菜的人做朋友。
但不能要求对于自己的投桃,他人一定报之以李。毕竟我们在帮助他人时,不能狭隘地想着以后别人一定要帮我做什么。而且对方不予理睬也无可厚非:毕竟当时没签一纸契约,现在别人没义务帮忙。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鬼子来了》中,村民用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白面,给俘虏鬼子和鬼子翻译官包饺子吃。好吃好喝奉为上宾招待大半年,再“完璧归赵”把人送回去,换个几板车粮食,这不过分吧!粮食没换来,换来的却是全村人被血腥地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