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 | 蜀酒浓无敌的隐秘角落
巴蜀大地,酒香四溢。自古以来,四川以盛产美酒闻名于世,留下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执笔打卡,而坐落在川西的崇州宛如“隐秘的角落”,述说着“蜀州浓无敌”的美酒佳话。
如今,崇州这个川酒成都产区·中国传统白酒原酒生产基地,正迎来传统酒企改造升级,积极打造天府酒村、中国传统白酒原酒生产基地名片,以全新的蜕变迎接崇酒产区的振兴。
崇阳酒祖,当属陆游
崇州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始于秦汉,兴盛风靡于唐宋年间,到清末民初行至鼎盛,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崇州酒的广为流传离不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公元1172年,怀着一腔报国热血的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翻越秦岭入剑门关,随着一丝丝蒙蒙细雨落下,触景生情而留下这首《剑门道中遇微雨》。
前线正在激战,而陆游却被调往后方,第一年先是在成都任安抚使参议官,第二年又被调到蜀州(今崇州)任通判,注定这趟巴蜀任职之旅相当“憋屈”。在崇州任职期间,陆游深感报国无门只得“冷宦无一事,日日得闲游”,行走于崇州山水之间、品味于美酒之中,故而盛赞崇州美酒“金樽翠杓溢芳醇,琵琶箜篌似怪珍”。
内心得不到释怀的陆游只能“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期间留下《秋日杯东湖》、《池上醉歌》、《对酒歌》等诗句。戎马生涯半载,难得落下清闲,闲宦之余陆游在蜀州痴迷上了酒道,四处走访川酒名家,学习追求美酒酿造技艺,化身酿酒大师,采用多种草本秘方入曲,酿出的美酒清明透亮、馥郁典雅、甘润醇厚、余味爽净,以“崇阳酒”闻名于世。
崇阳酒乃四川省崇州市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独特药香而广为流传。至今,后人还传颂着这样一句佳话:“华夏酒神,相传杜康;崇阳酒祖,当为陆游。”
川西秘境,自然风酝
酒,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能工巧匠的匠心之作。除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荣誉,崇阳酒的大曲酿造技艺还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连同川西坝子上的古老的窖池群也成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静静地述说着崇州风土往事。
亦如其它产区,崇州美酒也有着不可复制的美酒风味密码——风、水、泥、窖、曲、艺。
风,即气候。崇州地处北纬30°这个“黄金酿酒带”,这里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雨均匀,年平均温差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稳定的空气流动为微生物提供了缓流和沉降的生态系统,非常事宜酿酒微生物的繁殖环境。
水,为水质。崇州地处岷江游域,岷山上的雪水融化流入,形成文井江,加上地下岩层过滤,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为崇阳酒的酿造提供了天然的水质保障,造就独特品味。
泥,乃土壤。岷江水系冲击而成的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熟化度高,多为中性丰富微酸优质粘土,含钾、钠等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软绵细腻粘性好,适宜用作窖池窖泥、醅窖的原料,能够为酿酒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养分。
窖,是窖池。俗话说:“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据了解,崇阳1886古窖池起源于清代1886年,距今130余年历史,期间仍不间断酿造,保持窖池中的微生物含量极高,也是川西坝子上最古老的窖池群之一。当年陆游留下的那首《护窖箴》,也成为今天崇州护窖人的座右铭。
曲,即酒曲。曲乃酒之骨头,崇阳酒以33味草本入曲,结合大曲、小曲的独特工艺,形成独树一帜的制曲品质,让药香型的酒味浓郁而个性鲜明。
艺,为技艺。崇阳酒沿袭南宋时期陆游独创的酿酒配方,以及137年老窖的微生物菌群,历经数代人的传承至今,形成了稳定的酒体质量口感和独一无二的风格特点。
百闻不如一见,大家不妨亲自前往川西崇州,品一杯崇阳美酒,回味“崇阳酒祖谓放翁,草本入曲药香浓;诗酒不忘家国事,琼浆玉液老窖中”的自然风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