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5.7 劳动和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应用机器的界限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7、劳动和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应用机器的界限
在机器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比起来,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推翻了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工匠手艺,随着这个技术变革而来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最剧烈的破坏,参加生产者的各种集团之间的彻底分裂,与传统的完全决裂,资本主义一切黑暗面的加剧和扩大,以及资本主义的使劳动大量社会化。因而,大机器工业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言,是其否定和‘肯定因素’的最后一言。”[1]
在大机器工业基础上发生了资本使劳动广泛社会化的自发过程。
第一、由于应用机器,工业生产日益集中在大企业中。机器本身要求许多工作者共同劳动。
第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分工有了进一步发展。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数目不断增加。同时,各个部门和企业日益互相依赖。在各部门普遍专业化的情况下,例如生产布匹的厂主直接依赖生产棉纱的厂主,后者又直接依赖生产棉花的资本家、机器制造厂厂主和煤矿主等等。
第三、自然经济所特有的小经济单位的分散状态消失了,地方的小市场汇合成巨大的民族市场和世界市场。
第四、拥有机器的资本主义排挤工作者的各种人身依附形式。自由雇佣劳动成为生产的基础。人口大量移动,从而保证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入日益发展的工业部门。
第五、随着机器生产的扩展,许多工业中心和大城市产生了。
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抗阶级 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阶级。
在机器基础上达到的劳动和生产的社会化,是社会向前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但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的自私利益,使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界限。
从社会的观点看来,既然生产机器所消耗的劳动比应用机器所节省的劳动少,既然机器减轻劳动,那末应用机器是有利的。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有意义的并不是社会劳动的节约,也不是工作者的劳动的减轻,而是工人报酬的节约。因此,资本家应用机器的界限比较狭小。它是由机器的价格和机器开动期间为机器所排挤的工人的工资之间的差额决定的。由此可见,工人的工资愈低,资本家就愈不想采用机器。例如在英国,现在工人们还没有做到禁止雇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在矿井下面工作,而资本家对于在矿井下使用机器并不感到兴趣。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中,特别是在农业中,至今还广泛使用手工劳动。
大机器工业加剧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加强整个社会生产的自发性和无政府状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既造成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又使资本对劳动的压迫加剧,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矛盾尖锐化。
同时,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使劳动社会化,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他们的组织性和觉悟不断提高。
注:
[1]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53年人民出版社版,第4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