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选择消消乐第二弹!这份选择题设问分析干货,你忍心划过吗?

2021-09-09 23:07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嗨咯~各位淀粉晚上好呀!正在为选择题担忧的淀粉可别急,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关于选择题技巧之设问分析。

下面是小编列出的提纲哦~

1.无设问词答法
2.有设问词答法
3.真题演练

首先大家需要理解什么叫做“设问词”,即我们经常在题目中看到的“证明”“反映”等这一类出现在材料末尾处的词语,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借助“设问词”来排除或者选出选项的哦~能够帮助你节约不少时间!
1.无设问词做题方法

首先这种设问方式更为灵活,很难直接排除选项。我们需要把四个选项都看一遍,看看这个选项说的是背景(目的)还是影响(作用)。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材料,看看材料的关键内容是什么,综合材料中的几层意思得出答案。

2.有设问词做题方法

大家拿出高考题看看,设问词主要有“说明”“表明”“反映”“为了”“目的是”等词语。那么今天主要把设问词分为三大类。

(1)“说明”“表明”可以都看作是“证明”,即因为这个材料讲的内容,才证明了答案选项。我们可以先快速浏览选项,看看选项需要由什么样的现象可以推导出来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肯定很难做到想全,但只要大致方向是对的就行啦。

 (2)“反映”就是要“剥开云雾,见真面目”。很多同学认为材料就是这样讲的,我就选了个与材料相似度最高的,结果还错了,你不得不怀疑人生。其实呢,是审题不仔细哦。当遇到“反映”为设问词时,最忌讳选择与材料内容一致的答案了,这个就是出题老师故意挖坑,你还傻乎乎地往里面跳。对于这一类题呢,我们需要找到材料的关键,也就是材料中的现象(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然后我们选择的答案一定和材料有逻辑关系

 (3)“为了”“目的是”“意图是”这一类词语都看成是“目的”,这种类型的题是最容易做的。为什么呢?比如我知道你的身份是个学生,那么你现在的目的基本上都是学习、考试这一类方向;如果是一个务农人,那么他的目的主要有粮食收成好、赚钱多这些方面。综上,利用到历史选择题中就是:我们知道材料中的对象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他代表着什么这样一来这个人做某件事情的目的就很清晰了,从而很快选出正确答案。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有这样的想法,不一定会做,也不一定做得很好,甚至会出现真的实施这件事后达到的效果与自己最开始的目的不同。

下面我们以真题为例:

1.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D)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我们先来看看选项,一定要在脑海中想:什么样的材料能够对应选项。A:材料可能要讲明在这一时期,日本如何借助西方列强,又侵害了中国什么样的权利。B:材料可能就要讲中国和其他国家再也没有这种进贡关系了,而且“已经”属于绝对化词语,一个体系解体是需要过程的,怎么能因为一件事情就说明它已经解体了呢?可以排除这一选项。C:材料需要有地方督抚如何干预,又干预了朝廷外交事务的哪些决策。D:材料要体现在近代外交影响下,中国做了什么事情,而且这件事情能够看出来中国有外交观念。在考场上想这些只需要几秒钟,然后就是看材料,讲的是中国官员认为日本“不应阻贡”,用万国公法否定这一做法,即中国以法为据来处理日本对中国的做法,这就是一种近代外交观念的体现。

注:先看选项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这样做是让自己清楚什么样的内容才会选这个答案,你所想到的内容只要思考方向是对的就可以,不要追求一模一样。怎样才能基本上保证方向对呢?那就是多刷题,多总结。

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B)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估计很多同学会选择D,还觉得自己没错,材料都说了富商大贾操纵税收,但是这只不过是现象,你并没有消除迷雾噢。材料讲的现象是粮价低税高,土地兼并严重,农户流亡,以此反映了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属于自己的土地减少,甚至没了,那自耕农怎么耕作?那么答案显而易见,“反映”需要我们向前走一步,去找到真相。

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C)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材料讲的是武则天让低级官员和高级官员一同议政,且频繁更换宰相。材料中的对象是武则天,武则天是皇帝,她在分割相权,这样一分析的话,是不是很快就能选出答案呢?另外,很多同学不敢选择C,看到一个“全面控制”认为太绝对,但是我们再来想一想,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就一定是能够百分百实现的吗?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想考清华,结果去了复旦,但是过程是不会改变的,就是你都要付出很多努力。那么武则天想要实现全面控制,她难道不可以想吗?至于这件事情能达到那种程度,最终结果如何已经不属于我们做这道题的范围了,考场上别想太多!过度延伸就极有可能选错噢~

当然想要这些技巧有用,自己不仅仅需要多练习,更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高考题,把高考题吃透,形成规范、正确的历史做题思维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选择消消乐第二弹!这份选择题设问分析干货,你忍心划过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