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地铁
2021/9/9
早上,北京又电闪雷鸣的开始下雨。立秋以来,北京延续了夏天的多雨模式。而北京的交通,只要下雨,无论多小,必定堵车。为了避免在路上较劲,我改坐地铁。好多年没有早高峰地铁通勤了。
刚来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地铁通勤的。那个时候还是两块钱随便坐,还有纸质的车票和月票这种东西。曾经有北京同事说,他有朋友可以卖月票给我,五六百块钱的要价把我吓退了。这得坐多长时间才能值回来,万一中间政策改了,作废了呢。还是两块钱轧悠吧。
每天大望路上车,积水潭下车,中间转一次车。在北京最早的两条地铁线上感受早晚高峰的热情。特别冬天,外面天还是黑的,地铁里已经人声鼎沸。尤其是换乘的时候,人呼啦一下像潮水一样从车厢涌出,急急匆匆,你争我赶,急行军一样的冲上台阶。即便不跑起来,也是竞走一样的速度。这就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地方,地铁里的人总是比地面上的人看着着急。我没见等公交车的,换车的有这种紧张的气氛。地铁里,尤其早晚高峰,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时不我待的气息。好像本来不着急的,不想快走的,但是很快就会被旁边的人带动,被气场感染,走着走着就跑起来了。
在地铁里遇到过几次打架事件,基本上不是因为抢座位,就是因为谁挤着谁,踩着谁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换乘的时候,一个女生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台阶,朝着前面走路的女生就是就是几拳。“你刚才在车厢里。。。。。。”明显就是车厢里的恩怨没在车厢里了结,追出来接着吵。
地铁入口站台还常常派发免费的报纸和杂志。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车上的人就是看个这消磨时间。
这种杂志花花绿绿的,70%都是广告,哪个商场搞啥活动之类,剩下30%有一点点娱乐新闻,一点点穿搭、美妆内容,一点点演出信息。也就是车上一个消遣,绝大部分人下车就扔掉。所以催生了另一个行业,在地铁口废品箱捡杂志、报纸的。大爷拖个大袋子,一个早高峰捡个不老少。
每个进入地铁去拿杂志的人,都跟马拉松运动员路过补给站似的,脚下不停,顶多放慢一点点,抄起即走。但是早高峰人多嘛,难免有扎堆儿。为着拿杂志报纸打架的也有,这次是俩小伙子。其中一个直接把杂志撕了,往天上一扬,“谁特么也别要!”
那时候地铁里还有卖小报儿的。在车厢里一边穿梭一边叫卖,都是骇人听闻的娱乐新闻,有的时候是周润发昨天去世,有的时候是刘德华昨天去世,有的时候是张学友。第一次听见,给我吓一跳,我咋没看着有这新闻呢。回去和舍友说,她说你甭信他的,都是假的,就是为了卖报。反正,我是没见到过他卖出去一张报纸,不知道能赚到钱不。
那年在话剧《欢乐斗地主》,有一段儿,一个人领着一个假盲人,边走边说,语速缓慢,抑扬顿挫,一字一顿“一场无情的大火夺走了我的眼睛和他的智商。。。。。。”。剧场里笑做一团,编剧也是常坐地铁,有生活的银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