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可视化技术在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可视化技术能够极大促进生态旅游景区的智慧化发展,我们可以从技术线路、地形、植被、人文四个方面进行可视化转化,以此形成完整且清晰直观的可视化景观,提升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质量。

1、技术线路
案例景区规划期间,采用数字化转化、数据校正处理、数据分类统计、空间定位、搭建三维模型等方式构建旅游景区规划三维数据库,运用卫星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地形转化,并以数字正射影像图为依据,整合景区内各类景观资源的空间数据,经统一叠加后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该景区各景观的斑块分布,并以类型、面积等属性为依据,对景观斑块进一步调整,力图突出景观特征,使各景观相互衬托,形成景观合力,继而得到该旅游景区景观斑块格局。
2、地形可视化
将旅游景区地形可视化转化期间,选用1m分辨率精度的卫星影像为地形数据基础,将卫星影像作为景观地形可视化数据来源。此外,将景观可视化的比例尺定为1∶10000。在确定数据来源与比例尺基础上,借助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软件,将彩色、单色影像进行微分纠正、辐射改正及镶嵌,按照图幅范围对处理完毕的影像进行裁剪,确保影像图幅范围符合要求。完成上述影像处理优化后,通过叠加方式将影像添加至数字高程模型(DEM)三角格网数据内,在此基础上将数字高程模型(DEM)转化为数字正射影像(DOM),并运用ArcScene10.1软件获得真实客观且精度高的三维地形,以此实现该旅游景区地形可视化影像。
3、植被可视化
案例旅游景区植被自然资源可视化数据以最新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Arc Map10.2软件对植被资源数据进行处理调整,并校正坐标,结合当地优势树种进行调节,将实际规划结果与调查结果进行整合,继而在三维地形基础上形成植被自然景观空间格局。
4、人文可视化
对案例旅游景区内人文景观进行实际调查,以实际调查结果为依据,判断区域范围内雕塑、道路、桥梁、建筑等人文景观规划情况,将实际调查结果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整合调整,运用草图大师三维建模软件,将人文景观规划情况直接转化为三维模型,以此实现了人文景观的可视化,将人文景观可视化结果与植被自然景观空间格局、三维地形进行整合,以此即可得出整个旅游景区的景观可视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