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野安心做EVA,都多亏他会投资?从另一个角度看EVA

3月13日,从2020年一路延期到2021年的《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终于上映了。在观众的支持下,这部电影的票房很快突破了33亿日元。

这一成绩,不仅是文化上的创举。从现实来看,也为艰难维持的日本院线带来了活力。其实,从“钱”这个角度来看EVA,也能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
另外,本文基于总导演“庵野秀明”往年的相关报道与访谈。没有涉及EVA剧场版剧情,所以不必担心剧透。
GAINAX时代:年少轻狂,管花不管赚
上世纪80、90年代,初出茅庐的庵野秀明,在吉卜力学习原画。后来转向监督职业,在GAINAX当导演。
这一时期的GAINAX,制作了许多高质量动画。但是高质量,基本上也就等于花钱多。1987年,GAINAX第一部剧场版动画《王立宇宙军》,制作费8亿,发行收入却只有3.4亿。

接下来,庵野秀明首次当监督的《飞跃巅峰》OVA,勉强给GAINAX续了命。但公司整体的经济状况,还是没有多大改善。

GAINAX的转机,发生在1995年。庵野拍了《新世纪福音战士》TV版,虽然成本依然不菲,但受欢迎的程度,也是社会现象级。EVA这个作品,终于开始让GAINAX赚了很多钱。

这段时间,EVA的流行,让传统公司发现动画的潜力,竞相投资做动画。分散投资的“制作委员会”制度,在EVA影响下,逐渐成为制作动画的主流模式。
按照庵野的说法,他年轻的时候,秉持“作品至上主义”。认为“经营公司”与“搞创作”两件事南辕北辙,无法同时做。
所以庵野秀明,虽然身为GAINAX一员,却不管经营方面的事,埋头在作品制作中。但当甩手掌柜,也产生了相应的后果。
EVA成功后,躺着不干活都能拿到钱的GAINAX,开始没规划地乱投资。开了很多没前景的项目,把赚到的钱都打了水漂。除此之外,还引起各种问题,闹了很久才解决。
KHARA时代:抛弃幻想一试,居然是出色的投资家
2006年,吸取过往教训,庵野创建了新公司Khara,逐步收回EVA版权。当了老板后,庵野像换了一个人。采取的策略,和大手大脚的年轻时代大不相同,非常地精于计算。

首先,他没有学习吉卜力,做一部又一部新电影。毕竟动画电影票房波动很大,长久维持,需要超凡的运气。

同时,庵野也抛弃了通过制作委员会制度,引入投资、分担风险的方案。
毕竟这一策略,收益按照实现投资份额来决定。做动画的公司,大多只能投到10~20%。也就是成功的收益,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综合以上两点,庵野在Khara时代,选择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序》。这一电影,完全是自家公司100%投资。从发行到宣传,自己都能控制。

第一部电影,发行收入超过20亿,回收了制作成本。有了这些钱,他才继续做第二部《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
EVA破,也拿到了40亿日元的好票房。接下来,才有《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第三部的发行收入,进一步来到了53亿。

庵野赚到的钱,一方面用来聘人做动画、改善员工的的福利。一部分的现金,甚至也投资了地产。然后相关者的透露,这些投资,几乎都取得了成功。

庵野秀明接受财经杂志《BRUTU》的采访,部分片段被误读为“能够拍新EVA,都多亏了房地产”
庵野说,地产的好处,是不用做事也能有收入。对于旱涝不定的动画业者来说,有这么一笔收入还是很值得庆幸的。
从GAINAX到KHARA,庵野似乎变得“吝啬”了。但他赚钱的目的,依然符合“以作品为中心”的原则。个人的志向,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毕竟拿钱的人最大。100%自费的EVA宣传很自由。电影推出之前,在官方频道上,Khara直接放剧场版开头12分钟。

然后剧中的音乐、设定与资料也能收集到一起,做成官方APP免费让粉丝看。那些权利关系复杂的主流作品,很难如此灵活。

与之相似,任天堂会做非常冒险的创新,也是因为“就算企划失败公司也不会倒”的充足资金。
庵野说:“和食物或居所不一样,文化这种东西,在危难时刻可有可无。但反过来说,工农业发达之后,人们也就有了休闲的需求。我要做能让人们觉得值得花钱的东西”。
做好东西需要基础与成本。庵野实践后的结果,就是创作与经营,并不会相互扯后退。不如说正因为会赚钱,EVA才能够继续拍续篇。
他的投资,也是为了“在一条生产线停顿的时候,有另一个生产线做后盾”。正是因为有这种规划,他才能连续创作出那么多备受喜爱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