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锤40K·胡侃】关于你钛东打西殴的陆千年·上

2021-01-23 16:32 作者:辛抱強き狩人の槌  | 我要投稿

【想到哪写到哪,本文基本建立在个人对资料的解读上,属于钛吹,不具备参考价值,如不爽请喝一杯芝华士】

【本文参考内容包括从4版开始到9版的部分钛书和非钛书,因此会有圆力存在。】

【个人对于年份并不敏感】

前言

如果让我给钛的军事史划分阶段的话,钛目前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原生期,可能就是一群钛拿着脉冲步枪穿着低级黄色护甲开着四轮卡丁车就搁那当闪电战壬或者排枪壬疯狂虐菜。

白板期,基本兵种基本完善,悬浮坦克,战斗服,火战士,聪明弹都有了,就是没有大玩具,大致可以在清汐老爷子成名前开始算起然后到达摩克里斯远征结束。

间战期,从二扩末期的达摩克里斯远征到三扩的达摩克里斯被远征之间,开始和比较上档次的对手打架,然后开始了全新武器的开发。

完善期,第三次扩张到现在,对应现实版本那就是六版、七版以后的钛,大玩具有了,已经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因此下文将会以这四个阶段来作为四个部分来撰写,标题都是瞎取的不用在意。

原爆点——初生的缺陷之军

钛最早的可记录战争应该是蒙特'奥时代,火氏对土氏展开的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从侧面展现出了钛的高科研能力可能是天生的,因为这个时候钛星人已经是拿黑火药武器在那互相轰了,而这个时候距离他们还在那研究生火才过了差不多一千年,然后在被以太劝服(最起码目前官方和剧中人物都是这么认为的)以后,钛星人又花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科技大飞跃,最终滚出钛星,开启第一次扩张。

而钛星军队在此时的发展比较乏善可陈,主要是没有任何文本详细涉及到这一时期,或许我们可以推测在净星战役(606·M38到792·M38),土氏实现对第一把脉冲步枪的完善之前,火氏部队可能开的是化石燃料轮子车,拿的是实弹或者激光步枪,这种武器对付殖民地的土生野兽可能够用,但是对付绿皮也确实有点乏善可陈。

不过在早年的白矮人当中,当年参与创作钛星人的杰斯·古德温把钛的被发现时间念岔了一千年,然后把钛崛起成太空种族的时间压缩到了五百年,这有可能是创作者本身对群体创作下的设定所可能存在的理解差异,就像同样参与2001年创作钛星人的安迪·钱伯斯,在他的《阿库纳沙之战》当中把战斗服所采用的紧凑型聚变反应堆能源给写成了能量电池(这是从UC系转变成SEED系了吗?),以及菲尔·凯利笔下要糟糕到过了头的钛版大洋国,有时间我可以专门聊聊不同作者笔下钛星人文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定性一下到底哪些书是比较偏官方认同的所谓钛星人小说,方便开除锤籍。

哦好吧我扯远了现在扯回来,虽然杰斯·古德温对于钛星人的时间有存在难以圆力的误区,但是他却为钛星人的“特殊”军事现状——厌恶近战提供了另一种解释,那就是钛星人自古以来都是个弓箭种族,而这一点最终导致了钛对于高机动、高火力的渴望和对近战的厌恶。

而设定上钛对于近战的厌恶主要来自《火之法典》里的规定以及本身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考虑到《火之法典》本身应该成书于钛星人大飞跃的时期,因此这也可以统一归类为是“现代化军队”本来就不感冒近战。

而同理,对于高机动、高投射效能以及高科技的追求也是可以归于是“现代化军队”这一设定下的类似追求。

因此在此时,钛星人的主要军事思想便已经成型(空育和蒙特'卡这种起源于狩猎的军事战术思想就更早了),那么,是不是这个时候钛星人就已经变成了我们在最初所看到的样子呢?

并不是,首批可实战部署的战斗服以及经过改良的反重力引擎得到第二次扩张的576·M39才得到军事部署,而现代的XV系列战斗服得到更晚的时候才出现(当然也有codex以外的文本声称是在第二次扩张前就有XV系列战斗服服役了),可以说在这段时间内,钛星人的陆上军事力量存在严重的缺口(如果以桌面打比方的话那就是此时的钛星人的精锐位单位近乎空白,只能靠火战士和锤头鲨来战斗,是的这个时候锤头鲨和早期磁轨炮已经出现了)。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幅图里面的战斗服应该算穿越了

而相比起陆军的缺憾,钛帝国的太空部队反而已经具备一战之力,这一点可能更多是限于当年BFG和同期以及后续CODEX设定之间的严重冲突,在BFG的设定下,钛星人的太空扩张时间被压缩到了一千年左右,因此在BFG的设定下钛帝国的太空舰队诞生和发展只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因此哪怕是开局船其质量也已经是相当不赖,而当CODEX里钛帝国的太空扩张历史被拉长的同时,BFG的设定没有得到大的更新,这就导致如果拿BFG的设定套在时至今日的钛帝国新设定的话,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数千年前钛帝国第一次扩张的时候,他们便已经能够量产战列舰和轻巡洋舰type的,能够和帝国海军主力舰相对抗的自产主力舰,这是个对于40K新兴异形而言相当可怕的成就,毕竟对于新兴异形而言,帝国战舰成熟的技术和体量是难以超越的存在(如果不方便想像那我就稍微KY一下,想像一下黑楼的UNSC舰队和一支用来对付星系级规模异形的帝国远征舰队对抗会是什么下场),在背景里被打击巡洋舰摁着摩擦的异形舰队也不是没有。

从背景来讲,钛帝国舰队和人类帝国舰队之间所可能存在的差距远没到代差级别,因此其战斗力实际上一直都相当可观

而随着第一次扩张进入末尾——实际上每一次扩张都是一次长期的资源累积以后,以一步一营的方式来进行的稳定扩张——而此时钛帝国面临着两项严重问题。

  1. 人力不足,漫长的扩张步伐以及无法被根治的兽人灾害导致人力需求,特别是军事人口需求非常庞大,特别是在此时战斗服尚未完善和服役,不是后来那种上能防空,下能潜海的万金油陆地猛虎,以及此时的钛帝国太空部队对于太空战还比较生疏,所以实际损失比例可能会比后来规模更大的战争还要更大(在4版的时候甚至还有火战士夏斯'欧,要圆的话可能就是这个时期的火氏指挥官)。

  2. 尚且不足的科技实力,导致跨星际航行在此时极度缓慢。

可以说,如果此时钛星人没有获得进一步的武器和航行科技突破的话,那它必然会在和上上善道的搏斗中死去,甚至可能不用等帝国的铁拳到来。

火战士夏斯’欧

和平行者——钛星军队的完善以及领土扩张

当然,说钛星人不会科技突破就和说人类帝国没人力了一样,在第二次扩张到来前,钛星人完成了AI技术和新型太空航行引擎的研发。同时被整合进钛星帝国的其他外星种族也在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而其中对于钛帝国的军事领域影响最大的是两个种族:匠人族和克鲁特。

匠人族是GW早年对于复活太空矮人的一种尝试(我佬应该有说过一遍)虽然在现在原本被归功于匠人族的钛星离子炮科技已经被改为了钛星人自研,但是匠人族对于钛星人的部分军事贡献依然没有被磨灭(因为GW压根就没注意这方面的内容)包括战舰设计以及火氏被纳入星际探索当中,可以说钛星海军有火氏马润这件事是有匠人族的促成在里面的。

而克鲁特就简单了,天生极其擅长肉搏和战斗的克鲁特是优秀的天然兵源,而且这数量有数十亿,在联合击败入侵克鲁特地界的绿皮以后,克鲁特对于钛星人的忠诚也相当之高,可以说克鲁特的加入大大缓解了钛帝国对陆军兵源的需求。

而最关键的技术武器——战斗服的加入还得到第二次扩张开始以后才正式加入,而在此前,具备新式太空引擎和充足的人力资源还是促使钛帝国发动了第二次扩张。

第二次扩张的规模远超第一次扩张,八个第一次扩张时期建立的主家门Major sept各自发力,建立起了一整打的新家门,而就在这个时期,钛帝国的传奇将领,清汐指挥官诞生了。

钛帝国的扩张路线,可以从该图当中看出很多家门可能存在的文化沿袭,比如在描述当中,柯西‘米’扬家门的军事文化描述就和达尔‘伊斯家门相接近。

清汐指挥官对于现在的设定而言是个矛盾,六版当中宣称清汐指挥官是651.M41诞生的,而塔什'瓦尔家门则是在576.M39时期,在早期的T系列战斗服和改进反重力引擎的加入下占领和建立的。然而在最迟到八版,塔什'瓦尔家门的建立被归功给了几百年后才出生的清汐指挥官,而T系列参加塔什'瓦尔战役的记录也没有删除,当然,七版和八版把时间都删了,可能就是为了方便吃这一方面的书。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认为在一个比较折中的时间点中,在清汐成为指挥官的时候,最早的战斗服也开始投入服役,这可能就是清汐被认为是钛帝国最伟大将领的原因——不只是他打下了六个恒星星系,也不只是他把绿皮打到厌战,他可能还是为战斗服这一钛帝国新武器提供配套理论的理论开拓者以及传统兵法的精通者。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清汐活得相当长寿,起码比六版时候显示的要更长寿,在四版当中有提到过关键个体的钛星人可能因为和种族本身的命运相关联而达到更高的寿命,不过同时四版设定钛星人只有四十岁寿命,所以这又是一笔烂账(指钛星人寿命)。

此时的钛星军队画风:干净整洁明亮。而随着此后与更大世界接触的频繁,此后钛CODEX上的新绘画都开始以战损战斗服和战死尸体作为特点。

顺带除了明确有时间标明的,请注意不要把八版年表的先后顺序真的完全当时间先后顺序,不然我们可能就得认为远见比清汐年长。

然后这一段的标题是和平行者,这一点其实没啥毛病,第一次扩张到第二次扩张结束期间,钛星人的征服很多就是以和平的水氏和土氏攻心和外交战为主而非战争,这一行为使得钛帝国接纳了大量的外星种族加入到钛帝国当中(当然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钛星军队在此时的经验获取),同时钛帝国足够强大的实力和科技(很多异形种族其实并不具备足够的总体科技和军事实力,比如尼卡萨人和克鲁特人,哪怕是能在帝国境内崛起并攻伐数个星系的异形,往往更多也是钻了后者的体制漏洞)也足以说服更加弱小的其他种族加入,这也使得钛帝国社会非常的多民族化(外网有人吐槽过小说里描绘的钛帝国社会简直就是塔图因或者是科洛桑)。

塔图因

当然也有不想加入的,比如赫鲁德和阿拉奇,与赫鲁德的战争我们不清楚,和阿拉奇的战争因为是远见的处女战而稍微能了解点,这场漫长的战争让远见一路从夏斯'拉打到了夏斯'艾尔,这场打了16年左右,始于715.M41的战争最终结束,阿拉奇爬了,哦,赫鲁德也爬了,我们不知道他咋爬的。

而在整个第二次扩张当中,真正相对详细且对手比较有排名的作战总共有三场,分别是爆发于876.M39的卡'迈斯战役,爆发于733.M41的阿库纳沙战役以及最终结束了第二次扩张的爆发于742.M41的达摩克里斯远征。

卡'迈斯战役是钛帝国和伊扬登方舟世界之间爆发的战争,这场战争起源于黑暗灵族执政官安德罗斯·克拉克斯Andross Klax,这位爷袭击了钛帝国家门克'珊,然后钛星人非常愤怒的把少女世界莉拉索斯给毁了。

这招来了愤怒的方舟灵族,他们马上冲过来把克'珊家门的殖民地卡'迈斯给扬了,而钛帝国军队虽然动起来比灵族更慢,但是其依然协调良好且战意坚定,简略来讲就是能打,并且还成功缴获了数台幽冥守卫残骸,虽然土氏对于这种更复杂的战斗服很感兴趣,但是灵骨这种塞克谬材料涉及灵能的材料超过了其知识范围,很快在伊扬登又杀回来以后,这几台幽冥守卫残骸也都被回收了。

然后在打了数个星期以后,伊扬登方面终于清楚他们被克拉克斯执政官给耍了,于是他们无视了钛星人的友谊要求以及想了解他们技术的目的,去找黑暗灵族算账了。

而如果卡'迈斯战役是白板体的钛帝国军队目前已知最早的和一个技战术水平较高的敌人交战的战役的话,那么达摩克里斯远征便是钛帝国所面临的第一次真正的大规模高质量入侵。

而达摩克里斯远征本身刚开始非常的标准化:异形崛起侵占帝国领土,帝国反应过来开始组织兵力,帝国围剿军队开始介入展开围剿。

而这里面的尴尬之处在于,正如我之前所说,帝国能碰上的一般新兴有威胁异形相当部分不是其本身能打,而是钻了帝国的漏洞,在帝国正规军反应前成功侵占几个星系。这种异形欺负欺负一些军队活在原子时代及以下的帝国PDF还行,但是一旦正规军介入基本没法打,所以一路顺利打下去也还是可以的。

但钛不是一般异形,它一个家门都已经有N个星系了,甚至达摩克里斯远征前中期的顺利进军本身还是以太氏故意而为之的,毕竟在哥特舰队杂志当中详细描述过一个家门在其对外殖民战争中出动了17艘探险家级和23艘商人级,换句话讲一个一扩家门理论上拿出四十艘主力舰级别战舰理应是没问题的,不至于像原文所描述的那样颇为窘迫。

而同时,钛帝国情况其实也不太好,首先以太本身想让帝国军队长驱直入,在其过度伸展以后便在家门世界成功击败并使其撤退,从而还能收获全胜,而这一目的哪怕是远见也得是到998.M41的时候才自行领悟出来,而其次则是在军队建设上,钛帝国似乎存在一定的停滞,或者是没有了更大的更新。主力舰依然是探险家级和商人级,常年顺利的和平攻势可能导致钛帝国军队的经验素质相对平庸,太空战方面总体是技不如人、器不如人、思想不如人,而且虽然机动性上占据优势,打也还是能打,但人总得有追求,所以这到后来得改。

而在陆战方面,远见此时麾下最好的猎核也难以匹敌一个星际战士连队的破坏力,帝国军队的庞大规模和人海攻势打的钛帝国军队相当棘手,而帝国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IG基本被当高端绿皮怼,本来还能用数量优势把对面碾死,结果到战争末期一招广域EMP下去直接把一堆IG装甲单位轰成了人肉罐头,然后克鲁特就冲上去加餐,IG活生生活成了厨师,谢谢饱了。

而达摩克里斯远征最大的震撼可能是泰坦和超重型坦克,无论是星际战士还是星界军坦克,总归还是拿传统武器可以比较轻松的杀死,但是泰坦和超重型坦克那是真的出乎钛星军队的意料。想想也是,钛星军队经常被认为是正常人的视角,而在现实当中谁要是提双足巨型机甲,在现代拿剑盾打仗或者多铆蒸钢巨型坦克的战术合理性谁就会被送去当三明治夹料,但40K不是现实,所以钛星人吃瘪了,最后只能是堆导弹雨,战斗服空降,或者是叫无敌的曼塔过来创。

而到最后这场战争以一种意料之内的方式结束:对钛帝国估计不足的帝国远征军最终不得不接受援军逐步抵达的钛帝国方面的讲和,还把打算下灭绝令的人给杀了,于是以太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全面胜利,而帝国方面则也单方面宣称胜利。

最后要讲的就是阿库纳沙战役,阿库纳沙战役其实很简单:一个星球遭到了绿皮入侵,然后当地军力无法处理,从清汐那边出师的远见便带兵来援,并在此战当中得到了远见的名号,最后因为以太的奇怪决定,星球被放弃,远见在撤光殖民者以后撤军。

而阿库纳沙战役对于我佬而言是个很怪的战役。在四版的时候阿库纳沙战役是达摩克里斯远征结束以后的远见远征所打的一场仗,而到了六版则是改到了达摩克里斯远征前,这场战役在六版以后被描绘成一场缺憾的胜仗,一场因为以太的奇怪决策而不得不撤退的胜仗,四版时候还描述称远见有指责他人不进行突围。但是在远见飞地扩展当中,这场战役却变得非常奇怪。

首先是钛星人方面的奇怪行为,在codex当中,钛帝国在第一次扩张中便和兽人交过手,并且明确领教和明白了对兽人无法进行外交沟通,只能杀或者被杀,并且钛帝国和兽人的战争一直都有持续,清汐本人同样打过兽人,而在飞地扩展当中,在阿库纳沙,在M41的时候,钛星人居然还打算和绿皮进行沟通交涉,并描述称水氏对此不知所措,这就很怪了。同时远见在这场战争中被描述为对兽人展开了各种研究,包括:破译了兽人文字,了解到兽人在失去领头以后会内斗,研究兽人心理学,了解到兽人可能是真菌繁殖,并撰写了针对兽人的攻略书《野兽之书》然后分发给各个指挥人员。

所以在阿库纳沙战役之前,你们都在干啥?你们打了几千年的兽人都打出个啥了?连清汐都不会,全让你远见“原创”啦?

关于阿库纳沙战役的又一怪便是整个战事的描写,无论是六版还是四版,对于阿库纳沙战役的结果描述总体是积极的,如果没有远见飞地扩展里的详细描述的话,那阿库纳沙战役整体对于远见这个人物而言还是积极的。

而在远见飞地扩展当中,在撤退之前,远见打的最后一场仗是食尸鬼峡谷之战,这场战役中绿皮拿出了古巨基和能量力场来对抗钛星人,钛星人最终战败并被迫撤退。

换句话讲,在撤退战之前,远见打的最后一场仗是一场败仗,但是在被要求撤退时,远见却在心里认为胜券在握,大哥,你之前刚打了场败仗,你怎么就突然有自信认为可以胜利了?我都感觉在这衬托下以太下令撤军的决策是真的英明。

以至于到现在飞地扩展在阿库纳沙战役部分的原文给我感觉最好的还是对远见指挥部的描写:一个反重力陆地机动指挥所,想想还蛮带感的。

晓之复仇——痛定思痛的间战期发展

在战争结束以后,第二次扩张就此结束,更加专业化且技术含量不低的帝国军成功震撼了常年打弱敌的钛星人,毕竟主力舰只有十二艘的远征舰队,并且打到达尔'伊斯主星的时候只剩八艘主力舰了,就这都还能叫做是钛星人此前从未见过的最大舰队,可想而知之前钛星人打的基本都是啥玩意儿。

当然也有可能写飞地扩展的压根就没看过《行商浪人三部曲》,所以实际规模其实比小说里的更高,证据便是飞地扩展原文明确提到了有星际战士的“战列舰”参战,而比扩展书先出的小说里明确提到的星际战士舰船只有铁手的光拳号打击巡洋舰。

反正不管帝国来了多少人,结果还是不变的,钛星人决定对自己的军队展开改变,对陆军便是着手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装备的研发,对于太空军便是一边对旧有船只展开技术改造,另一边也开始着手建造专业化、常备化、先进化的新式战舰。(顺带在飞地扩展中也提到了钛星人在此时除了曼塔,还有估计也很大,所以也被用来夸耀帝国战列舰之大的星潮型和守护者型截击机)。

但在此之前,钛星人得先解决人心问题,不管土氏怎么埋汰(其实也确实有理由埋汰),帝国军的技术总归并不差,而且军队也同样是装备齐整,训练有素,上一秒还在夸耀XV8必秒星际战士的水氏下一秒就因为XV8的战损而情绪变化的场面我到目前为止看了四遍(然而还是无法完全记住)。这种情况势必会打击到自我优越性较强的钛星人(不过战锤里又有几个势力自我优越感不强?泰伦吗?),因此在帝国遭遇贝西摩斯虫巢舰队入侵的情况下,在安'瓦的主导和宣传下,由清汐门徒,以高超战绩和更好看更夸张的蒙特'卡打法而著称的远见指挥官领导的由起码数十亿人所组成的远见远征——或者以原文以及我恶趣味的翻译爱好来讲——大复国运动,就此展开。

不过这场战争其实也没啥特别好讲的,因为其核心主要是体现远见的思想转变,以及钛星社会所可能存在的黑暗面,并最终将结局引导到整个远征军的背叛和远见飞地的建立,换句话讲这是专属于远见的一个人物传记故事,所以整场大复国运动所能表现的,恐怕也就是远见本人的才能问题以及蒙特'卡战术所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即远见用蒙特'卡结果反而被绿皮版空育打吃瘪了,然后只能大规模用技术掀桌这件事。

而在大复国运动结束,远见远征军失踪以后,大家就该干啥干啥了。

而在达摩克里斯远征以后,钛帝国所面对的陆上武器研发主要需要解决三项主要问题:

  1. 在狭小到XV8战斗服无法入内的地方对抗人类的星际战士以及其要塞内的守军士兵。

  2. 能有效对抗星界军庞大装甲部队的高射速反甲武器及单位。

  3. 能够对抗帝国高防御高火力的大型战争机器的同类。

而于此同时,与人类的冲突也促进了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因为这个新敌人的科技水平相比起钛帝国过去所面对的敌人而言都是极高的(所以过去打的基本都是啥玩意儿X2),因此钛星人的各项武器都被促进并快速发展,这一点在后面的钛-戈尔贡战争中也有所体现。

不过和武器快速发展的情况有点不符的,是新武器服役的情况相对更加的缓慢,这一点主要是由于钛星军队对于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当高,哪怕是一万发以内才有可能出现一次故障的高威力步兵武器,也会因为这一点故障率而直接出局去做加强用武器,因此哪怕是强如XV104,好用如离子速射炮,到现在(指999M41前后)也依然只是个实验武器,因此这种接近中古矮人的质量要求使得钛星人陆军的武器换装又慢的可以。

因此很多钛星人成熟现役武器在技术溯源上技术溯源可以向上溯源到一百多年前(在999M41的一百多年前,欧'维萨便已经弄到了KV128当时的原型机)甚至是数百年前(在达摩克里斯远征爆发期间,欧'维萨就已经开发出了巨型炮击战斗服和超级隐形服,可以认为是KV128和XV95的前身),而其所伴生出来的,便是相当多的所谓原型机甚至是奇怪科技产物,由于土氏本身对于科研的狂热以及相当高的寿命(因为他们理论上可以给自己使用延寿技术),这也使得近乎所有的家门都拥有相当高的科研和制造水平,并储备有相当数量的高科技装备,其中典型且唯二的例子便是远见八杰之一,“石龙”欧'维萨,以及负责贡献FW大玩具的克'珊高阶土氏寿'安Sho'aun(这个名字可能源自日语里的将军Shogun),在达摩克里斯远征的最后战役,达尔'伊斯战役当中,石龙进行了包括而不限于以下的研发:

  1. 利用加速培植和机械强化制造而出的假星际战士,其装备甚至基本都是从极限战士那里获得的原装帝国货,其战斗力相当不错,可惜还是稍逊于正牌的星际战士(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对面有连长以及卡托·西卡留斯带队)不过其本身也没有量产之类的目的。

  2. 赛博控制的克鲁特战群。

  3. 巨型战斗服,其搭载的大量导弹可以在数分钟内消灭掉城市上空的敌方空中部队。

  4. 超级隐形战斗服。

  5. 亮剑指挥官的克隆体。

  6. 关于帝国军事科技的材料公差、弹道学、武器参数,还有星际战士的生理评估的一系列报告。

因此如果作为土氏品格的代表性人物的欧'维萨都能研发并藏有如此多的强力产品(这里面近乎所有内容都是在没有获得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同时也可以认为高阶土氏和同级的其他种姓强者一样拥有相当高的资源获取能力),那也可以想像其他的高阶土氏的实际情况会是怎么样了,比如寿'安便能够通过挪用经费等途径,在他所在的家门内完成XV107和XV109,并最终造出了钛星人目前最大的陆战装备——KX139(从这个角度来看,甚至可以看出中央最高以太议会和家门以太议会也不一定会完全统一意见)

这也足以解释在经过漫长的研发和实验以后,钛帝国快速的武器列装速度——在XV104被送达远见飞地的两年内,远见军便服役了这一全新的高端武器,XV95刚一被公开,便很快在各个家门被列装。这种遍布于各地,丰富的科研人才储备和工业基础对于钛星人的战争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对于帝国而言,打击钛星人的科研能力是个“值得一干”的事情,典型例子便是939M41,第196风暴忠嗣团对博克'安的打击,当然,从兵力(一个风暴忠嗣团)到目标(打算在一个老牌家门世界杀伤科研人员来打击整个钛帝国的科研能力)来看,这都是一个非愚蠢即无奈的事情。

而在战争上,整个间战期内爆发了两场大型战争:钛-戈尔贡战争和联邦大战,这一系列战争对于钛星军队的影响以及对于又一个名将的造星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钛-戈尔贡战争爆发于897·M41(五版宣称是899.M41),该战争本身被算入银河系第二次虫巢战争中的一部分——即以克拉肯虫巢舰队为主的虫巢入侵战争,而戈尔贡就像第一次虫巢战争中的纳加一样,是战争当中另一个较小的入侵虫巢舰队。

而戈尔贡作为一个虫巢舰队,其战争特点核心就一个词:适应,不是说其他虫巢舰队不会为了适应战场环境来改造手下的虫子,但是唯独戈尔贡的适应能力是最快最强的,这一点很可能是被钛星人给逼出来的:五版里指出对于泰伦而言,钛星军队是个富有技术灵活性的敌人,和墨守成规的帝国军和灵族是完全不同的敌人,而八版当中也指出每头戈尔贡虫族都会带有的智能孢子毒腺便是在和钛星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陆战——夏'德雷格战役以后出现的,这也为戈尔贡带来了额外的战斗特点:强大的高效适应性毒素。

而整个钛-戈尔贡战争的历程也是历经版本变化,在第五版的泰伦codex里,详细描述了整个钛-戈尔贡战争的发生以及整个战争的时间历程,整场战争的内容占据了四页篇幅,算是最详细的关于钛-戈尔贡战争的官方文本记录,而到了六版,则是被缩减到了两页内容,年表直接被删减成一段“戈尔贡入侵钛帝国”的记录并入到了第二次虫巢战争的年表当中,而到了八版(我没看七版),就只有一页了,只能讲讲戈尔贡虫巢到底是啥玩意了,而战争本身则是被几笔带过。

所以以下内容的故事具体发生情况以最详细的五版为主,六版和八版为辅,且GW不再提所以我就当他还存在的内容。

首先整场战争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发生在森林世界夏'德雷格,在此之间已经损失掉数个边远贸易世界,并且外交示好活动也宣告失败以后(虽然这属于钛星人打仗之前的惯例,但我还是想吐槽钛星人为什么会觉得这画风的玩意能外交?),钛星人以夏'德雷格为边界,疏散并抛弃掉了数十个边远殖民地世界,以集中兵力和泰伦展开大决战,而戈尔贡很快便在夏'德雷格的第一次降下作战中便遭遇惨败,钛帝国本身针对人海敌人的丰富经验以及更重要的,强大的远程武器使得第一次降下作战中偏近战化的戈尔贡大军被直接射爆,然而钛星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最高舰队司令科尔'欧 瓦南(因为我也没看到比他更高阶的军人)很快便意识到,只有利用结合空育和蒙特'卡的灵活适应战略才有可能战胜这个对手,很快泰伦便验证了这一点,它们立刻强化了装甲(六版里这是第二次降下作战的事情),并释放出炮击单位以对抗锤头鲨和侧舷炮击服,原本会被脉冲枪一枪毙命的角虫现在也需要两三枪才能打死,而发现火力不足的钛星人迅速反应,对脉冲步枪展开改装,并装填了泰伦从未见过的新型或旧型号弹药,但是对于从未见过的炮击单位的束手无措还是迫使钛星人部队开始撤退,同时由夏斯'艾尔 沃卡麾下的由塑形者佩查莱率领的克鲁特部队所发动的迅猛突击很快便击退了戈尔贡虫巢的降下部队。

于是,第二次降下作战的转变思路以强化对克鲁特的丛林战为主,然而拥有丰富丛林战和狙击能力的克鲁特部队还是以数以千计的伤亡击退了以强化对克鲁特作战的角虫为主的第二批降下部队。

于是第三批降下部队更加极端化,其角虫进一步调整了肌肉组织以更有效率的杀死克鲁特,而能够在丛林中灵活自如的蛇形泰伦以及能够喷火的泰伦虫族也被投入进去,最终,克鲁特被击败,然而尴尬的来了,因为一系列强化丛林战的改变反过来削弱了护甲,并且钛星人在火力不足以后立刻投入了包括磁轨步枪在内的实验性磁轨武器,小队用标准导弹舱以及原型宏导弹,于是第三批降下部队在冲出丛林后马上就被利用克鲁特争取的时间修筑好防御工事的钛星人给射爆了,于是它们又变了回去,重新加强起了护甲。

就此,打了起码两年的夏'德雷格战役开始迈入尾声,重新加强护甲的虫族成功突破了钛星人的火力网,被释放出来的浓稠孢子云不仅杀死了数百名火战士,同时还遮盖了泰伦部队的行进踪迹,只有靠侧舷战斗服的大规模导弹齐射才能阻止其行进,然而很快沙蟒便从地下钻出,摧毁了侧舷战斗服并压倒了剩下被病毒击垮的防御者,最终钛星人的主要定居点被攻占(六版里第三次降下作战一开始便是这一情况)。骑士沃卡率领剩余陆战部队撤往山区继续作战。此后泰伦也展开了反击,经过匿踪强化的新变种只有战斗服的传感器才能发现,而反之,沃卡的隐形小队则是冲回了已经被毁灭的佩查莱防御部队那里,回收了上百把克鲁特步枪来重新分发给沃卡手下幸存的火战士们。而最高舰队司令瓦南则认为整个夏'德雷格战役败局已定,决定突破泰伦的封锁并开始回收幸存部队。

然而沃卡则是另有想法,他拒绝放弃希望并以掩护为借口继续打下去。他在901·M41的末尾率领残军对泰伦的节点网络发动一系列自杀式攻击,他们几乎成功了,戈尔贡最后被驱逐出了这个世界,只是代价高昂,整个夏'德雷格也已经被吃的差不多了,而最终,沃卡的部队也搭上了飞船撤离了夏'德雷格。

(然后在六版这位爷就只留下一句话了)

而在之后有数十艘虫巢母舰脱离大部队前往卡'迈斯,对,就是那个钛和灵族打过的那个星球,直到从卡'迈斯的死亡卫星上升起了死灵战舰。

然后泰伦就被秒了,之后钛星人也被秒了,克'珊以太议会直接把卡'迈斯和克'珊之间的殖民地星球全部疏散了。

而从霍'桑星系出发的大型疏散舰队也遭到了泰伦虚空巡游者级的伏击,并在不到三小时的时间内被干掉了三百艘钛星飞船,剩下的一小部分飞船抵达星系边缘的废弃采矿设施试图展开最后抵抗,然后在两天后被后续赶到的泰伦大部队全数消灭。

而其他种族也不得幸免,罗克沙士财富网络商人行会的家园,罗克什被毁灭,同时被毁灭的还有钛星人的数个贸易舰队和位于罗克什十六号的秘密监听站。

而钛星战斗舰队呢?虽然遭到起码数十艘生化战舰(这是六版数字,而上面那个数十艘虫巢母舰是五版的)的追击,但是亚空间阴影这种在别处很致命的泰伦特技对于完全不依赖亚空间的钛星人而言屁用没有,泰伦本身所用来超光速用的角鲸虫舰也在卡'迈斯星系被瓦南的舰队在索'莱裂谷战役当中被大量摧毁,而能够在实体宇宙以几乎光速推进的钛星战舰成功甩开泰伦舰队,顺利返航克'珊家门世界,并为钛星人赚取了喘息时机。

在返航家门世界以后,瓦南的舰队立刻进入船坞展开大量的改造,因为索'莱裂谷战役中参战的泰伦沉重撞击舰和剃刀恶魔级巡洋舰已经开始进化出能够免疫战舰离子炮火力的防御力,然后在完成改装以后,瓦南的舰队便遭到了迟到一百五十年的卡地亚部队的12个团以及其舰队的入侵。

而在六版里这一段自然也不同,按照六版的描述,舰队一抵达家门世界便发现帝国军已经打进来了,以上很多来自战争年表里的内容也都没有再提及。

而帝国很快就发现了泰伦的进犯——亚空间阴影对于帝国军当中的灵能者有效果,于是在打了三天以后(五版里则为25个千分年,算下来确实是三天左右),帝国军和钛军结为同盟,这场同盟很快就有了效果,联合舰队以惨重损失摧毁了近乎所有的生物船,削弱了戈尔贡的造兵能力,于是戈尔贡剩下三艘母舰在部署了船内部队以后便立刻崩撤卖溜。瓦南率领舰队追了上去,并在德尔玛拉实现拦截,此战当中,一艘母舰被摧毁,钛星人方面一艘监护者级战列舰被引诱而重创,然后剩下的生物船继续加紧逃跑,这使得钛星舰队进一步远离了家门世界。

而在陆战上,三个IG团和两个猎核(等等?三天打没了九个IG团?)成功以各自不同的战斗风格有效对抗了戈尔贡的快速适应性,并且由于丧失了来自母舰的增援而只能依赖地面单位的兵力生产,原本占据人数优势的泰伦虫族越打越少,最终在世界之脊山脉战役中,最后的虫巢女王和虫巢暴君被打死,然后,卡地亚堡主克拉斯克便开始盯上了克'珊此时的薄弱防御。

戈尔贡战争,完结,人类入侵,堂堂连载。(然而从八版克'珊的家门部队已经恢复回来的描述来看,克拉斯克大抵应该是死了吧。)

LEX上宣称这是钛-戈尔贡战争的图像,但是从色调上来看这个更像是克拉肯虫巢

而戈尔贡战争所带来的意义,便是让钛星人意识到,军事科技方面的发展是不能停下来的,因为这个宇宙切实存在着可以快速应对自身科技发展的敌人,这一点也促进了钛星人更加努力和持续地研发新武器。

而此后间战期期间的第二场大战争,涉及面积可能是钛帝国有史以来前三级别的大规模战争,联邦大战,于975.M41开始,而在这场战争当中,一位全新的人民英雄,就此诞生。

当十几个waaaagh!所构成的庞大绿皮舰队自西面出现在钛星人的传感器的时候,钛星人甚至开始怀疑他们的传感器是不是出了问题。随后首当其冲的便是地处西面的三个以军事著称的老牌家门:萨'西,维奥'拉和钛'恩,而面对这场对于钛星人而言史无前例(可能也后无来者)的超级入侵,依然有钛星人冷静地认为,只要全帝国继续团结合作起来,他们还能赢,其中便包括此时已经接任成为至高以太的安'瓦,这位至高以太很快便建立起了一套全面军事计划,首先接敌的那三个家门将联合起来展开迟滞作战,而身处后方的其余家门则立刻调遣船只和兵员前去展开反击。

很快,在钛帝国最外围的地方,激烈的战事开始猛烈进行,太空部队继续发挥机动优势(从一系列描述来看,GW现在设定下的钛星人海军以机动性和速度著称)展开打带跑战术,将兽人战舰引诱到轨道防御站点的火力范围内,然后战舰和轨道站的协同火力再摧毁之。然而就和常见的兽人入侵剧本一样,遭遇惨烈伤亡的兽人部队还是有一部分冲到一些轨道站上,随后火战士部队也被放了上去,很快漫长的轨道站巷战便就此展开,在最大造船厂之一的图'瓦尔基地,这场巷战打了甚至超过一年之久。而随着整个兽人攻势开始分散开来,整个战争也朝着全钛帝国蔓延,拥有亚空间超光速能力的兽人舰队能够绕开所有钛星人的传感器出现在某个地方开始肆虐,因此虽然钛星人的高机动部队能够快速应对面前的敌人,但当消灭完的时候,又会有新的兽人再次出现在别处。

于是,安'瓦意识到是时候开始他的下一步计划了。

解冻清汐门徒。

当影阳被解冻的时候,战争已经持续了六年,数量处于优势状态的兽人其混乱态势而无法集中力量进攻一个家门世界,而处于数量劣势的钛星人则利用技术和凝聚力优势成功对抗之,但无法根除。

此后影阳立刻开始带兵参战——起初只是负责带着一个猎核,然后便发展成了一个分遣队,当她清除掉萨'西主星最大的卫星——瓦伊'哈拉的兽人时,她的名字已经开始广为人知。随后她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越来越多的钛星部队被解放出来,并能够给绿皮投下更多的压力。影阳的空育打法狡猾且残暴,在彻底毁灭兽人的卡'雷什扩张区之战当中,她利用人造日食发动的奇袭击杀了兽人战争头目,并屠杀了剩下的这批兽人,就此,她正式赢得了影阳的称号。在战争结束后,影阳还没有收手,继续派遣部队对兽人展开持续猎杀,以防止其再团聚起来,这一点保证了在数十年内成千上万国民的安危。

就此,持续了十二年的联邦大战就这么简简单单地结束了。虽然描述相当的简短稀少,但却非常重要地补齐了第三次扩张前钛星军队的实力,在这场全国性的战争当中,钛帝国所展开的全国动员提高了国民的效率和生产力,同时长期的战争也为火氏军队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军事实战场地,大大提高了火氏军队的战斗经验。


【战锤40K·胡侃】关于你钛东打西殴的陆千年·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