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实现咨询行动目标的技术||《助人技术》阅读笔记12

2022-10-21 17:49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一)针对行动的开放式提问

该阶段的开放式提问主要是为了帮助当事人探索行动的具体目标。助人者可以利用开放式提问了解:①当事人是否做好了改变的准备;②当事人以前尝试过什么;③当事人对行动有什么想法;④当事人改变的过程中可能遇上什么障碍。

开放式提问需要注意:

①不要一下子提出几个问题;

②给当事人留反应的时间;

③结合其他技术改变问题的问法,让它们听起来不重复。

(二)提供信息

向当事人提供具体资料、事实、资源、问题的答案或是对当事人的看法等。在行动阶段,助人者有时会转变为教师的角色提供信息。

在提供信息之前,最好需要探索当事人已经拥有了什么信息。在评估当事人的信息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供信息的动机。如果当事人要求获得信息是为了满足依赖的需要或为了让助人者感到被需要,则助人者需要使用即时化技术处理该问题。如果提供信息不会影响当事人独立搜索信息的能力,且当事人准备好要学习,则可以提供信息

但需要注意,不能一次提供太多的信息,且在提供信息之后,需要将焦点转回到当事人身上并观察当事人的反应。

(三)提供针对当事人的反馈

对当事人提供关于他的行为以及他对别人影响的信息。生活中的朋友可能不想伤害感情而比较少表达负面反馈,致使当事人无法调整自己的行为。与针对关系中助人者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不同的是,对当事人的反馈只针对当事人个人。初学者可能因为“报喜不报忧”的“妈妈效应”(mom effect),难以给当事人提供负面反馈。负面反馈最好是安插在两个积极反馈之间,或者在之前使用积极反馈

提供反馈的注意要点:

①需要用描述性的语气而不是评价性的语气;

针对当事人可以改变的事而不是不能改变的生理特征或环境;

③选择新近的行为而非很长时间之后重塑情境。

(四)过程建议

指导当事人在会谈中该做什么,通常是行为练习,如行为演练或角色扮演。助人者需要注意当事人不愿遵从过程建议的讯号:①消极抗拒,如犹豫、没有反应或改变话题;②积极抗拒,如“好,但是……”或直接抗拒。

对不愿意遵从过程建议的情况,最好不要陷入话事权”的竞争,助人者要退回来,运用探索技术了解当事人不愿意的原因使用即时化技术去处理助人关系

(五)直接指导

助人者对当事人在助人过程之外应该做什么提供建议。助人关系中最常见的直接指导是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效果。

亚洲文化中的当事人常常希望得到一些具体的建议,即便他们不一定听取这些建议。有些人不是自由地选择听取哪些建议,而是可能因为害怕提意见的人或害怕被惩罚采取听从直接指导。

直接指导也需要经过透彻的探索,需要评估当事人和自己的动机。需要区分当事人是真诚地要求直接指导还是表达依赖的情绪,如果是后者,则要处理相关情绪,如“你好像很急切地希望得到我的指导,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提供指导时,较小的、具体的改变比较容易,并要注意对期望的行为给予适度的强化。

如果助人者忽视当事人对建议的要求,未提供指导或指导的不够,当事人会产生消极的反应,此时应运用即时化棘手与当事人开放地讨论感受。但直接指导也可能助长当事人的依赖性,因为它把解决问题的责任从当事人身上转移到了助人者身上

(六)策略表露

表露助人者过去尝试过的策略来提供建议。如;首先,先表露自己之前尝试过的方法,向当事人表明自己也没有答案,但愿意和当事人分享过去使用的有效方法。随后,提示它可能对当事人有效也可能无效。最后,将焦点转移回当事人身上——“不知道这对你来说是否有用”。

 

来源:《助人技术 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第3版)


实现咨询行动目标的技术||《助人技术》阅读笔记1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