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米格35到苏57,一个关键技术环节一直解决不了

2022-09-01 23:54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先进战斗机作为当今各航空工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强国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其对外的销售规模直接体现了本国在全球战略大环境中的真实地位。比如超级大国靠F35这种所谓的隐身战斗机,以及一些已经销售多年的三代半战机,比如F15、F16和F18的升级版,牢牢占据先进战机出口数量和总价值的第一把交椅。而最近三十年的战机出口排名第2的位置,却有相当大的变化。在冷战结束之后的前15年,苏霍伊的SU系列双发重型战斗机,一口气出口了500架以上,同时又输出技术进行许可证生产,最终导致SU系列在国外的保有量比原产国还多。也正因为外销火爆。导致苏霍伊从前苏联时代作为一个大致对外保密的单位。摇身一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战机设计和生产联合体之一。而在冷战时代曾经全球知名的,


米格飞机设计局,却因为从米格29到米格35等一系列主打产品的整体出口不畅,最终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按照一般的说法,已经被苏霍伊兼并多年,不过米格35之类仍然保持米格机的名头继续对外推销。然而到了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二个15年,不但米格机的对外销售仍然很难打开局面,就是原本畅销的SU系列重型战斗机的外销状况也急转直下!很多升级型号推出多年都没有卖出哪怕一架,比如SU34;还有所谓归属于第5代战机的苏57,最近十年不断有消息说:有某个海外用户已经大规模地对这两种机型下单采购,而过后的事实大多数证明最多只能算是某种早期的采购意向,并没有真正的签合同支付定金。反倒是飞机的销售方经常急不可耐,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就急急忙忙地对外宣传。


这更体现出SU系列飞机从全球畅销到突然近乎无人问津造成的严重焦虑。反倒是前10年一直没有销售出去的阵风战机,最近10年的全球订单突然接近200架。大有取代SU系列战斗机占据全球第二的架势。在很大程度上,阵风和F35以及其他先进的三代半,正在直接侵蚀SU系列战机原本的国际市场份额。对此不论米格机还是SU系列飞机都是干着急却拿不出多少有效的办法。那么为何前苏联时代设计的主流三代机,在短短的15年之内,会从一度全球大卖,突然转变为门可罗雀呢?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本质上在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是SU系列飞机退步了多少,而是其他与之竞争的产品都进行了长足的技术升级。而苏式战斗机却仍然在原地踏步,就是以前一些堪称人S钱多的传统客户,


都变得相对精明,也懂得了货比三家的道理;不再像以前那么好忽悠了。苏式战斗机的出口产品,一直存在工艺粗糙、产品可维护性差、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传统的短板,但是最近10年来的根本性问题,还是在于关键技术上的全面落伍。也就是从大约2015年之后,全球一线战斗机的销售,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几乎是标配。用多目标能力极强,而且看得很远的有源机载雷达配备射程在100公里以上的远程先进空空导弹,是全球销售新一代战斗机必不可少的基础性配置。而在这两方面,从米格35一直到苏57,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产品配置。虽然最新的米格机和SU式飞机都对外声称一定会给用户配上有源相控阵,但是一旦双方深入探讨合同细节。则销售方经常会中途建议更换“更靠谱”的无源相控阵,


这是因为该国至今并没有真正突破有源相控阵的核心技术。即使几个正在推销的有源阵型号也都是性能不完善的广告噱头。一旦遇到稍微懂行的客户,则会立即露怯;只能建议对方选择性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的机载无源相控阵。再加上配套的空空导弹的真实性能与实战表现往往有3到4倍的差距,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在役的中距弹可以确保锁定和击落40千米之外的空中目标。这与其他大国的顶级导弹的正常有效射程基本都到了120公里以上的性能对比,实在是落伍太多!长此以往,恐怕就连最好说话的南亚客户都会弃之而去!


从米格35到苏57,一个关键技术环节一直解决不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