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题技巧|第41题:⑦关系探讨类

2020-02-04 21:06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七、关系探讨类

    关系探讨型是文字材料题的一种变形,但又比文字材料更形象,可以通过数学公式、示意图以及箭头的指向和相互间的关系让我们更好地找到解题思路。那么,对于这类的题型又如何解题呢?

一、公式关系探讨

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本题是公式关系探讨类试题。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看公式找关系。第二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转换关系确立观点。第四步:史论结合分析观点得出结论。

【答案】

【示例1】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牛顿力学、热学等科技进步,促使了蒸汽机的出现和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进一步推动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煤炭大量开采、交通运输等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使了“蒸汽时代”的来临。(劳动对象的扩展)。

可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工具的改进速度加快,生产管理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劳动对象扩展迅速,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

【示例2】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工厂制应运而生。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到来为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如流水线生产在汽车工业中的发明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流水线生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综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示例3】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有助于促进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又促一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进而推动了煤矿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劳动对象范围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磁感应的发现、发电机、内燃机等科技发明,促进了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科学突破,为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了航空航天、计算机新兴行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图文关系探讨

2.(2016·广东佛山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相对简单的两关系已为多极、多文明的远为复杂的关系所取代。下面示意图是其对未来部分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中一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对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的考察点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的关系,可以就材料中的一组关系进行探讨,对该种关系可以论证可以修正,如中国与西方文明之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俄罗斯与西方之间、西方与日本之间等等,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

【答案】

示例1: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并非冲突较轻,而是有较大冲突。(2分)

原苏联的解体,既是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与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有很大关系,俄罗斯对此心存不满;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遏制,北约东扩,吸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引起俄罗斯不满;俄罗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此为武器,和西方展开斗争。(8分)

俄罗斯和西方国家虽同属世界重要力量,有合作的现实要求,但因为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并非冲突较轻而是有较大冲突.(2分)

示例2:中国与俄罗斯相互合作,推动双方经济发展与促进世界、地区和平。(2分)

中国与俄罗斯同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的解决;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共同推动地区和平和反对恐怖主义;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8分)

作为世界上的两个重要大国,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2分)

三、词组关系探讨

1.(2016•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文明是围绕权力(利)而展开的,表现为“族权、政权、神权、王权、民权、集权、分权、人权”等。

请围绕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中任选3个或3个以上词组,简单画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图,并加以说明。(要求:逻辑关系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第一小问关系图,解答此题可首先按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将政权的表现形式划分为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等阶段(形式),然后将题中的政治权力“族权、政权、神权、王权、民权、集权、分权、人权”分别归纳到各自的阶段(形式)中,如:贵族制——族权、神权;君主制——王权、集权;民主制——分权、人权,最后从每个政治阶段(形式)中选取若干相应的政治权力并按照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的逻辑顺序联接起来即可;第二小问说明,依据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的角度分析政治权力(利)变化的原因即可。

【答案】

评分说明:本题采用分层次评分方式,分图示和说明两部分采分;没有图示,只做说明的不给分。

答案示例:

(1)图示:

(2)说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下,以早期氏族血缘纽带所形成的族权政治,通过兼并战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权至上思想形成等因素推动,最终发展为专制王权,并在随后的两千多年里不断得到强化。到近代,在西方文明传入影响下,国民思想不断得到解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在辛亥革命的浪潮冲击下王冠落地,实现民主共和。

四、材料观点探讨

1.(2017·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弹性体制下的社会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和身份制,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权力结构可以变化,权力的行使方式也灵活多样,所以这种社会的应变能力很强,遇到危机可以自我调整,从而长期存活下来。

             ——摘自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归纳材料观点即“弹性体制的社会,可以通过自我调整长期存活”,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的相关史实,论证观点即可。

【答案】

示例

观点:弹性体制的社会,可以通过自我调整长期存活。

论证:近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并不断发展完善,为西方实现更广泛的资本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三十年代和二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体制遭受了重大危机,一些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等做法,在战后迎来一个发展黄金时期。    

结论:二战后,西方国家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调整、完善,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如果你也觉得这个公众号很有帮助,记得把它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哟。

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gkls99)

解题技巧|第41题:⑦关系探讨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