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A股市场会如何?关注3个投资主线
随着10月份的到来,A股行情正式步入4季度。一边伴随的是疫情反复的环境因素影响,另一边上市公司三季度报也逐步披露,A股四季度会如何呢?
首先,从宏观层面而言,有4大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供需两方面冲击持续存在,但四季度可能边际缓解。
供给方面,限电限产之外,小微企业、建筑业拖累第二产业,而需求端则是疫情反弹增加消费下行压力。受此影响,3季度GDP同比上升4.9%,两年复合增速为4.9%,较2季度均明显下行。
从目前情况来看,4季度供给侧冲击将边际缓解,疫情虽有,但在逐渐减弱,这也将促进消费回暖。
四季度GDP同比可能继续小幅下行至4.5%左右,但两年复合同比增速或反弹至5.5%左右;全年实际GDP增速可能为8.2%左右。
第二、能源短缺限制生产,推高通胀。
3季度煤炭供应短缺,叠加能耗双控,全国范围内20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上游原材料生产直接受限,进一步推高工业品价格。
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10月PPI同比或突破10%,4Q或持续在9%以上,CPI或将上升至近2%。
第三、货币政策精准发力,根据经济形势演变相机抉择。
接下来,货币政策会着力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再货款以及科创制造贷款等方式精准发力,继续强调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增加流动性总量方面的作用,但降准的窗口也未关闭。
第四、财政政策空间尚足。
1-8月财政政策总体偏紧,全年剩余3.0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尚未用完,相当于全年GDP的2.8%、单季GDP的11%:除一般公共预算赤字以外,4季度月还剩余地方债额度1.4万亿元,约相当于全年GDP的1.2%、单季GDP的5%。
除此之外,能源短缺、房地产风险、冬季疫情这三大方向,也需要重点关注。根据事态演变,宏观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自己的整体投资策略。
关于4季度的投资方向,有以下4点建议:
1、中国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市场处于增长下行与政策预期强化交互期
七月份以来中国增长数据显示“疫后新常态”之下,中国增长压力继续加大;但由于政策、疫情、天气、地缘等综合因素导致的上游原材料供应限制的问题凸显,物价压力较大。
再叠加地产市场疲弱及相关信用风险的问题,投资时更需要关注宏观因素。
现阶段,中国增长偏弱、政策预期逐步增强仍是当前及下一阶段市场主要逻辑,A股均衡配置,待政策节奏强化后指数收益可能才会更明显,同时港股已经进入布局区间。
2、2021年有望在低基数上实现高增长,2022年盈利回归至常态或偏弱的增长
预期A股2021年/2022年盈利增长分别为22.7/7.6%,海外中资股为24.4/7.8%。
市场即将进入三季报业绩披露期,截至10月15日,已经有26%的A股公司披露三季度业绩预警,其中向好的比例较二季度略有下滑,为62%。在疫情背景下,这一数字仍然较高。
结构上看,随着下游需求的进一步放缓、供应的边际缓解,预计偏上游的盈利将在三四季度逐步见顶,后续可能面临下行压力,拖累2022年的盈利增长,而中下游盈利可能保持相对平稳。
3、流动性相对宽裕
中国增长放缓、政策趋松,市场流动性有望相对宽裕。
尽管短期有“滞胀”担心,债券收益率缺乏明确趋势,但看到明年上半年,我们预计上游价格的缓解将带动PPI物价下行,债市收益率将再次打开下行空间。
4、4季度A股配置策略:短期偏均衡,中期偏成长;港股逐步布局
1)高景气度、中国已具备竞争力或正在壮大的产业链中期前景依然看好,短期估值不低、涨幅较大,注意把控节奏,逐步逢低吸纳,如电动车产业链、光伏科技硬件与软件、电子半导体、部分制造业资本品等;
2)泛消费行业可能在调整尾声,自下而上逐步布局,包括日常用品、食品饮料、轻工家居、酒店旅游、家电、医药及医疗器械等;
3)逐步降低传统上游周期配置但关注部分结构有利或具备结构性成长特征的周期。港股短期关注地产信用风险边际缓和,中期依然偏向成长;
A股市场接下来的趋势如何,还需要密切关注三季度业绩情况;中国增长数据及政策变化;地产行业态势、信用风险;海外疫情及政策演绎;中美关系等方面的进展。
文章源自中金研报:《图说中国:2021年四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