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塞维茨和她的代表作《弦乐协奏曲》(1948)

2022-07-22 16:06 作者:古典主义66  | 我要投稿


关于作曲家:

       作曲家格拉日娜·巴塞维茨(Grażyna Bacewicz,1909-1969)出生于波兰罗兹,从小就由父亲引导接触音乐。 她进入华沙音乐学院深造,主修钢琴、小提琴和作曲。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华沙。她在作曲和小提琴这两个学科的敏锐度很早就获得了赞誉。她曾在巴黎短暂停留,跟随著名作曲家和教育家纳迪亚·布朗热Nadia Boulanger继续学习作曲。巴塞维茨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欧洲各地表演小提琴和作曲。她因其作为表演者和作曲家的技巧而受到称赞,并经常被邀请与当时的著名指挥家和表演者合作。在波兰和欧洲各地的节目和音乐节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名字。

      巴塞维茨是使波兰音乐成为当代欧洲音乐一个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先驱者之一。事实上,战后有几位波兰音乐家成为先驱者。卢托斯拉夫斯基(Lutosławski)、基拉尔(Kilar)、戈莱茨基(Gorecki)和潘德列茨基(Penderecki)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促使 "波兰奇迹 "这一称谓出现的地位,而且至今仍未消失。Grażyna Bacewicz比上述群体的元老卢托斯拉夫斯基大4岁。她甚至在战前就作为作曲家和小提琴家走在了前列。传奇人物扬·帕德雷夫斯基(Jan Paderewski)提供的奖学金使她有机会去巴黎并跟随纳迪亚·布朗热学习。这样,她也有了与国际音乐界的第一次接触,这对她战后让波兰参与欧洲合作的努力非常重要。当时波兰乃至整个铁幕后的政治气候是个问题,她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作曲中。1954年后,她在一次车祸中受了重伤,作曲成为她唯一的职业。


      二十世纪中期的作曲界和现在一样,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领域,这使得巴塞维茨在她那个时代的成功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她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大合唱、歌曲、协奏曲、独奏曲、室内乐和芭蕾舞。她创作了四部交响曲、七部小提琴协奏曲(加上大提琴、钢琴和中提琴的协奏曲)、七部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声乐、钢琴曲和两部芭蕾舞剧。她的技能被一系列不同的乐团和音乐家所借鉴。除了音乐会音乐之外巴塞维茨还为剧院、电影配乐和广播音乐创作配乐。

      巴塞维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度过的。她敏锐地意识到周围世界的变化,而这种意识经常在她的作品中出现。评论家们推测,她的作品是她经历了许多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的生活写照。作为一名作曲家,巴塞维茨的作曲风格通常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尽管她经常直言不讳地表示她不想被放在一个 "流派盒子 "里。巴塞维茨给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波兰女作曲家。

        获奖作品《弦乐协奏曲》(1948)被认为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巴塞维茨世界的人来说,这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她是一位很难,甚至不可能被归类的作曲家。她从不拘泥于一个公式,而是根据不同情况调整自己的方法。1956年,在华沙第一届国际现代音乐节之后,她写道:"我不同意那些坚持认为作曲家一旦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应该坚持的人。我觉得这种观点完全是异类;它阻碍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今天完成的每一首作品,明天就会属于过去。这也预示着她希望扩大她的音域,找到新的方法。在那之前,她所写的东西--在战后的十年里--可以被描述为新古典主义。尽管她不同意这种分类,但这是一个实用的标签,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弦乐协奏曲》(1948年)通常被认为是格拉兹娜·巴塞维奇的巨作,甚至被称为她的 "第九交响曲"。它无疑是20世纪波兰音乐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售票音乐会上演奏的当代作品之一。

        这部协奏曲写于1948年,1950年6月18日由格泽戈兹·菲特尔伯格Grzegorz Fitelberg指挥的波兰广播交响乐团首演,标志着波兰作曲家联盟的大会召开。联盟成员斯特凡·基西莱夫斯基Stefan Kisielewski这样评价道:

        "人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一次,波兰作曲家的尊严是由一位女性格拉兹娜·巴塞维茨拯救的。她的'弦乐协奏曲'写得风生水起,充满了流畅的创造性和出色的乐器构思,终于把我们从昏昏欲睡中唤醒。这部作品参考了巴赫或亨德尔的一些作品:一部当代勃兰登堡协奏曲。在这里,我们终于尝到了以男性的创造能力写成的健康而美妙的'热血之作'"。

       这首协奏曲在当年晚些时候为巴塞维奇赢得了国家三等奖,1952年在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上给美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956年,在第一届华沙秋季国际现代音乐节上,让·马蒂农Jean Martinon指挥的法国国家广播电视管弦乐团演奏了该曲,并在该音乐节的版本中再一次出现,在该活动四十五年的历史中,很少有音乐作品能与之媲美。

 

        被认为是 "波兰音乐中新古典主义的最佳范例之一 "的《弦乐协奏曲》无疑是巴塞维茨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最和谐的结合的绝佳证明。当然,"新古典主义 "一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该协奏曲参考了古典和巴洛克音乐。

第一乐章"快板 "

       开头的乐章在风格和体裁上都很经典,其形式是古典的--或者说是早期古典的--但其主旋律明显采用了巴洛克的旋律,从一些已故的伟大人物那里获得灵感。该乐章的开篇主题集中在一起运动的节奏上,弦乐统一了一个强有力的旋律。在整个乐章中,你可以听到巴塞维茨在结构和和谐方面的过程。从嘎吱嘎吱的不和谐段落到更加抒情的反主题,这个乐章把很多风格都囊括在其中。 

第二乐章"行板"

      抒情的第二乐章的特点是旋律的片段被整个乐团的声音粘合在一起。以几乎听不见的分裂的弦乐(一度有17个部分)开始,大提琴独奏从其中出现。使用这种技术所创造出的不同氛围是令人震惊的,细腻的和声在弦乐队的上方飞扬。当合奏进入高潮部分时,音乐蓬勃发展,巴塞维茨巧妙的弦乐安排也得到了回应。 

第三乐章“活泼地”

      富有活力的终曲在结构上类似于回旋曲,旋律的核心是民间音乐。蹦蹦跳跳的主题在某些地方很有冲击力,弦乐在行间匆匆忙忙,以跟上快速的节奏。弦乐在某些主题上的统一,为音乐增添了一份大胆,而民间主题则走到了最前面。在旋律重现之后,这首协奏曲进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尾声。

        将这首协奏曲称为新古典主义形式和新巴洛克内容的合体似乎是非常恰当的。



巴塞维茨和她的代表作《弦乐协奏曲》(194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