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民兵装备管理模式对装备责任制的落实
民兵装备是构成民兵战斗力的物质基础。装备管理工作是促成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前提,是民兵建设中的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装备管理是否科学、合理、高效,直接关系到民兵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建立一个满足各级、各部门信息处理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己成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投入上不断增大,民兵装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装备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部门都提出了装备管理责任制。为保障我国民兵装备建设的成果,做到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一套适合民兵建设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己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民兵装备种类多,数量大,有个别装备甚至是现役部队没有装备过的,装备的统计工作比较复杂。实行装备管理责任制后,装备管理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对具体的责任、事故都有明确的奖惩规定。民兵装备库的管理人员多且复杂,人员变换频繁,对装备的交接带来一定的难度,影响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要落实装备管理责任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要做到这一点,数据的统计就成了关键。而目前民兵装备管理基本上还处在纸质台账阶段,数据记录麻烦,且数据统计既不及时,也很难准确,大大影响了装备管理的成效。装备管理数据统计程序复杂,数据更新周期长,时效性差,是制约装备管理责任制的“瓶颈”,因而,在民兵装备管理处迫切需要一套实时更新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系统。
对此凌讯网络研发了针对民兵装备管理处的智能化民兵装备管理模式,用来使得对于民兵装备的出入库,使用及动态信息进行管理,同时使每个装备的操作数据都进行保存,实现装备武器管理责任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对民兵装备都佩戴上RFID标签,使得装备数据化,通过扫描RFID标签来完成装备的入库数据化处理,这样,每种装备都带有不同信号的标签,每件装备都以不同的数据格式存在于系统之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数据库,然后再在系统内部增添各种用户结构,基本的使用者,还有民兵装备的管理员,基本的使用者就是民兵同志,他们可以通过该系统来进行装备的快速借用,系统同时支持有外部RFID识别终端,民兵可以直接在装备库中取得想要借用的装备,然后直接在扫描终端进行扫描,这样这件装备的去向就会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系统之内,登录管理员端就可以进行数据的查看,可以对装备的去向进行溯源,以后,对于装备的责任就可以落实到个人,保障了民警装备的安全。同时管理员可以登录管理员端,进行管理员特定的操作权利,管理员可以手动添加,更改和删除民兵的信息在系统中,对于新来的民兵的信息采用增加进入系统,对于离开的民兵将信息从系统内删除,对于职位或军衔变动的民兵,手动修改相关信息。同时对于系统内的各种数据,还可以整理成各种报表,方便上级领导的查看。大大节省了对于数据的整理时间,提高了民兵装备管理速率。

同时系统还搭载了完全无人化的智能民兵装备管理库,构建一个完全无人化的装备库,同样采用RFID技术和AI识别功能,在门口处放置AI识别门,民兵同志可以通过独有的IC卡刷卡进门同时也会在系统内录入自己的人脸信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判断是否允许进入装备库,然后,进入装备库后,可以在里面挑选自己需要的装备,然后RFID扫描器会自动记录下来被借走的装备的数据,通过这种模式,不需要人工监管记录数据,系统会自动进行数据的记录,不仅解放了人力,还提高了借用速度和信息记录的准确度。这是对民兵装备管理新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通过该民兵装备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各种装备的数据追踪,实现装备的责任化追溯,有据可查,对于民兵装备的管理有了新的创新模式,对于民兵的战斗力与生活质量提升显著。对装备责任制度的落实也起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