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声乐知识笔记汇总
点击有颜色☆的标题和前面有时间的小标题 可跳转相应视频,没颜色的暂未开通链接,不定持更
准备工作
科学护嗓
☆出处jasion沙雕教学 教你科学保护嗓2020.6.25
①作息规律
②喝热水可让嗓子保持良好的湿润状态
③气泡音可以按摩声带,练习声带闭合感,气泡音颗粒感越强,声带越松弛
④学会小腹发力,气息发声。例如用半打哈欠的状态说话,可以让声音听起来更加饱满立体。
常识、误区、建议
声音干扁,共鸣不通透,喉位较高,内口腔没打开情况下。就要尝试吸着唱。
它的作用是使咬字更圆润,共鸣更饱满,代表人物李健。
吸着唱方法
即打哈欠打一半的口型,半打哈欠
吸气的同时保持内口腔的打开,用半打哈欠的方式咬字,可以先朗读歌词再演唱
气沉丹田就是气息的支撑与发力,找唱歌的发力点
方法:抬重物找发力点
注意协调发力,不要让不该用到的肌肉参与进来,使身体过于紧绷导致气息不流通。
抬重物不用抬起来,目的是记得一瞬间的发力感,不要用力过猛。
错误的抬重物姿势
蹲着抬和九十度弯腰
正确的姿势是挺直腰背,半蹲式抬法
抬得时候上腹(肚脐眼上)会有明显的支撑发力感,同时脖子不能借力,保持这种发力感,慢慢去发声
一般出现在声音很飘,假声偏多,听感上不够浑厚的情况下。
声音下沉:指胸声偏少,需要打开喉咙,让共鸣更加厚实,让声音听起来更真一点。
方法:找叹气的感觉
注意:不要漏气或压喉
结合之前的方法
声音偏假是因为没有打开喉咙可以采取打哈欠的方法,如果声音偏薄,再加入抬重物的方法边抬边唱。
①挤嗓。尤其出现在高音时
原因:气息和发声有问题,即小腹能力不够和发声位置错误,唱高音的时候脖子过于用劲,造成气息没有办法顺畅输出
改正方法:嘿字练习
②声音发虚
同样是气息问题
方法:气泡音和a音练习
③声音干,不饱满
由于缺乏共鸣,需要打开喉咙。
练声方法
无声练习
☆Jason沙雕教学这是我被打了n次后悟出来的练声大法(2020.10.12)
适用于无法大声说话的场所
①狗哈气。可以激活横膈肌,增强小腹弹力。刚练习时追求力度即横膈膜弹力。分为开口练习和闭口练习
每次1分钟,休息一份,一次性做五组
②发si练习。可以锻炼控制气息能力,达到均匀出气效果。双手撑腰,舌头成勾,发si音。大于20秒,坚持越长越好,每天十组
③抬头练习。帮助唱高音,缓解吞咽肌肉的紧张。
两个大拇指戳到下巴,吞一口口水,会发现变软,然后放松,让他保持柔软的状态,再捏住下巴向上抬头,过程中保持吞咽肌肉一定是放松的状态。通过吞咽肌肉的松紧,准确的判断动作是否正确。每天坚持练习十分钟。
④张嘴提笑肌,打开牙关练习。可以放松下巴,打开牙关。手指摸到耳朵边,然后打开牙关,当手指能够感受凹进去的感觉,说明牙关有打开,提笑肌。(不特定时间)
以上无声练习训练我们的机能和动作,养成好的肌肉习惯。
有声练习
☆唱歌前开嗓及增强声音力量感的方法p10,p11对应9,10课
①打开口腔,让口腔变得有空间感。
练习方法:“打哈欠”,找到口腔内部空间变大的感觉。
②唇颤音打嘟练习
③发mi 音练习闭口音,横向发声
④发ma 音锻炼纵向开口能力
⑤哼鸣:发en音,哼旋律,会感觉到鼻腔和口腔有微微震动
⑥腹氏“嘿哈”练习增强腹部力量
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即面部表情最放松最自然,不矫糅做作
温馨提示:每次练习最好在饭后一小时,可分为三个段落,每段练习不超过20分钟,一段练习过后要有一定的休息时间,确保用声不过度。
学会清唱
①吐si法练气息,具体方法见后
②胸腔共鸣(见后)
③颤音(见后)2020.8.2)
畅音的类型
①点头颤
②喉颤。一般适用于老歌
③小颤
唱歌基础问题
音准问题
唱歌跑调就是我们说的音准问题
练习方法:用钢琴弹奏音阶,对照琴音培养音准,没有钢琴可用手机软件下载完美钢琴APP。
☆系统学唱歌音准(一):五音不全真的没救了吗(2020.5.6)
换气
唱歌时要注意恰当换气,一句话唱完不要紧接着不换气又唱,咬字要圆润饱满
学习目标:要求一首歌能用1234567唱出对应音阶。
咬字篇
☆系统学唱歌咬字:连续高音挤嗓是因为咬字不清吗(2021.4.28
咬字:即唱歌时的发音吐字,一般舒缓的慢歌很注重咬字,而讲究节奏律动的歌曲,则不寻求咬字标准化。
咬字的误区
咬字不积极,口腔里偷懒,表现为不怎么动舌头,嘴不愿张开,这会导致唱歌时舌根音过重,影响听感。
纠正方法:
①找打哈欠的感觉来打开喉咙,一边打哈欠,一边试着发一个我爱你的爱字,这时会感受到喉部和口腔里有明显的震动感和空间感。
②找声音的通道感
原理:可以类比吹竹笛,对着一个小口吹气就可以把竹笛吹得非常响,这就是通道感让声音变得更清亮了。
那么我们唱歌时也可以先让声带闭合产生声音,然后建立起声音的管道,让声音具有通道感。
想象人体内有一根管子,要让这根管子变得更直更粗。
先挺胸抬头,然后下巴自然平放,模仿一下奥特曼登场时的帅气姿势,背部和颈部都是挺直的状态如下图,略
找到通道感后,用ai练习发声,会感觉到明显的变化。
③练习元音字母A E I O U的咬字,
其中A、E、O是开口音,I、U是闭口音
可以通过音阶先从开口音练习,练习好一个元音,再同位置转换到其他元音
练习开口音的要点,下巴要张开,像脱臼一样,耳朵旁边有能感受到个凹槽,这样声音才有力度和共鸣。最后放在歌曲里练习,例如可惜没如果这首歌,尾音都是O
练习闭口音的要点,学会混合其他元音
例如唱唯一这首歌,i这个闭口音,可以加一些开口音e进去。
而u这个闭口音可以混合一些开口音o
若曾真心真意付出,就应该满足(u+o)
④归韵问题
把一些不好咬住的音归到好咬的音上面去,练习归音,先要找到哼鸣的位置,然后把一些不好咬的音,往哼鸣位置上面去靠,这样会让咬字一直保持在统一的位置,例如曹格的寂寞先生,主歌的尾音基本上都是往哼鸣位置上去归,你的笑容是恩惠,世界难得那么美
而副歌的我可以无所谓,可以通过归韵把谓归到i上面去,让声音更加集中有穿透力。
节奏问题
练习唱歌,从三个方面突破情感,气息,技巧
情感问题
☆沙雕教学3招改掉唱歌平淡的坏毛病(2020.12.15)
①哼鸣练习。使声音连贯,保持哼鸣位置咬字
②注意唱歌的语气感。
③注意唱歌起伏感,一般来说首尾弱中间强,让声音呈波形,像蚊子一样,使声音变得可大可小。歌曲的段落与段落之间也有强弱变化。
注意领悟情歌的乐感,前提是基本功扎实,声音不能抖
④气声:解决大白嗓问题。增进感情,美化音色,发声省力
大白嗓:指发声用力过猛,声带是用来发声的,而不是发力的。
常识误区:气声不是假声
学习方法:1.用悄悄话的感觉找到气声
2.不要用喉咙发力,而用腹部发力
3.解决气虚问题用“狗哈气或咳嗽“ 找到肚子跳动(跳动部位为横膈肌),腹部发力的感觉。唱歌的时候肚子往里缩,出现紧绷,说明用力正确,用的不是喉咙而是腹部
气声这个技巧只在特定的一些歌曲里面使用,并不适合所有歌曲 大家要做的是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声音漏气或者不漏气 练好声带闭合,不要过度使用,养成不好的声带肌肉习惯
气息问题
唱歌时呼吸不流畅,胸闷气短,喘不过气。表现为唱歌时耸肩提胸,高音扯脖子低音挤下巴。
这是依赖胸式呼吸唱歌的原因,胸氏呼吸是一种较浅的呼吸,唱歌需要使用深呼吸,例如人在惊讶时候的呼吸,横膈膜是完全打开的。
练习方法:初学时改用腹式呼吸
气息进阶篇
步骤①找到气息支撑感(1:00)
把精力放在呼气的过程上,错误的呼气会导致憋嗓,挤嗓或者气息太弱,导致声音偏虚。这都是没有气息支撑感导致的,支撑感也是小腹的紧绷感,来源于小腹的肌肉群,在位于肚脐下方三指的地方,俗称丹田。
可以先通过抬重物来找到小腹的紧绷感觉,小腹紧绷的同时也会带动腰部肌肉的紧绷,找到紧绷感后,开始做练习:小腹发力的瞬间,把腹部的空气全部挤压出去,坚持一段时间,发现腰腹有些酸,而其他地方没有不舒服,说明发力方式是对的。
②保持支撑感带入发声练习(2:33)
在上一步哈气的基础上,一边哈气的同时,一边带出嘿(hei)的音,小腹一定要紧绷推气,下巴和舌头放松,并且明显能感受到声带有闭合感
③稳定声音位置(3:21)
方法a.气泡音发hei音练习。发完嘿(hei)后把声音往下滑,滑到你低不下去了就会出现气泡音,如果可以一直保持稳定的气泡音,也就可以保持好声音位置
方法b.哼鸣
在闭口发气泡音的时候,将声音拉出来就会变成哼鸣
详见视频p2练习
④加入咬字(4:11)
结合前面两种方法,变成闭口气泡音转哼鸣
P1 - 04:44 · 闭口气泡音转哼鸣演示
练习的先后顺序:紧绷小腹--推送气息--发出气泡音--闭上嘴巴--哼鸣哼出音--保持哼鸣位置和音高张开嘴巴--最后代入元音a的咬字,熟练后慢慢加快速度,最后形成肌肉记忆。
☆系统学唱歌 气息支撑原理:高音的正确姿势(2022.1.22)
☆系统学唱歌 气息新概念:腹式呼吸真的有用吗(2022.4.13)
发声技巧篇
产生声音三要素
共鸣腔体决定音色。
在同样的声带长度下,移步到楼梯间(改变共鸣腔体)音色也随之改变
声带长短决定音高。
声带越拉长,音调越高
气流/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决定发声
好的气息:需稳定顺畅地输送出去,且与声带产生振动,发出稳定的声音;
例如婴儿的哭喊就是本能的正确发声,不管哭多久他们的嗓子都非常嘹亮;
因为决定着音色共鸣和高音低音的并不是气流,而是你对于声带和共鸣的控制,气流让闭合的声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那么重点不是想着怎么把气吸到胸部或者是肺部,而是呼气时候要与声带协调发声
☆系统学唱歌声带闭合(一)改掉喉咙紧、声音虚(2020.5.29)
☆系统学唱歌声带闭合(二)改掉喉咙唱高音(2020.6.1)
☆系统学唱歌 声带闭合(新概念)科学发声(2022-3-16)
声带闭合的原理(1:09-1:43)
闭合:即合拢,声带就像两扇推拉门一样,合在一起密不透风,这就是声带闭合。
声带闭合的作用
①防止唱歌漏气,让气息更足
②使声音扎实有力共鸣更集中
③闭合才能找到气息的支撑感
如何练习闭合(1:43-4.:24)
正确找e音
①矫正姿态,昂首挺胸
②鼻子自然呼吸,用最舒服的方式呼吸即可;
吸气的时候用手摸着喉结,感受到吸气时喉位慢慢下降,女生可以试着用一根手指从上往下滑,当你摸到一个突出的骨头时,就像一个缺口一样,那里就是喉结。
③当喉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稍微用力做憋气动作(气不要吸满)
在憋气时感受是否体内有一股对抗的力量集中在你的腰围一圈,像有支撑在你的体内一般,这股力量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气息支撑
练出正确闭合的支撑力量原理及方法
你的肺部要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喉咙就像下面的气球被手捏住的位置;
因为憋气,气被我们关了起来,这时气球是有支撑的,如果捏一下气球,它会反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憋气等于闭合,感受不到声带闭合,即少了憋气感,也就感受不到气息的支撑,造成挤嗓;
但如果在喉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再去憋气,这时就满足了两个条件,一、喉咙是打开的,二、声带是闭合的,
这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把憋气感加入到唱歌中会变成憋嗓吗?
这就涉及到发声问题
闭合发声的应用(4:24-6:39)
把憋气的劲儿慢慢松开一点,再让憋住的气慢慢出来,因为有气流才有声音,松的过程不能太过,不然会变成漏气,要保持适当的闭合程度练习持续平稳的e音。
如何练习呼气与发声的协调
①自然吸气,鼻子嘴巴都可以
②憋气,把气关在肺里,可以感受到气息支撑。憋气会产生气压,通过气压可以把声带冲击开,使声音更具爆发力。但不能让气压存在较久的时间,时间一久就容易憋嗓挤嗓。
③发声的步骤
步骤一:正常吸气吸到七八分饱时,屏住呼吸,找到憋气的感觉,用憋气的力度把声音推出去,同时会感觉到身体是缓慢放松的状态。
例如:生活中感觉身体很疲惫坐上沙发,憋气然后放松时
久违的便秘终于通畅时。
步骤二:把憋气到发声的动作放慢,先吸气,当往下坐时,憋气发声一直持续到坐到沙发上,这个过程越长越好,注意这个过程中发出的声音一定要很实,不能漏气
步骤三:记住刚才发长音的感觉,保持这个声音,练习音阶,用憋气推动声音,喉咙不要太紧并持续保持打开
07:54 · 音阶练习发声
而唱高音光有憋气力度也不行,还需要声带拉长的技巧(详见高音板块)
修饰声音的技巧
技巧一:气泡音
定义(1:30-4:11)
气泡音是声带自然闭合,气息缓缓经过声带发出的带颗粒感的声音
如何发出气泡音(4:11-6:19)
①打嗝法
②发“爱”字
发“爱”字时声带一定闭合的,清楚地发出爱字,然后把这个爱字往低音滑,保持实的声音,下滑时不要漏气
③音阶法
用钢琴从中音区往低音区弹,然后用a音模唱,一直到低不下去为止可以自然发出气泡音
唱歌时的气泡音运用(6:19-12:06)
先学会说话带气泡音;
汉语里第三声是先下后上容易发出气泡音,一般在起音时带入,末尾很少使用。
再把气泡音放到歌曲里使用;歌曲的旋律有高音也有低音,低音时容易发出气泡音。
例如: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亲吻你的手,还靠着你的头,让你躺胸口,那个人已不是我,这些平常的举动,现在叫作难过,哦,难过
气泡音的作用:解决声音疲惫,发声不干净,声音撕扯,唱歌漏气,声音偏虚,通道断层,唱歌没感情,音域不够,假声不实等问题。
刚睡醒的时候发气泡音是最自然放松的,学会使用胸腹发力就能让气泡音保持这个最自然放松的状态,这样在长时间练习唱歌或是唱完高音后仍能发出扎实有效的气泡音帮助我们回到低音。
技巧二:颤音
定义:喉咙在放松状态下做最自然的波动,最常用的流行歌曲颤音一般用在尾音修饰,尾音收尾的时候使用一点颤音
颤音的类型
①点头颤 薛之谦,林志炫用过
②喉颤。喉咙必须特别灵魂活,一般适用于老歌,张学友
③小颤(现代流行喜闻乐见)
颤音的原理:整个气球好比你的身体内部储存气息的地方,最下面托住的地方叫横膈膜,当你吸气的时横膈膜是向下扩张的,吸完后整个气球是鼓起来的。呼气的时候,横膈膜上下运动,来推动气息,就会让你的气息忽强忽弱,进而让声音忽强忽弱。当横膈膜上下浮动变快,颤音的频率就越快。
喉颤是横膈膜上下运动的同时,喉咙也在颤
练习方法
①找到寒冷的感觉,在很冷的地方,身体发抖,说话就变得抖动起来。
②哼鸣法。在哼鸣中加入打颤的声音,重复打颤的声音。,最后慢慢加快速度。
在歌曲中,为了避免过于油腻一般在尾音拉长的最后加入一点颤音。
③连续啊字练习颤音
练习颤音建立在气息平稳基础上
定义(1:52~2:58)
主音和辅音在一定速度下不断交替形成的有规律的波动听觉感。
原理:最直观的感受是很多乐器演奏,例如弦乐,吹奏乐会出现这样的尾音。
弦乐的颤音要靠演奏家的手指控制弦发出,吹奏乐的颤音靠乐手吹响乐器后用气息颤动起来,比如吹口哨
颤音从听感上情绪更饱满,当乐器变为人的声带时,就形成了声乐里的颤音。
类型和区别(2.58~6.55)
腹颤:以横膈膜为力量主导的唱法;,听感靠前,声音更明亮,波动感更小:喉部喉结几乎不动,横膈膜有明显波动
喉颤:以喉腔共鸣偏多的一种唱法:听感靠后,声音质感更闷,波动感更大:喉部明显抖动,喉结上下移动
作用:1.稳定声音
如果声音是平且直的发出来,声音就很容易抖动,一旦抖起来就很明显;
但如果声音不是平的,而是呈波浪线状态,就不会听出明显抖动
2.丰富声音细节,使声音不呆板
3.丰富情感表达
练习方法 6:55~:9:57
1.啊音练习。
先发出几个往下滑的啊音,然后将这几个啊音不停顿的连接起来发出,注意声带要闭合,不能虚,只有声音唱实,才能感受到横膈膜在推动声音,最后慢慢加快速度
2.两音颤法
例如先用啊元音唱1(do),再用啊元音,唱7(si)
最后两个不同音的啊音交替匀速联唱,最后结束在1(do)音
3.自然颤音
冬天洗完澡从浴室出来就会冷到发抖
实际运用13:2
1.歌曲的某个音一出来就一直颤到结尾
例如:新不了情
心若倦了,泪也干了
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为何你还来波动我心跳
2。歌曲的某个音出来前面不颤,只在尾音加一些颤动,这种颤法一般用作音的渐强渐弱处理。
渐强突出情绪递进感
例如:《最长的电影 》《阿楚姑娘》
爱是不是不开口在珍贵
阿楚姑娘,乡村的风里弥漫你的香,风吻过的口红欲盖弥彰,阿楚姑娘
渐弱使语气趋于舒缓,感情趋于平和
例如搁浅
读完了依赖,我很快就离开
注意:过度使用颤音会导致审美疲劳
技巧三:边缘化
原理:吉他弦,粗弦低音,细弦高音。
声带震动面积大相当于粗弦,发高音困难,
因此发高音时不让声带整体,而只让声带边缘产生震动,高音就很轻松,这就是边缘化。
练习方法:
①用头声像鸡叫一样发wu音,直到听到声音中有芯,此时发声正确。这是在头声的基础上增加了闭合,声音效果会更集中。这就是通过wu找到声音的边缘化。
如何在此声音基础上连接胸声,解决声音的断层问题?
1.1通过wu找到声音边缘化后,转成a音练习,慢慢增加胸声
1.2气泡音转发声
先发气泡音,然后直接用小腹和横膈膜弹力甩到高音。
对于小腹肌能要求较高,如果机能没有达到一定强度,甩到高音时声音会散。
1.3机能达到一定强度时,可以直接由气泡音拉到头声练习
音阶练习练习歌曲:搁浅,寂寞先生
技巧四:共鸣(胸腔,鼻腔,头腔)
共鸣的作用:放大声音,使声音有穿透力,哪里震动,哪里就有共鸣。例如喇叭,音响都有共鸣。
腔体:把人比成巨大的共鸣腔体,声带就是发声点,通过共鸣,把声音放大。
☆系统学唱歌 共鸣:如何运用共鸣腔体(2020.11.13)
☆系统学唱歌共鸣统一:正确认识共鸣腔体(2022.6.14)
什么是共鸣(0:44-2:37)
共鸣:物体因共振发声而的现象
原理:在空旷的地方对着一个桶发声就会感受到共振,人的声音共鸣也是通过空间感来实现的。
产生共鸣的部位如下图:
略
对共鸣理解的误区:共鸣可以单独拿出来用
纠正:当说到唱歌运用了某种共鸣时,指的不是只用了某一个部位发出共鸣,而是这个部位的共鸣相较于其它用参与发声的比重最大,是最突出有特色的。共鸣应该是相通并同时存在的
各类共鸣与肌肉(2:37-5:12)
决定共鸣的三大肌肉:舌头、软腭、喉结
三大肌肉的作用
舌头:负责咬字,发不同元音时舌头摆放不一样
软腭:控制鼻音比例。如果把软腭提起来,软腭会靠着咽壁,正确的提软腭是捏住鼻子仍然不会影响声音的质量
提软腭不规范捏住鼻子的话声音也会随之变化
喉结负责喉腔的比例。喉位较高时,声音偏薄偏细、喉位较低时,声音变厚变粗,喉位过低会引起压喉。
肌肉的不同控制会影响共鸣的占比,进而影响发出来的音色。
胸腔与头腔的秘密(5:12-6:57)
一般认为,喉腔往下就是胸腔,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我们的胸腔已经被肺等器官填的很满没有空间了,意味着这里没有声道,这是不是意味着已经没有共鸣一说了?
有时发低音时也可以感受到胸部震动,但这时的低音相对于你发出来的音补给是非常微弱的。它只是通过骨传导来传递的一种体感,发低音时,更多的是喉咙打开,导致声音变得更厚实,而不是胸腔的变大。
头腔共鸣也是一样,头里装的是大脑的各组织,因此没有空间来共鸣。同理蝶窦跟额窦的空间也是非常小的。
发高音时感受到脑袋有嗡嗡的震动感,也是因为体感导致的。发高频率的声音,脑瓜子就会产生嗡嗡的感觉。就像无意路过工地时听到那种刺耳的切割的声音,脑瓜子也会嗡嗡的。唱歌时需要通过体感感受发声的感觉。胸声,头声等概念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声音。
唱歌如何有共鸣(6:57-12:29)
既然没有头像和胸腔,唱歌时该如何产生共鸣。
通过咬字规整、肌肉控制、喉咙状态每个人的声音都可以,非常好听。
咬字圆润声音会好听一半。咬字饱满说明口腔是打开的,舌头摆放是正确的。咬字通过音阶练习;其次要做好声带控制。闭合与拉长一定要做好。闭合决定你的声音是实的还是虚的?也决定了声音的集中感。拉长和放松决定着音的高低。然后要做好软腭的控制,软腭的抬起或者放下决定鼻音的比例。赢的多少,要根据歌曲的艺术性来看,大部分歌曲不需要太多鼻音。因此,软鄂要抬起来。
最后要注意喉咙的状态,喉咙要始终保持打开或者放松,不打开声音就会很紧,他会直接影响你声音的共鸣质量。
哪一种状态下唱歌的共鸣是最好的呢
做好声带闭合喉咙,放松自然吞咽肌肉和舌根不能僵硬。不然你咬字的话,会不自然。而且容易挤散,容易累。舌头不要往里缩,往里缩咽部就没有空间了。会导致挤卡。共鸣要往眉心走。也就是额窦的方向走。这就是我们唱高音时眉头会紧锁的原因,这样可以尽量把声音集中起来。把这四步做好之后,腔体就会变得通透。就不是靠所谓的头腔或者胸腔去实现。
总结;共鸣是结果,不是过程,因为只有做好了肌肉,才会获得好的共鸣。而不是为了共鸣去刻意的做出某一种音色,共鸣,分散开来练习永远都练不出漂亮的音色,好的声音一定是要共鸣,统一通道,声音通透产生出来的。
胸腔共鸣---低音区(胸声区)
发声方法:
①模仿牛叫声-mou,感受胸腔震动,就是胸腔共鸣
如果出现共鸣不能一直保持,是因为气息不够稳定,声带闭合不够良好。
最后用mou带入音阶练习歌曲的低音
②叹气法
一边叹粗气,一边找胸口震动感
练习的时候注意声音不要漏气保持闭合,稳定气息从而稳定共鸣
鼻腔共鸣∈中音区(混声区)这里的混声是名词,混声不止鼻腔共鸣
原理:鼻音可以解决高音时保持良好的发声位置,鼻音唱高音会轻松一些,因为鼻音时声音变细了也变高了
鼻音属于鼻腔共鸣,代表歌手吴青峰
练习方法
羊叫声咩音感受鼻子震动感
用ne音带入音阶练习唱歌,唱的时候嘴巴裂开
使用鼻腔共鸣不要过度,结合音色调整,搭配胸腔共鸣效果更佳,打开牙关,抬起软腭,打个哈欠加入胸声可以使鼻音减弱。
练习唱歌如下:
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几句是非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头腔共鸣在高音篇拓展音域后讲解
声音形态——混声
混声可以帮助我们唱得更高,并提升声音质量,唱混声时胸声,头声比例趋于平衡,这样才不会挤嗓
误区提示:混声 既可以是声音形态 ,也可以是声音技巧
相当于高低频结合(头胸混合)
唱混声时胸声和头身的比例 ,趋于平衡才是最科学舒适的 。
做名词整体理解指的是混声区,即中音区。是一种声音形态,做动词拆开理解把声音混起来是一种技巧。
技巧五:混声之咽音
☆Jason沙雕教学2020.11.9:快速了解咽音学唱发如雪
咽音:是混声的一种发声技巧
咽音:以咽腔的共鸣为主,建立起来的一个声音管道。听感偏扁,偏尖锐
原理:发声的管道变扁的时候,可以让声音更加清脆有力。
咽音发声方法
①闭合好声带,不能漏气。
找到闭合感觉。例如大白嗓嘿嘿嘿笑,
②或我们平常叫人的时候;哎……
将哎出来的声音控制住,想象自己是龅牙,露出牙齿的样子。发英文five,慢慢往高音拉,注意发力点在小腹
最后加入音阶练习唱歌,不会的可跳转视频跟练
其他咽音练习方法如下
☆系统学唱歌:教你如何正确练习咽音(2021.3.26)
③喊嗓发嘿音。喊hei音调门很高但不废嗓,因为发音前要往上抬头,打开牙关,然后打哈欠,感受吸气时候咽壁凉凉的地方。喉位应该是放松状态。
④模仿奸臣笑的声音hi-hi-hi-
先有气有声,发力向下
或模仿孙悟空的声音喊呆,妖怪哪里走
此种方法是气流先通过,再有闭合感。
⑤在第一种喊hey的基础上加强闭合感.
先打开牙关找到呕吐的感觉
通过横膈膜的能力去推气发ai
变成喊唉ai。和边缘化学鸡叫的方法相似,共鸣要更加厚实一点声音偏真实有力,原因是降低了喉位,声音管道更宽。
即先关闭好声音,再将气息像箭一样射出来。
最后放到歌曲里咬字 例如死了都要爱
最后用ei音练习音阶
牙关打开,闭合练好,注意边缘化发声
技巧六混声之强混与弱混
注意:强混弱混不要分得太死,强混和弱混严格来说都是混声,只是相对实(不漏气)和相对虚(漏气)的听感区别,每个人声音条件不同,声带闭合程度不同,漏气的比例不同混出来的听感也不同,强混弱混只是相对而言没有极端的强混弱混。
强混用在情绪高亢激烈的地方,弱混用在平缓轻和的地方
听感上区分强混和弱混是音量大小,即共鸣的振幅大小
跟胸声比例无关,增加胸声感觉声音变大是因为用力推气使音量/共鸣变大
强混发声方法
①拉长声带。例如气球拉长吹气口声音越高。
②加强气息流速,集中气息。例如c吹叶子气流越集中越快。音就吹的越高越亮。
一般来说,强混只需要有强大的气息支撑,弱混既要保持气息支撑,还要保持气息匀速集中。对肌肉协调要求较高
概念(2:30-3:12)
强代表声音强,也就是力量大,混代表混声,强混即音量大的混声。
原理:声带,可以像橡皮筋一样拉长绷紧,这样便于我们发出高频率的声音,但如果想要发出强有力的高频率声音,除了要有拉长动作,还应有一个动作叫环倾。
注意:咽音⊆混声(咽音是混声的一种发声技巧)
如何做到强混(3:12-4:48)
下巴抬起来,用一根手指摸着自己的喉结往下,快滑到底端时,还会摸到一个微微凸起的骨头,这个骨头叫环状软骨,唱强混的时候,这根骨头会往里凹陷进去;
可以对着镜子大声喊两句,如果这里有凹陷就证明做对了
强混的作用是赋予声音层次感,在情绪激烈高昂的时候用,一般用于歌曲的高潮部分,一首歌,往往前半段使用弱混,后半段使用强混,这样就形成了层次感。
强混的练习方法(4:48-11:16)
练习强混要过换声点,尽可能往高音走
方法一:Be音练习或者Ba音练习
而这两个音时嘴唇要尽量发力,就像平常大声叫爸的声音,注意声带闭合声音要实,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集中且具有爆发力,发这个音时,身体会自然带着憋气感,支撑也会更强,用这个音带入音阶或歌曲练习。
方法二:嘿音&耶音练习
想象一下处在山顶,想要呐喊出来,带着这这样的感觉喊出嘿音,注意声音要集中,慢慢地将声音越喊越高;如果喊到一定程度高音出现破音,此时就需要用到拉长声带的方法,带入哭的感觉去喊,从而拉长声带达到更高频率的声音
耶音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象中了500万大奖再喊出耶音。
方法三:nei音练习(借用咽音的方法)
发这个音时声音容易薄提喉挤嗓,因此要多用一些胸腔共鸣进去。在发nei音之前加入一个摁,最后用nei音加入音阶练习
方法四:甩声音练习
这个方法的原理跟汽车原地踩油门一样,转速由慢到快,转速就是声音频率,把声音从低频率甩到高频率,开始可以不受音阶的限制随意地甩,要发好这个音头往后仰,牙关打开,舌头可以往外伸一点点,发一个完整ai的音,一直滑到气泡音上,连续发ai音高慢慢往上走,喉咙始终是打开放松的,只是音高在变化,声带在拉长缩短,不要去挤压,让声音自然过渡;如果练习过程中声音有断层,就把断层后的声音加点闭合力量,让它唱得更实,连接回胸声,这个练习既可以快速开嗓,也可以打开你的声音通道。
将这个4种方法灵活运用到适合的歌
定义:声压听起来比较弱的混声,也叫轻混声。
练习方法
①例如生活中用高调/阴阳怪气的方式讲话
“哎呀,不会吧,不会吧……”哎呀的调子越来越高可以找到弱混的感觉
②学猫叫,喵~喵~喵~,发出弱弱的真声。慢慢提高调并保持相同音量。关键在于协调肌肉,而不是使用蛮力。
③练习哼鸣。例如当吃到美食时,会发出嗯~的声音用en练习音阶检验哼鸣是否发声正确,可以在哼鸣的时候张开嘴巴,如果声音形态没变,说明发声正确。平时可以用哼鸣的方法哼歌练习。
弱混的时候,出现憋嗓,声音发虚,声音不稳定。说明基本功不牢靠,换声点打磨不够平滑,闭合与气息协调的控制能力不够好。关键在于协调肌肉,而不是使用蛮力。
头腔共鸣属于高音区,需要在扩展一定音域后再练习。
音域:是能唱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之间的横跨度,由自身生理条件决定。男女中音不能转为男女高音,只能在自己的音域内拓展
练习拓展音域方法:
1.结合音准模块,用钢琴弹奏音阶跟唱低音或高音
2.混声拓展音域练习
☆系统学唱歌混声(二)快速拓展音域上高音(2020-12-27)
唇颤音打嘟暖嗓,打开声音通道。用两只手把脸颊肌肉托住,嘴唇放松开始吹起让嘴唇颤动,加入声音控制住模仿机动车声音,尽量做到没有断层
张大嘴巴喊嗓,发ei的音,带点呃的感觉,喊的时候闭合好声带,不然气会散掉,用小腹力量把声音往更高音甩。
打磨换声点。一般男生换声点是f4-b4,仍然发ei音,搭配音阶练习,(不会的可跳转相关视频跟练,看在哪里出现破音)
综合性巩固练习,为了增强声音集中感,发nei音,让声音上扬不垮掉
头腔共鸣---高音区(头声区)
高音的技巧
1.打磨换声点
☆系统学唱歌打磨换声点:练习高音的绊脚石(2021-9-17)
换声点:唱歌时会用到三个声区头声区、混声区、胸声区,它们的声音形态各有不同,声音越往高音走会越来越薄,在发声技术不成熟时演唱,就会出现断层,而三个声区连接的地方就是换声点。
如何找到换声点(2:15)
工具:钢琴/钢琴APP
用平常讲话的真声,从4组上面的哆开始模唱钢琴音,半个音半个音地往上走,当唱到某个音,感觉有些吃力时说明快到换声点了
大部分人卡在第一换声点
男生 F4-#F4 女生:B4-C5
第二换声点
男生♭B4-B4 女生E5-F5
如何打磨换声点(3:34)
换声点不可能完全抹平,只能通过一些技术,让音色尽量统一,无缝连接地过渡;,找到换声点后需要通过某一些肌肉的协调实现过渡换声点。
①训练发声状态,
保持喉咙一直打开,才能感受到共鸣,如果喉咙是挤住的,很难体会到换声的感觉
找一找,一边吸气,一边咬住拳头的状态,保持住发a的音,
然后加入音阶练习,如果到了换声点有点吃力了,在最高音的时候再吸一口气就可以度过换声点了
②唇颤音练习
即打嘟练习,用手把嘴巴托起来,刚开始时不用带音阶,自由上下滑行,在慢慢带入音阶练习,每天练几遍,如果觉得无聊也可以用歌曲代替音阶,找几首在自己换声点附近的歌曲
③ei音练习
之前有练过小三度的音阶,ei-ei↑-ei-ei↑-ei-ei↑
如果自己练习时容易出现挤嗓的情况,可以试着在唱ei↑音的时候,头往后仰声音会更加放松,要注意气息支撑会更加明显感受到声音的过渡,先要把声音唱稳,感受到共鸣,才能感受到换声的存在
2、高位置发声
声音位置是声音共鸣集中的地方。当声音位置高的时候,说明共鸣都集中在高音,共鸣不一定很大声,也可以很小声。比如声音集中在头腔是为了唱高音。
方法:
①撒娇法
场景模拟:哼,讨厌 哼
例如:邓紫棋倒数
②哼鸣法,嗯。例如来呀,快活呀……
声音位置靠后:声音厚实,抬软腭较高,类似美声,共鸣主要集中在后。例如看铁蹄铮铮……
声音位置靠前:声音细清脆明亮。例如你快回来,我已经承受不来
3、声带拉长
唱高音的问题:1.破音 2.声音断层 3.硬顶高
唱高音的误区
高音上不去不是因为声音条件不够;也不是力气不够,因此不必增加气息支撑力量硬顶高音,这样可能会破音,也可能唱上去也非常吃
唱高音的技巧:声带拉长(也是咽音和混声的前提)
声带拉长的定义(1:38-3.46)
声带就像两片薄薄的、有宽度的皮筋一样有韧性,当需要通过皮筋的震动来发低音时,皮筋属于松弛的状态,震动的频率较慢时发出来的就是低音;而高音时声带需要拉紧,发声点缩得很小,就能让局部的震动频率变得很快,声音听起来更薄,就能唱出高音。
声带拉长后喉部有什么变化(如何判断声带是否拉长)
1.喉位运动频繁,时高时低,这并不是挤嗓,而是让喉位保持相对的稳定。
2.喉结高位时下面有凹陷,可以看见一条约一指宽的小沟,呈现出这个形态,就说明你的声带有做拉长动作, 动作的学名叫做甲倾(甲状软骨前倾)
声带拉长的四种练习方法(3:46-7.07)
声带拉长音色会变薄,因此我们要去寻找自己比较薄的音色
①找委屈的啜泣感。模仿小狗哼唧的声音
对着镜子发声,喉结下面要有一条沟,一根手指摸着喉结,喉结会往上往前顶一下你的手
②记录生活中的声音
模仿阴阳怪气的说话声,哎呦呦~
被揪大腿时的声音
模仿撒娇声, 哼
③模仿猴哥说话,妖怪!哪里跑!
以及一些语气词,发声要实不能虚,尽量让声音变高,状态要变得很兴奋,横膈膜发力得有憋气的感觉。
④吐舌发i音,发音时带一点憋气感,保持住气息的支撑,然后慢慢把这个音拉到高音区。
到高音的时候,声带会有一点发力的感觉,这并不是挤嗓,而是声带在拉长拉紧,拉到高音时出现断层也不要紧,练习好拉长声带即可,声音会慢慢变得薄一些,练习得更好后声音会变得更实、更亮、更集中。
4、头声
头声与假声,声音共鸣都是在头部,头声的闭合感更强偏实,假声闭合感不强偏虚
头声就是把假声闭合好别漏气,让声音具有集中感和金属感。让声音听起来有芯儿
方法:①声音闭合发饿的音
②发跨八度的大跳音饿--饿,找到头声位置
③用发si的方法发呜,当头部有嗡嗡的感觉,就是头腔共鸣感。通过小腹力量来保持这种共鸣感。声音不能抖。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离开你,我坚持不能说放任你哭泣。
技巧七:假声
不在自然音域之内,在演唱中有意识的控制使用部分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比真声音域高,音量稍弱
发声位置(嘴唇鼻腔之间,口腔后部闭合)
唱高音的时候,喉咙突然放松,类似破音,但破音是跑调,假声是不跑调的破音。
例如用咦━_咦▔咦▔
练习天外来物
你像天外来物一样求之不得,你在世俗里的名字不重要了
正好我隐藏的人格是锲而不舍,直到蜂拥而至的人都透明了
在假声基础上加上气声更有感情
再如: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运用假声,可让歌曲听起来更有层次感
举例: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
还能温暖我胸口
《飘雪选段》
为何现在只剩下风吹乱我的发
为何现在我的泪会不停的流下
红字部分为假声
分辨6种声音技巧或形态的差别(真声,假声,强假声,头声,混声,咽音)
头腔 ⊇ 假声,强假声,头声
│ 假声:通常为了不让别人听见,
│ 我们哼歌的时候用的就是假声 ,
│ 假声的声带打得最开
│ │
│ ⊇强假声:假声的分支,强假声比假声闭合一些, 共鸣稍强,但没完全闭合
│ ⊇ 头声:是闭合不漏气的假声,
│ 声音集中感最好,是完全闭合的。
│
│ 三者共同点①声音通道一样,
│ ②声音 共鸣位置一样
│ ③发声时都有假声带参与
↑ 假声,强假声和头声的共鸣都集
│ 中在声带上面。
鼻腔→ ☞混声:没有咽腔共鸣,更多只是
│ 保持声音的平衡感,管道宽听感偏柔不刺耳
│
↑ 混声和咽音都是保持闭合发出来 的声音,两者声音的通道一致。都有胸声和头声混合。
│ 咽音是混声的一种,理解为唱混声的一种比较便捷的方法。
│ 但咽音的通道变窄了,而混声的通
│ 道始终是一根圆润的管子。
咽腔 → ☞咽音:共鸣为主建立的声音管道,声音偏扁。
════声带
↓
胸腔→ ☞ 真声:在音域之内能够控制的自然的嗓音,声音比较厚实,胸腔偏多,与正常说话声差不多
真声发声位置:惊讶式呼吸,口腔 稍微打开
这些名词只是为了更方便讨论而存在的,实践的时候要学会忘掉这些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