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习录】精读:序

2023-07-25 21:52 作者:山河与江海  | 我要投稿

    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言者。这里的门人,指的是阳明先生的学生或者弟子,他们私下会把他们的老师,也就是阳明先生的话记录下来。

    先生闻之,谓之曰:阳明先生听说了自己学生的这种行为,然后就说: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阳明先生举了一个医生看病的例子,他认为圣人教导别人,就像给病人抓药一样,要因病立方,就是说要根据每个人病因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方子。具体而言,就是要看病人身体的虚实、温凉、阴阳、内外等种种情况,来对症下药。看病的目的、关键是为了把病治好。同理,为学的目的和关键,也是将自身道德上的弊病给治好。由于每个人的病不同,所以没有一种确定的标准。如果为学之人,拘泥、执着于某种恒定的标准,用这种标准去丈量世间的万事万物,那就不是为学了,那就成杀人凶手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阳明先生是非常讨厌教条主义的,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的灵活、权变,这颇有先秦儒家遗风。比如孔子,在给他的弟子们讲什么是“仁”的时候,对于资质愚笨的弟子,比如樊迟,孔子就讲“仁者爱人”,说的非常浅显、明白。对于资质聪慧的弟子,比如颜回,孔子就讲“克己复礼为仁”,因为颜回比较聪明,能够理解的比较深入,所以孔子以“克己复礼”来教他。

    我们继续读,阳明先生接着说:“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已为赘疣”。今天我和各位,这里的某,指的是我,在宋明时期,称呼自己的时候,常自称为某。现在我和大家探讨交流,只不过是为了解决我们自身道德上的缺点、弊病,如果能够将这些缺点、毛病都改正了,那么我的话就没什么用了。阳明先生这句话,蕴含着一种自先秦就存在的治学范式。也就是“语言”是做什么的?从好的一方面,正向的一方面来说,语言是意思的载体,比如我们现在要说明一种情况,要表达一种看法,就会用到语言。从坏的一方面,或者说从逆向的一方面来说,语言又是对意思的限制,这涉及到意义和语言的转换过程,我们汉字有几千个,几千个汉字组成的句子,真的能够完整、妥帖的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吗?答案是不能的,因为语言是有边界的,语言不是万能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千个人能够想象出一千个关于这句诗的画面。同时还要知道,很多意思、很多东西,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讲了语言自身所具有的这种缺陷,他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用语言能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道了。维特根斯坦也强调这种语言的边界,他说“凡是不可说的,那就保持沉默”。但是,对于可说的部分,中国传统思想中,却并没有像维特根斯坦一样,用语言和逻辑来解释这个世界,而是视语言为工具,视语言背后的意义为目的。语言和逻辑是“末节”,意义和感悟才是“根本”,所以《庄子》中有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之说,所以魏晋玄学高唱“得意忘象”、“得意忘言”。所以阳明在这里,也讲到,我的话都是赘疣,本质是诸位能够改正自身的弊病。

    我们继续往后读,“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如果大家将我说的话,当成一种既定不变的训诫来遵守,那以后误己误人,就是我的罪过了,而且这种罪过也已经无法挽救了。看阳明先生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反对教条主义的。现代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将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人的某一段话,当做真理,丝毫不考虑是否符合现在的社会环境,是否满足现在的时代问题,简单的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这样做简直就是害人害己。

    我们接着读,爱既备录先生之教,同门之友有以是相规者,爱因谓之曰:爱指的是这篇序的作者,叫做徐爱,他既是阳明先生的弟子,又是阳明先生的妹夫,令人惋惜的是英年早逝,31岁就去世了,以下的爱字,皆是徐爱的自称。徐爱说,我将阳明先生的教诲记录下来,同学们就拿阳明先生刚才的那段话来规劝我,让我不要搞教条主义,我这篇序就是为了反驳他们。

    接着说:“如子之言,即又拘执一方,复失先生之意矣。孔子谓子贡尝曰‘予欲无言’,他日则曰‘吾与回言终日’,又何言之不一邪”,徐爱说,你们说我搞教条主义,我还说你们搞教条主义呢?你们拿着先生所讲的,不要搞教条主义的话,来规劝我,不恰恰说明了你们是在搞教条主义吗?接着,徐爱就讲了孔子的例子,来说明怎样才不是教条主义。孔子教导弟子,总是因材施教,对子贡呢?孔子就说“予欲无言”,就是我没什么对你说的。对颜回呢,孔子又可以一说就是一整天。为什么对不同的弟子教育方式不一样呢?

    我们接着读,这句比较长。盖子贡专求圣人于言语之间,故孔子以无言警之,使之实体诸心以求自得;颜子于孔子之言默识心通,无不在己,故与之言终日,若决江河而之海也。故孔子于子贡之无言不为少,于颜子之终日言不为多,各当其可而已。因为,子贡为学舍本求末,只追求圣人的言语教导,或者说只喜欢在语言里面打转,所以孔子用“无言”来警示他,希望子贡能够在自己的心里好好体会,一切道理都在自己心里。而颜回呢,对于孔子的话,都会在自己的内心实有体会一番,来确证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合理的,所以孔子会和颜回讲很多,来帮助他成才。所以,孔子对子贡,采用无言的态度,不算话少,对颜回,说很多话也不算多,这只是因材施教而已。

    今备录先生之语,固非先生之所欲,使吾侪常在先生之门,亦何事于此?徐爱接着说,我今天记录先生的话,虽然也不是阳明先生所乐见的,而且我们所有的学生在先生的门下,也没有必要记录这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但是,什么但是呢?惟或有时而去侧,同门之友又皆离群索居,当是之时,仪刑既远而规切无闻。如爱之驽劣,非得先生之言时时对越警发之,其不摧堕靡废者,几希矣。意思是,有时候,我们这些学生离开了先生,去到外面,有些同学又离群索居,大家天南海北。这个情况下,先生的教导离我们太远了,同门的规劝也听不到。像我这样驽劣的学生,如果没有先生的话时时在耳边警醒我,我不久就沦为废物了。这里,徐爱说出了记录传习录的真实原因,并非是刚才所讲的“教条主义”那个逻辑陷阱,而是想用先生的话时时敦促自身、警醒自身。

    接着读,吾侪于先生之言,苟徒入耳出口,不体诸身,则爱之录此,实先生之罪人矣。如果我们大家,对于先生的话,只是从耳朵听进去,从嘴里说出来,没有在自己的身上加以体会,那么我的这个记录,就成为了先生的罪人了。接着读,使能得之言意之表而诚诸践履之实,则斯录也,固先生终日言之之心也,可少乎哉!这句话语法不太好懂,大致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大家能够理解掌握先生的教诲,并将这些教诲应用于实践的话,那么我所做的记录,那于先生的良苦用心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了。徐爱的这番话,指出了我们现代人为学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只会入耳出口,但是不体诸身,什么是诸身呢,诸身就是“之于自身”,诸字无实义。现代很多人,把一套套学说,说的天花乱坠,说的井井有条。对于孔子的思想、柏拉图的思想章口就来,一副博学的样子,但是却没有将这些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甚至都没有做过一件好事。那他们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这些先贤的传声筒,通过传声筒的方式,更有甚者,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来谋求自己的声誉和地位。所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道德的人。宣誓做的再声情并茂,都不如着手做几件好事。

    录成,因复识此于篇首以告同志。门人徐爱序。这句话的意思是,阳明先生的语录已经记录完成了,因此将上面这段话放在整个语录的开头,作为我所做的序吧!

【传习录】精读: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