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解析】2023年5月28日成都市属事业单位面试解析
题目
第一题:
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实际,问对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看法?
第二题:
单位正在开展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要求大家要指出单位或同事的问题。你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批评对象涉及了一位老同事。老同事心里很不舒服脸色变了,也表现出不满。请问,你该怎么办?
第三题:
漫画题:漫画中间是一个人,头上有很多感叹号,看上去充满疑惑。人的周围都是一些宣传牌,书写了很多规则:有节水节电、生态文明、文明出行、不乱扔垃圾等。理解这幅漫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解析
第一题:
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实际,问对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看法?
【参考解析】
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仍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深刻认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第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在过往的几十年发展道路上,我们的发展一直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路径是行不通的。要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循环,走上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才是唯一且必经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双向和谐长效共赢。
第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共进,需要人人参与,多措并举。……深刻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在建
设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进程中,应该以D建为领导,以创新为治理动力,用科技赋能,用宣传为抓手带领全民参与。将发展理念入脑入心,将每个绿色行为走深走实。
第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使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民形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方式,凝聚推动绿色发展的社会合力。这样的理念涉及到方方面面,像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厉行节约等。看似都是寻常小事,但实则是每一个人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努力。所以我们还要在其他方面继续开拓,像促进绿色产品消费,推动消费体系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及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等。让“绿色理念”跟植于每一个人心中。
第二题:
单位正在开展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要求大家要指出单位或同事的问题。你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批评对象涉及了一位老同事。老同事心里很不舒服脸色变了,也表现出不满。请问,你该怎么办?
【参考解析】
民主生活会是党重要的一种组织活动形式,在民主生活会上,我们党员、同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帮助自己、帮助彼此发现问题,在问题处在萌芽阶段予以控制和处理,帮助改正,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在民主生活会上说自己的事情或者批评同事的一些过失,这本来是应有之义。面对题目当中我对老同志的批评,老同志脸色变了,出现不舒服,我要立即进行处理,防止让老同事误会进而产生不满。
第一,我会立即停止我的发言,对自己之前的发言内容进行自我检视,看一看自己发言内容是否是这位老同事他所做的事情,也要看一看我发言的内容是否存在不属实的情况,与此同时还要看一看自己在用语上是否恰当,是否有夸大的成分,是否存在用于过于严厉的情况。如果存在上述的情况,我要真诚的向老同事道歉,表示自己在发言的时候没有注意用语等,导致了老同事产生的误会,我在今后的发言当中会实事求是,恪尽求真,希望老同志能够原谅。
第二,如果我的发言,不存在夸大,也不存在用语过于严厉,只是就事论事、就事说事,那么,我会和同事还有老同志和其他同事说清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本意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在会上说的这些事,是针对这些问题,对事不对人,我并不是对老同志有什么意见,希望老同志能够理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我会就我刚才发言的内容征询老同志的意见,听听老同事的发言,毕竟老同事是这事中的当事人,他更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的看法,一些他了解的情况我不一定知晓,让老同事把事情说清楚,相信大家也能化解误会,解决问题。
今后我在民主生活会上,说关于其他同事的事情时,一定要查证后,委婉的提出,照顾到同事的情绪。
第三题:
漫画题:漫画中间是一个人,头上有很多感叹号,看上去充满疑惑。人的周围都是一些宣传牌,书写了很多规则:有节水节电、生态文明、文明出行、不乱扔垃圾等。理解这幅漫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解析】
我给这幅漫画起的标题是《文明入心更要入行》。节水节电、文明出行、不乱扔垃圾---这些都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表现,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体现。但是漫画中的这个人对这些规则有很多感叹号,让人觉得他面对这么多文明规则无所适从,这是在暗示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社会公德不清楚、不遵守,闹出一些违背文明、公德的社会问题来。因此,我认为文明入心更要入行。
首先,讲文明有礼貌不仅是个人的道德追求,也是文明城市的内涵要求。对个人而言,讲文明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体现个人的修养,每个人都愿意跟一个谦谦君子打交道。同时,讲文明可以减少矛盾冲突,有利于社会和谐。回望很多社会矛盾,起因可能就是一句不友好的说话,一个不友善的行为,最后矛盾升级不可收拾。文明小事举手之劳,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对人友善不仅愉悦自己,也愉悦社会。当下,我们这个城市正在做文明城市的创建,城市是文明的形象,创建文明城,关键在个人。希望大家全行动起来,为创文明城,奉献一点爱,乐做文明事,甘当文明人。
其次,讲文明的关键还是要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权利之前。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两名旅客因误机与值机人员发生冲突,随后撞倒值机人员,冲进登机桥。类似的事件,不时成为网络热点,当事人过份强调个人权利,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顾,做出不文明的举动。可见,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文明意识的培育,正处在一个碰撞期,如果正好的使两者协调统一,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我的素养。不能采用两套标准。对别人的不文明行为一目了然,深恶痛绝。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认为是不拘小节,是自身权利。比如在公共专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守交通规则等等。
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其实要改掉也不难,关键是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摆正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将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文明才能深入人心。只有当文明入脑、入心,才会换位思考,崩紧文明之弦,自觉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当随手仍垃圾的时,会想到环卫工人,想到城市面貌,想到个人修养,就会因此而收手。在景区涂鸦时,想到环境破坏后难以修复、想到这种行为将被千夫所指,想到可能会列入旅游黑名单,甚至受到法律处罚,就会放弃不文明的想法……
要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规范约束,加强社会监督,引导和推动人们文明意识,提升文明道德素质,才能避免出现不文明行为。若要让文明入心,不仅需要有刚性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形成一种强制力和震慑力。还需要加强文明教育,使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当文明意识扎根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之后,人人将文明当做自觉行为,这样文明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结构化面试一对一辅导正在报名中
上课时间地点可以私聊学姐商定
面试老师介绍
蔡鄂——公考面试培训十年老炮
10年公考面试培训经验的公考老炮
某图的面试师资培训师
华西传媒集群特邀公考专家
全国首席申论、面试专家
多年行政机关工作经验
全国申论名师团成员之一
主编多本四川省考申论专项教材
唐通富——公考面试培训八年大咖
8年公考面试培训经验大咖老师
多次创下100%通过率传奇
曾担任某图教育的四川教硏副校长、学科教研室主任
参与编写《四川省公务员面试教材》等考生用书
通过多年教学教研准确把握命题人出题意图和规律,提炼简单易操作的解题方法,让同学快速提高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
罗媛——多次命中结构化面试考题
曾在多家公考大型机构担任面试主讲老师,是真正的实战派
熟悉体制内工作特点,能从不同的角度指引学员答题思路
教学思路深入浅出,讲解浅显易懂
在教学中常常把具体实例融入题中,独特点评快速提高学员的答题效果
长期研究面试命题趋势,多次命中结构化面试考题
王心悦一一多次带领学员逆袭翻盘
社会学硕士,6年+一线公考面试、申论授课经验
曾在多个头部机构任职,累积课时5000+
深度钻研命题趋势,密切把握考试热点,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曾多次压中面试及申论考点
曾参与某图全国面试教材及课件教研,自主设计四川省考面试,申论讲义等
紧跟变化,创新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帮助学员拿到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