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回民街:走进高家大院(北院门144号民居)

2023-06-09 21:18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在西安市热闹的回民街里,有一座明清时期的高家大院。这座大院位于鼓楼北侧约250米,北院街与西羊市交汇处西南角,被称为“北院门144号民居”。2008年9月16日,这里被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大院坐西朝东,大门紧邻北院门街,周围被各种商业店铺包围起来,门口两侧竖立着一块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碑和一块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碑。2023年2月5日清晨,路过回民街的时候,我第四次走进这里,带领朋友参观高家大院。


走进大门以后,迎面是一座照壁,表面装饰着龙纹砖雕。向南绕过照壁,便是院落主轴线,分为前院、中院、后院。在前院正中间,为院内的客厅,被称为“迎紫厅”,取“紫气东来”的寓意。当时,主人在这里接待宾客,还会举行重大的活动。


穿过迎紫厅,走进中院内,对面便是凝瑞厅,上方悬挂着“静远”二字匾额。实际上,这里只有一座过厅,南北两侧没有厢房,也被称为“退厅”。当时,男主人在前院接待宾客,女主人在这里静静等候。据说,此厅内的柱子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之意。



穿过凝瑞厅,走进后院内,便来到大院的核心区域。这里中间是正房,乃主人居住之地,被称为“在中堂”。正房分为上、下两层楼,下层的大厅被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会客厅,南边是餐厅,北边是卧室。上层的房间收藏珍贵的古董字画,被称为“文宝阁”。


在正房北侧有一座独立的院落,被称为“北院”。这里中间是书房,紧邻正房的卧室,东边正对叠翠轩,北侧是画楼和省室。这座省室是犯错误的人进行反省的地方,体现了当时社会非常严格的家规和家法,空间狭小,光线昏暗。如今,省室被改造成为厕所。


在大院内东北角,前院北边的院落,有两座南北相连的庭院。其中,南边是私塾,环境幽雅清静,乃家中孩子学习的地方。私塾对面是养心阁,供教书先生饮食起居;北边是宗祠,家族地位最高,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宗祠对面是守祠房,专门有人在此管理宗祠祭祀的日常事务。

古代,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重视教育,尊敬祖先。私塾和宗祠并肩而立,修建在地势最高的地方,寄托着主人对家族事业的继承和对子孙未来的希望。

私塾

宗祠


据说,这里曾经是高岳崧的故居。他是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殿试御赐榜眼,授翰林院编修。相传,高氏先祖以经商为主,明崇祯十四年(1641)开始在此地修建宅院。

目前,这里主体建筑修建于清乾隆年间(1821—1850),东西长约63米,南北宽约42米,占地面积约2650平方米。除了以上建筑外,在中轴线的南侧,有戏楼和佣人居住的南院。在北院的北侧,紧邻北边墙壁,有一座狭长的花园,分布着竹林和古井。

清朝末期,高家衰落。在“文革”期间,这里收归国有。1985年,西安国画院等单位入驻高家大院,并且对院内几处房屋进行维修。2003年,这里正式被改造为民俗博物馆,成为西安回民街上的一张文化名片。

西安回民街:走进高家大院(北院门144号民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